本帖最后由 风云小虾 于 2013-10-13 09:46 编辑
如果只看比分与进球,拜仁3:1曼城,并没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然而这场比赛之所以在欧洲足坛引起了巨大轰动,是因为这是一场将瓜迪奥拉的足球哲学,与拜仁整体以及个人的技术特点近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压倒性优势击溃英超夺冠热门的胜利。说近乎完美,是因为这还远不是拜仁的巅峰,但即便如此,我们所踢出的足球已然是让整个欧洲为之惊叹与敬仰的足球,一如瓜迪奥拉时代的巴萨。我在赛后特意去英国曼城球迷的论坛看了下,有不少看了3-40年曼城球的老球迷表示这是他们所经历各过的最绝望的失利,我想这也许并不是他们看过的最糟糕的曼城比赛,但这场比赛让他们如此印象深刻,不仅仅是因为拜仁球员所展现出的技战术上的优势,而是如何将这种优势转化为对对手精神上的摧残,这也是瓜式控球最让人可怕的地方。
瓜式创新从阿拉巴开始
瓜迪奥拉:德甲是以防守反击思路为主的联赛,(所以如何限制反击)是最重要的事情。
在德甲,防守反击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利用边路的空当。瓜迪奥拉在不断熟悉德甲的过程中,也摸索了一套能够充分利用拜仁边路优势的战术,而这个改造的关键就体现在了对阿拉巴的使用。 阿拉巴的内切制造了中路的人数优势,因此曼城需要有人过来协防,注意TK身后的亚亚图雷。 当亚亚图雷过来协防时,曼城的防守已经失位了。而阿拉巴此时把球转移到罗本一侧,完成了一次中场的调度。同样的思路,也体现在拉菲尼亚身上。 上面的两张图也是类似的战术,曼城对于阿拉巴的边后卫内切,非常不适应。 边锋内切战术已经成为现代足球一种非常普遍的进攻部署,而瓜迪奥拉对阿拉巴的边后卫内切战术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其目的;1)制造中场的人数堆积,强调极致控球的表现;2)制造边路的空当。 当里贝里套边时,阿拉巴的内切是履行的一个中场球员的职能,当里贝里套边时,他履行的是一个边锋的职能。这种战术思路,同样也反映在拉菲尼亚身上,但是是在阿拉巴身上体现出了更大的战术价值,也许等到拉姆重回边后卫的位置后,我们能够对这种战术边后卫改造的成果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瓜式拜仁的中场架构
瓜迪奥拉的4-1-4-1阵型,秉承的是4-3-3的思路,区别就在于边路球员的位置,而这个改变正是基于要充分利用拜仁边路优势的考量。球迷们当初寄希望于瓜迪奥拉的到来能够改造拜仁中路进攻不利的问题,但我们同时也要意识到,如果你有世界上最好的边路配置,那么你要做的不是以牺牲边路来换取中路的进攻,而是应该以在保证原有边路优势的同时来最大化中路进攻的作用。基于这个大背景,瓜迪奥拉对中路三位球员的战术设计就非常明确了,即在将球推进到对方30码区域时,如何利用边路来制造进球机会。两个位置的球员在这个体系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踢布斯克茨位的拉姆/小猪(马丁内斯),以及踢组织进攻核心位置的TK。这两人是拜仁目前的双核,是瓜式Tiki-Taka的关键。瓜迪奥拉对传球的核心思路是,球的运转比速度与身体的优势更为重要。
拉姆的传递均非常简单,多数是在中圈附近的短传,但难点并不在传,而是在何时传,他需要知道周边谁有拿球的空当可以向前推进,同时还要保证自己的站位要处在一个有利的空当。这种在后场通过与周围球员交换传递来协助推进进攻的buildup play(建立进攻),所起到的作用就是setthe tempo,即我们球迷常喜欢提到的“节拍器”。我们能够在对阵曼城以及勒沃库森的比赛中对中场拥有绝对的控制力,正是基于后场高质量的组织传递。 这是与曼城和勒沃库森两场比赛中,拉姆接球的位置。可以看到,拉姆接球的位置分布非常广,但基本处在中圈附近,而绝大多数的接球点都是队友的回传,也就是说当前方没有推进空间时,要交回拉姆重新分配球权。值得一提的是,拉姆的位置虽然是后腰,但并不代表他只在后场活动,他需要根据球队推进的幅度来安排自己的位置,当两名前腰均插入对方禁区后,他甚至可以出现在前腰的位置上。 拉姆目前在后腰这个位置上踢出了世界级的水准,但我们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员储备充足,考虑到边路的平衡,等到格策和蒂亚戈伤愈后,小猪目前看来最有可能重新安排到这个位置上。
球队运转的另一个核心,就是TK的位置。如果说拉姆是负责后场推进到前场进攻的节拍器的话,那TK就是负责中场控球输送到对方禁区的节拍器。这个位置对传控的要求更高,因为前场球员要面对更为密集的防守,同时球员间的位置互换也更为频繁,这就需要组织者在最合适的时机将球转移到稍纵即逝的空当,同时需要在进攻被破坏后能够第一时间重新组织进攻。由于是中路控制最为重要的位置,能够保证高质量的控球就取决于这个位置的球员能力,其主要职责是;1)前场进攻的组织调度;2)制造边路的以多打少;2)负责向前的传递。 由于这是根据拜仁的人员配置进行的战术部署,TK本身并不需要个人的突破在中路持球推进,而是通过两个边路,特别是左路,利用里贝里跟阿拉巴的内切与套边交叉换位制造的空当,来获得推进到禁区附近的机会,根据情况再把球交到更能威胁到球门的队友脚下。 通过上述的相互传递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联系后场拉姆与前场里贝里的TK在队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对阵曼城 对阵勒沃库森 对阵中央陆军 TK目前为止最令人赞叹的数据,是他在前场高效的传球。观察一支球队的进攻流畅度如何,一个重要的数据参考就是球队在对方前场(AttackingThird)的传球成功率,通常来说,前场70%以上的传球率就能够保证进攻的流畅性。上赛季三冠王的拜仁,前场传球成功率保持在75%左右。而赛季目前为止TK的前场传球成功率达到90%,而他在欧冠赛场上96%的前场传球成功率更是位居所有球员之首。他在前场高效的传递是保障我们进攻流畅性的关键。 TK踢得是中场最为关键的位置,我们现有的中场储备中,唯一能够发挥类似作用的是蒂亚戈。 而中场三人组里目前小猪踢的位置,是一个更接近于前场自由人的角色。他的职能是;1)制造中场人数堆积;2)进攻中的轮转换位。由于瓜迪奥拉非常强调阵型的完整,即在指定的位置需要有球员到位,因此在这个异常流动的阵型中,他是保持阵型的关键。 右路的传中,在里贝里移动到中路作为前锋插入禁区的时候,远点的包抄是由小猪完成。 当罗本在中圈附近内切时,小猪自动移动到右边锋的位置上来填补罗本换位后留下的空当。
这个位置的技术特点要求,在小猪回到后腰位置上后,格策,沙奇里以及蒂亚戈都可以胜任。
瓜式防守的法宝──越位陷阱
瓜迪奥拉在进攻方面的造诣已无需赘言,而防守的调教一直是他的弱项。说瓜迪奥拉不注重防守显然是不正确的,而是他在思考如何能够不以牺牲进攻的代价来保证防守的质量,或者说在进攻的同时也起到防守的作用。这就是瓜迪奥拉后来名闻天下的攻守一体的Tiki-Taka理念。而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防守策略就是制造越位陷阱。 对阵曼城时制造的三次越位陷阱。可以看到我们三条线压缩的有多么紧凑,而后卫线的前压几乎到了中圈,这需要的是后防球员高度的契合度与执行力。 萨基的AC米兰是制造越位陷阱战术的巅峰,随着越位规则的改变,现代足球慢慢摒弃了这种战术,但瓜迪奥拉对这种战术的重拾,反应的正是他的全攻全守思路。后卫线前压,让球员更靠近对手的禁区,虽然也同样面临着更大的反越位战术风险,但同时也意味着对方的前锋需要后撤到中圈附近来发动进攻,这就意味着前锋需要更长距离的冲刺以及带球才能威胁到禁区,如果越位陷阱失败,防守方此时还可以依靠速度快的回防者来弥补。
我在后场篇提到过,现代足球就是空间之争,任何战术与阵型的改造都是为了制造空间。而瓜迪奥拉就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他对拜仁的改造也是基于这个思路,利用中路的推进来为边路制造空当,利用边路的换位来制造中路的空当。 米歇尔斯曾经说过组建球队最重要的就是球员的质量,身体(Physically),精神(Mentally),技巧(Technically)以及最为重要的战术理解力(Tactically)。瓜迪奥拉能够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让拜仁取得今天的成绩,不仅仅是依仗着拜仁球员们顶级的个人能力,同样也是因为我们拥有一战术理解力顶级的球员。 拜仁对阵曼城一役所踢出的足球,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拜仁在瓜迪奥拉的带领下,能够踢出真正把速度,力量与技巧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全攻全守足球,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就用赫内斯的赛后发言来结束这篇文章:
这可能是我这辈子看过的最具统治力的比赛,我不记得在面对像曼城这种级别的对手时,我们能够在对方前场获得如此多的控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