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所有的界限都只是习俗惯例,等待被跨越”——观云图有感

[复制链接]
威悉河雄鹰 发表于 2014-3-8 06: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在讨论其他问题的时候顺道提起了“云图”,发现论坛中也有同好对此感兴趣,那就将前几天刚写好的感想索性发出来献丑,好东西大家应该share感想。


     “ 三个小时的恢弘巨制我由于逻辑线索过于复杂,我边看边暂停思索,两个晚上总共用了近五个小时才看完,然而这五个小时带给我的震撼和思考远远超过一部正常电影的极限,在我脑海中激起的涟漪会回荡至少五个月乃至更久。
  六个不同时代,不同主题,不同叙事方式的故事被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用频繁的画面切换巧妙的讲述,看似毫无关联的六个故事中间仔细思索有太多的逻辑关系与线索,当电影结束,仔细整理这些线索时,会发现其中的意味奥妙无穷,在豆瓣上看到更多自己未发现的线索后,更慨叹此片不啻为一部神作。

  影片从19实际六十年代太平洋上的一个黑奴种植园开始,讲述一位白人律师在内心反复斗争之后冒死救下一位逃亡的黑奴开始,通过不停的画面切换,断断续续的讲述了二战英国一位年轻的同性恋作曲家在社会的歧视下逃避到成名的老作曲家中做助手,继而反抗其老作曲家不劳而获的斗争过程;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名女记者在机缘巧合下发现石油公司的晴天密谋,并历尽斗争公布于世的经历;二十一世纪初一位不成功的老出版商在破产后向其兄长求助,反而被其兄长关到养老院,机关算尽逃脱出来的冒险,与2164年新首尔机械城市背景下,克隆人星美451在海柱的引导下,对于恐怖压迫克隆人的集权社会的勇敢揭露与反抗;最后在人类大衰退后的岁月里,牧羊人在先知女的指引下,客服心魔,战胜食人族,带领残存人类走向繁星的归宿等六个故事。

  初看下,六个故事间最明显的线索的是每个故事的主角的身上都有一颗彗星胎记,又恰恰是六个故事,加上导演沃卓斯基对东方文化的兴趣,这似乎讲述的是一个六道轮回的故事,同一个人在不同时代转世重生,从近代到未来的各种命运。

  然而,如果只是这样想,那就太小看沃卓斯基兄弟了,仔细看电影细节,就会发现并不只有彗星胎记这个线索,从律师的故事到作曲家的故事,并非生硬链接,而是通过作曲家在无意中发现了律师的航海日记来巧妙的串联起来;而作曲家到女记者的故事,则在女作家在寻找云图六重奏的歌曲唱片中得到传承,而年轻作曲家用其一生最美好的年华创造的云图六重奏也是整个电影的核心,其旋律不断回荡在各个故事;老出版商在读到一本小说后下决心与养老院抗争并逃离,而这部小说正是女记者用亲身经历写下的;星美451在看到尤娜给她的一段视频后觉悟到人类拥有反抗虐待的权力,而这段视频正是出自老出版商后来用自身经历排成的电影;最后在人类末世后,仅存的山谷人把星美作为神一样供奉,而在山顶的信号站中,牧羊人在看到对星美演讲的记录仪之后,终于理解了星美为何会被当做神供奉。。。六个不同时代的故事,被5个隐藏的线索巧妙的联结起来,不说主旨如何,寓意如何,仅这环环相扣的紧密逻辑,就让人叹为观止。

  当然,正如文学作品如果光有巧妙地行文结构,而没有实质的内容与主旨,那远远算不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甚至合格都不算,只能说有借鉴意义。同样一部好的电影除了线索和叙事方式外,更重要的是主旨和内涵。上边说云图绝不仅仅是一部六道轮回的转世电影正在于此,因为云图六个主角在六个时代间传承的并非是同一个人的转世,而是在代代传承着同样或类似的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面对极权或不公的现状,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正如同性恋作曲家在打破各种古董的镜头里所说:“所有的界限都只是习俗惯例,等待被跨越”,云图里的每位主角,都在自己的时代,自己的环境中与某种陋习惯例或集权黑暗用自己的风格顽强抗争。第一个故事中,律师勇敢的打破奴隶制度,并最终带着未婚妻走向东部的自由州;第二个故事中,年轻的作曲家打破的老作曲家对他剥削的同时,面对更深层次的同性恋歧视,看似无能为力,而最终选择自杀,但在自杀前,用其天赐的才华作出不朽经典——云图六重奏,作者将云图六重奏这个画龙点睛的标题放在第二个故事,或许也正是因为他除了对剥削的打破外,还有对同性恋歧视这个在当时无法打破的思维习惯的勇敢挑战,尽管不像其他人都成功的打破了他们面对的黑暗,然而,他的挑战更深远,更提前,更富有预见性;第三个故事中,年轻的女记者面对石油巨头的各种暗杀陷阱,执着的揭露出其惊天骗局,打破了资本经济时代能源巨头对公众知情权的隐瞒和垄断;第四个故事看似是最渺小和平庸的,年迈的老出版商收不抵支,被迫向其兄长借钱后反被其关到专制的养老院,以一出类似迷你逃出疯人院的桥段逃离压迫,最终靠着天赐的苏格兰输球的机遇,煽动苏格兰球迷的民族情绪拯救了自己,看似一个彻彻底底的闹剧,我觉得却是反应出了更深刻的命题——改变与打破并非一定是英雄战士与强大的集权黑暗战斗,正如他自己所说”个人生命的影响会掀起永恒的涟漪”,每一个小人物对于不公与黑暗的战斗同样对世界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个故事可以说对于那些因为自身能力有限而自甘堕落的人来说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将他们躲在无能为力的借口背后的懦弱赤裸裸的暴露出来,而这类人在天朝数不胜数;第五个故事可以说是整部电影的高潮所在,近未来机械都市的场景也是沃卓斯基兄弟最擅长的部分,而星美451背后克隆人的悲惨命运也极具张力,克隆人人肉生产车间的镜头和对于克隆人升天的谎言将人类社会的黑暗面以最震撼的形式表露出来,而海柱的战斗和星美的演讲更是将人类的反抗集权,反抗压迫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一个故事发生在遥远未来人类文明堕落以后,末世的苍凉与无奈环绕在山谷人与人类先知两个劫后余生的不同群体中,而牧羊人在女先知的引导下战胜食人族并最终打破心魔的历程更是将人类的反抗与不屈精神带到了地球外地宇宙空间,镜头最后才将牧羊人脑后的彗星标识表达出来更是一处引人无限遐想的妙笔。

  所有时代都有自己的黑暗,而只要有黑暗存在,就永远有反抗的人出现,这正是人类文明得以不断前进的本质原因。或许每个人对于黑暗的反抗都是渺小的,但这绝不能成为逃避责任的借口,正是人们在追求美好过程中一次次的反抗,才驱策着人类社会的列车弯曲前进。正如第一个故事的律师所说:“没有众多的水滴,哪里来的汪洋?”。

  而仔细思考这彗星胎记的位置,你会发现更多的象征意义。律师的胎记在胸口,它象征着追求平等的良心;同性恋作曲家的胎记在腰部接近臀的位置,它象征着性的自由;年轻女记者的胎记在肩膀,它象征勇于承担的责任;老出版商的胎记在小腿,它象征着对人身自由的追求;星美451的胎记在颈部,它象征着对生命的尊重;牧羊人的胎记在后脑,它象征着对人类美好精神对心魔的抗争。

  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有一个疑惑始终若隐若现,就是看很多人的外表都觉得脸熟和相似,而另一些人的外表感觉生硬和奇怪,当时我觉得可能是我脸盲和导演刻意将未来人物的外表刻画地与现代人不同的原因。去豆瓣看到别人的影评后,我才发现这是这部电影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用好莱坞强大的化妆技巧将同一人扮演不同角色。其中众多主角都是一人在六个故事中都有饰演的角色,有主角,有重要配角,也有龙套角色;甚至为了照顾中国市场,连周迅都在其中客串了三个不同的配角与龙套角色。而这与一般同一人扮演不同角色不同,很多演员在不同故事中都是跨年龄,跨肤色,跨性别的客串。这绝不是单纯的展示好莱坞的化妆技巧,而更多地是表现在人类传承的精神面前,年龄,种族,甚至性别都不再重要。而其中有的演员饰演的角色类似因果相报,而有的演员饰演的角色却一直是反面角色,也有些演员饰演的角色没有共同特征,貌似与轮回的因果论并不相符,难道这仅仅是导演没想到的因素吗?

  等等,让我们再看一个细节,1860,1936,1974,2012,2164,除开人类末世后无法准确知道的年份外,前五个年份的间隔时间都为76年的整数倍或恰好一半,这让你想到了什么?没错,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而这与胎记的彗星形状完美呼应。那么,为什么要用彗星相关的要素来诠释轮回呢?我认为这是导演有意想让懂他们电影的人往更深的角度思考。前边说是人的轮回过于浅薄,而单纯精神的轮回则与演员饰演角色的英国关系不符,那么,在此提出一个假说——导演想表达的轮回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轮回,是看似唯心轮回假说的唯物解释!假设以物质的轮回(即演员)为横轴坐标,精神的轮回(即彗星印记)为纵向坐标,而横纵坐标的交点即为每个时代生存的不同的人,而不同人不同时代组成了个网状的巨大矩阵。矩阵间交错链接,循环往复,所以每个人在转生中得到的往往是一个人的物质和另一个人的精神,然而,总有巧合让一些人得到同一个人的物质和精神,而这其中彗星标记的精神最为明显,不论与何人的物质结合,都会以最深刻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许有人会问“这个轮回矩阵明显不科学,毕竟根据进化论(电影不止一次暗示进化论的正确,至少导演本身相信),人类是从低等动物一步步进化来的,如果人类有轮回矩阵,那其他动物应该也有,可这明显不是低等动物能有的啊”。这里我想举个同样进化论的例子:生物在最初的太古代和元古代,都长时间停留在单细胞状态,可在古生代的寒武纪大爆发,突然间就进化到了多细胞生物;轮回矩阵对于单个个体来说,或许正如单细胞生物永远无法理解多细胞生物的生存方式。

  这部电影开始思考时,认可轮回,深入思考时,否定轮回,再深挖掘时,又以一种完全不同的理念来诠释轮回,这个思考过程不也正是一种轮回吗?

  正如故事开始就发生在太平洋的某个岛上,而人类衰退后最后故事也发生在太平洋的一座岛上,从哪里开始,从哪里结束,这或许又是一个轮回。”
FeelingAMoment 发表于 2014-3-8 06: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第二段眼前一亮果断mark此页打住不看,先去好好看一下Cloud Atlas再来继续拜读: )
njh001 发表于 2014-3-8 08: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gdchess拜仁拜仁 发表于 2014-3-8 09: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年份好像是1849和2144
悠悠然 发表于 2014-3-8 09: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喜欢这部片子的,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考
gdchess拜仁拜仁 发表于 2014-3-8 10: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星美451的记录仪》,电影里是一个革命故事,但小说里却是一个“审判秀”。是统治者有意让某些复制人具有人类意识,然后以这些“危险的复制人”作为全民公敌。通过这样故意制造敌人来化解社会内部矛盾。就连张海柱也是这场“审判秀”的一颗棋子。

点评

对的,电影和小说的主旨不太一样,但还是大爱!  发表于 2014-3-8 10:20
锥子 发表于 2014-3-8 11: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njh001 发表于 2014-3-8 08:32
我也很喜欢这种很难理解但是却很有内涵,需要看很多遍的电影。当年黑客帝国我看了10遍以上。不过这部太碎了 ...

可以试试《记忆碎片》这部电影,看我的脑子都快碎了....
Gallent 发表于 2014-3-8 12: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直接删了  不难看懂   但刻意地装   没啥意思
flyinnet66 发表于 2014-3-8 13: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片子真不错,就是看的累。我就是无片可看的时候看的,不过一旦熬过前面半小时后面就可以一览无余了。
tenterpool 发表于 2014-3-8 13: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的表现力比原作差了一些,毕竟时间有限。
另外穿插+多场景的电影有很多,云图碎的不艰深也无内涵,《crash》和《babel》从情节掌控力和连贯性来说就更好。而《云图》却要求多次观看去发现这些细节本来也就没什么必要。

就如同《冰雪奇缘》找个同性恋配音以及在书架很隐蔽的地方藏了个米老鼠,最后发现观众根本找不到于是放了官网彩蛋,太做作了。
 楼主| 威悉河雄鹰 发表于 2014-3-8 14: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tenterpool 发表于 2014-3-8 13:23
电影的表现力比原作差了一些,毕竟时间有限。
另外穿插+多场景的电影有很多,云图碎的不艰深也无内涵,《c ...

不考虑原作本身的魅力,假设电影只是电影的话
CRASH我没看过,但巴别塔我觉得不足以和云图相提并论

巴别塔只是对人类隔阂的深层思考,而云图则是对人类整个发展轨迹核心线索的思考
拜别塔只是将同一时代的不同地区不同种族故事链接在一起,而云图泽跨越不同时代,重要的是有对未来合理的想象,把现代的故事放在未来往往能更加放大人类社会的问题,给你一个从上帝视角审视的机会,这也是众多科幻文学的一生一世所在。
所以说巴别塔只是一部非常好的影片,而云图可以说是神作
tenterpool 发表于 2014-3-8 15: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enterpool 于 2014-3-8 15:01 编辑
威悉河雄鹰 发表于 2014-3-8 14:39
不考虑原作本身的魅力,假设电影只是电影的话
CRASH我没看过,但巴别塔我觉得不足以和云图相提并论

争论的点完全不同。
电影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娱乐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剧本,演员,摄影,叙事手法等。
我说的是《crash》和《babel》在叙事手法上的优越性。
你跟我说《云图》剧本上的优势,这完全是鸡同鸭讲。

单说剧本,《云图》的原作是科幻界绝对的神作,但不代表《云图》这部电影在摊上了一个好剧本后在摄影和叙事手法上更高端。

电影界公认的复合式手法神作《公民凯恩》如果单拿剧本出来可能十万本都卖不出去,但他融合的叙事,铺垫,拍摄角度手法等,因此电影非常好。

换句话说,《云图》的原作在同领域打99分,《云图》拍出来90分,《babel》原作70分,给《babel》拍出了85的水平。

从电影的综合性角度看《云图》离神作还差得远,先比过《穆赫兰道》再来说吧
 楼主| 威悉河雄鹰 发表于 2014-3-8 15: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tenterpool 发表于 2014-3-8 15:00
争论的点完全不同。
电影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娱乐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剧本,演员,摄影,叙事手法等。
我 ...

我已经说了“不考虑原作本身的魅力,假设电影只是电影的话”
可能你没明白我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说,假设电影没有原剧本的话,也就是说假设电影完全是自己拍出来的这种情况
毕竟很多时候看电影没必要再拿原著看一遍,而你拿电影和原著之间的净值来评价电影本身尽管客观,但却不切实际。
举个例子,不知道你看过魔戒原著没,我中文英文版都看过,本来对电影震撼至极,但看过原著后,觉得原著95分的话,电影连85分都达不到,但他依然是一部伟大的史诗级巨作!
或许可以说,敢于把NB的文学作品拍成电影,这本身就是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哪怕95分的原著你给拍成了80分。。。
tenterpool 发表于 2014-3-8 15: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威悉河雄鹰 发表于 2014-3-8 15:17
我已经说了“不考虑原作本身的魅力,假设电影只是电影的话”
可能你没明白我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说,假设 ...

我完全理解的你的意思。
是你没理解我的意思,你用魔戒打分就说明了这一点。
我所谓的《云图》原作99分,《云图》90分,不是说《云图》只部分还原了原作,因为电影是不可能完全还原原作的,我是说《云图》的演员人设,拍摄技术以及叙事手法匹配不上这个剧本,因此在同样的电影里,不好意思,90分位。

《魔戒》虽然不能完全还原原作的水平,但魔戒的摄影技术,音效,特效,演员已经是同水平电影里的登峰造极,如果原作95分,《魔戒》的电影同样可以得95分或者更高。因为同类型的电影比他简直差的太多,不说奥斯卡最佳电影/导演等几乎没有科幻片得过了,三部魔戒基本都是奥斯卡最佳摄影/剪辑就能看出影片的功力。

但《云图》呢?不好意思,真的不能比,除了一个好剧本外其它的并没什么优势。
你说敢于把NB的文字拍成电影就成功么?随便举几个例子吧,大名鼎鼎的《盖茨比》《安娜卡列尼娜》《三个火枪手》《格列佛游记》都拍过电影,拍出来是什么东西呢。而改编成《廊桥遗梦》《乱世佳人》《魔戒》和原文至少是齐名或者还改过了原作。

换句话说,你说的”不考虑原作的魅力“本身没有问题,但”只考虑原作的魅力”就有问题了,因为电影不只是剧本。
 楼主| 威悉河雄鹰 发表于 2014-3-8 16: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tenterpool 发表于 2014-3-8 15:57
我完全理解的你的意思。
是你没理解我的意思,你用魔戒打分就说明了这一点。
我所谓的《云图》原作99分 ...

我想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反正我看电影更多是从内容本身上看,摄影技术,音效,特效之类纯电影技术上的不是很关注
truelie 发表于 2014-3-9 08: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地去找来看了,总的来说是不错的片子,原作小说也抽空去看看。

虽然是6个故事穿插,但情节逻辑关系组织得很有条理,故事线索和细节也交代得很清楚,不难看明白,可以说是繁而不乱,
需要人仔细思索,却不难理清。其实这样是挺好的,并不见得要难猜的才高端。所以和大卫林奇的电影没有绝对可比性,不同的风格而已。
大卫林奇的电影是经典,但也可以说有那么点故意让人费解,看很多遍也只能大致去猜测作者的意图,这已经不仅仅是单纯拍电影了,更像是一种另类的创作。
但是未必要动脑子的电影都要像林奇那么拍。“云图”总体来说是不错的
纳瓦谢里采夫 发表于 2014-3-9 11: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tenterpool 发表于 2014-3-8 15:00
争论的点完全不同。
电影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娱乐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剧本,演员,摄影,叙事手法等。
我 ...

原来也有和我一样,拿穆赫兰道当神作标杆的人啊



纳瓦谢里采夫 发表于 2014-3-9 11: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威悉河雄鹰 发表于 2014-3-8 14:39
不考虑原作本身的魅力,假设电影只是电影的话
CRASH我没看过,但巴别塔我觉得不足以和云图相提并论

上帝视角并不是宏大叙事才能表达,相反,用宏大叙事背景来表达上帝视角更多给人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

PTA的《木兰花》,黑泽明的《七武士》《丑闻》叙事都谈不上历史宏大,但导演那种抽身世俗之外的视角很有感觉的,尤其是木兰花,导演拍这部片子仅仅才30岁
alemanni 发表于 2014-3-19 19: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emanni 于 2014-3-19 19:34 编辑

云图不是神作,这只需和导演之前的Matrix比一下就清楚了,其地位肯定不及。

云图最大的问题就是说服力不够,有人觉得“装”,大概表达的也是差不多的“感觉”,这里只提一个最突出的问题(详细不展开了)—— 和小说相比,电影明显是“拔”出了一个主题(好莱坞新式主旋律),也就是“星美的启示(revelation)",但是这个启示既没有得到其他故事的强力支撑(小同作曲家的故事稍稍有点),本身也展开(“升华”)得十分突兀,完全没有说服力(对于我来说,效果就是“出戏”了),这个部分,毫不夸张地说,比起央视最拙劣的主旋律肥皂剧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龌龊司机还是纯玩酷玩视觉的料。
alemanni 发表于 2014-3-19 23: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抛开“主旋律”问题,这部片子的主要看点在于所谓的 deja vu ——彗星胎记只是表层的东西,一种图像符号,演员的多重角色是更深一层的表现手法(可惜这点不能说很成功,有些“多重”显得没有必然性,“炫”的意味更浓,而有些则纯粹是因为过于勉强,角色的观感失去了自然,这属于”做“),而更深一层的表现,我看得出导演想用场景切换的镜头语言,用情节来表达这层的意思,但基本上只能说是失败。

从原著里提炼出一个deja vu,从而暗示出一种永恒轮回的意味,这是可以接受的,再拔到”星美启示“就太过了,前者本来就难度极大(我觉得用电影语言来表现这个东西几乎不可能),后者则更是痴心妄想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24 12:58 , Processed in 0.034815 second(s), 1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