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为什么这些年华语乐坛比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进反退?

[复制链接]
纳瓦谢里采夫 发表于 2014-5-23 14: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discreet2222 发表于 2014-5-23 14:32
这种现象叫做幸存者偏差。二战时,美国人发现从战区成功返航的战斗机经常是机翼、机尾受损,就着重加强受损 ...

下限来讲,现在和原来的都差不多
上限来讲,现在的还是有很大差距
Lothar 发表于 2014-5-23 16: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还是7,80年代的歌更好些。也许某些人会说那时候的东西也无非是情情爱爱的,但我认为仍然比如今的所谓流行的东西要好。

说到词曲作者,制作人之类的,我觉得当前在这方面的人才仍然是不及香港的顾嘉辉,黄沾,台湾的刘家昌,罗大佑,李宗盛。那一代人老去了,这些东西也就没有了。因为后来者的文化背景,创作环境,都有太多的改变。别的不说,单就香港当代乐坛,如今哪有罗文许冠文,张国荣谭咏璘,四大天王这样的 群星斗艳的局面?至于70,80年代的台湾,如刘文正费玉清,凤飞飞邓丽君这样的巨星级人物共存的局面现在还有吗?
现在强大的只是在制作水平上,也就是技术上的强大。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这些。但技术的发展和文化上的发展不是非得要同步的。

这一点上,就如同后人也写诗作词,但如何及得上唐诗宋词的辉煌?可能个别作品不亚于前人,但总体上是不如的。
帝国之花 发表于 2014-5-24 19: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港台流行音乐完全是靠日本撑起来的,无所谓辉不辉煌。
帝国之花 发表于 2014-5-24 19: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可以说是中岛美雪一个人撑起来的。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4-5-24 20: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帝国之花 发表于 2014-5-24 19:32
港台流行音乐完全是靠日本撑起来的,无所谓辉不辉煌。

难道黄霑、林夕、许常德、李宗盛、罗大佑这些音乐人靠日本撑起来的,创作型音乐人严重缺失,才是第一位;先要有好歌好曲子,好歌手自然有。
小三 发表于 2014-5-24 20: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93年张学友《吻别》专辑全球450万张
10年的《private corner》二十万都不到。

95年香港唱片业的销售额超过50亿元,
2005年,这个数字变成了5亿。
大家猜下现在是多少

王宛之发微博让大家多买专辑太唏嘘
无损,MP3,AAC满天飞,谁买专辑?
没有钱赚,谁干活?
小三 发表于 2014-5-24 20: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4-5-24 20:08
难道黄霑、林夕、许常德、李宗盛、罗大佑这些音乐人靠日本撑起来的,创作型音乐人严重缺失,才是第一位; ...

没钱哪来好曲子。
小三 发表于 2014-5-24 20: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戒逛街找媳妇 发表于 2014-5-23 03:17
不是没有进步,而是你停留在了那个年代。偶尔怀恋下挺好,要真说水平有多高实在谈不上,我倒觉得无论国内国 ...

你的这个看法太非流

没有市场的音乐,怎么可能会进步,歌手都去当评委娱乐局捞钱了
现在说Eric Kwok,说Christopher Chak,有几个人认识,
又有几人认真听他们心水之作。
香港除了陈奕迅,张敬轩是不错的,李克勤也还一直活着。
帝国之花 发表于 2014-5-25 17: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4-5-24 20:08
难道黄霑、林夕、许常德、李宗盛、罗大佑这些音乐人靠日本撑起来的,创作型音乐人严重缺失,才是第一位; ...

罗大佑,化哥,家驹这些人不过是让港台音乐不至于一文不值罢了,这些人是不多的创作者,思想者。
而真正让港台流行达到其高度背后的力量是日本音乐。
没有对日本音乐成百上千首的翻唱,模仿。
港台音乐也不会达到曾经的高度。
不过楼主也没说错,虽然华语音乐依然还在孜孜不倦的翻唱日本,但罗大佑,化哥,家驹这些人却不再有。
也确实是退步了。
八戒逛街找媳妇 发表于 2014-5-25 20:41: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八戒逛街找媳妇 于 2014-5-25 20:51 编辑
小三 发表于 2014-5-24 20:58
你的这个看法太非流

没有市场的音乐,怎么可能会进步,歌手都去当评委娱乐局捞钱了


我倒不觉得我非主流,因为市场和我想象的变化差不多。

我是非常支持正版版权的,很多歌曲我都是在iTunes买的,不过算总量,我拥有音乐和影视还是盗版的多,有两方面原因,1:我所买的正版DVD太多,没有空间了 2:有的东西根本不知道去哪里买正版。

我最后第二张有关音乐的正版碟片是陈奕迅的2006 get a life演唱会(去年买了个蓝光演唱会和莫文蔚的碟,主要目的是看下蓝光),后来因为要给电影碟腾空间我给他扔了,现在想起来有些可惜,那应该是陈奕迅嗓子的巅峰时刻。从此以后几乎再没买过任何音乐方面的碟,自从iTunes兴起以后,都是在上面弄,我理想上是mp3搞盗版研究,mv去iTunes上弄,偶尔会嫌麻烦,就mp3都弄iTunes了。

但iTunes 有个问题,就是他不太全面,比如上次我要去找邓紫棋的“我的秘密”MV,就只有piano版本的,另外一个版本的就没。别说华语的了,就是美国本土的,很多资源都找不到,好像很多HBO的经典剧或者脱口秀之类的,美国有一个比较火的kevin hart,上面只有他的电影,脱口秀貌似被弄成了音频。

讲了这么多,一个意思,现在的市场大的很,比以前大多了,只是形势发生了变化,唱片早就应该死亡,数字音乐的商业模式虽还不完美,但唱片应该退出了。
以前张学友的吻别卖的再火,还不如现在多搞几个演出。现在观众不再喜欢录音室那种经过处理的假完美,而是希望在现场看到歌手的表现力。不要认为这个就是不好,一样的需要你编曲,很多歌经过重新编曲又有了生命力,录音室的东西太假,把我放进去估计都可以出唱片,现场歌手和乐队的互动,创作者的编曲,歌词的多元化这些才更接近音乐的本质,这可不是退步,这是天大的进步,不用再为假大空埋单了。这也才是真正的市场主流方向,我现在不大会为专辑买DVD了。

无论是旧时代还是新时代,其实能出来的人都少,你所说的李克勤就属于万年不出头的,有好东西出来,但不持久,和卢巧音差不多。不过他的歌我不喜欢,从曲风到词我都不喜,卢巧音的我倒觉得很不错。
这也是很自然的,市场高度商业化,你不能红,资源就不会向你靠拢,所以之前有四大,后来四大萎了,苏永康和许志安都趁机火爆了两年,还是没他份,后来又有陈奕迅,现在看邓紫棋这个架势也不得了,他算是没戏了,连多元化的机会都没有,何况现在香港音乐的萎缩,以前四大那时是巅峰,但是是不可持续的巅峰,当年大量的日本音乐作为后盾,流行乐直接改过来,各大电影电视台则大量引用日本new age作为背景音乐。

现在呢?可能吗?现在谁不知道sens,喜多郎这些大神,人都直接去中国演出了。现在比以前强多了,至少主力不会放在日本改编上了,该改的得改,但靠改的成为天王天后,这不合适。

创作者就一心创作,不用一天到晚扮作怀才不遇,现在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你搞出的东西但凡有一点点价值,都会有人帮你,现在不是梵高年代了。很多人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其实是因为他本来弄的就是垃圾,当然了,你把时间都花在思考为啥怀才不遇上了,哪还有时间去干正事呢?
小三 发表于 2014-5-26 02: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戒逛街找媳妇 发表于 2014-5-25 20:41
我倒不觉得我非主流,因为市场和我想象的变化差不多。

我是非常支持正版版权的,很多歌曲我都是在iT ...

欣赏陈奕迅的DUO,时间齿轮作为主题,陀飞轮沙龙一气呵成,虽然重感冒。
很不喜欢英皇时代的陈奕迅,所以也不太喜欢get life演唱会

支持正版肯定是好事。但你说的itunes买歌,或者kkbox会员,放在大陆论坛上说,有点扯
这是听歌不要钱的时代,你认同的模式在天朝行不通。
若有心支持可以买些实体唱片

华语音乐市场现在大陆卖出十万张就叫年度冠军,香港卖一万张叫金唱片,市场大在哪里?

最后你要明白,有种子下载那是因为日本人都买回家看,或者付钱网上看
要日本人哪天不看了,那么大陆也不用搞净网运动了

用句《流行曲》的歌词:争住唱 你记住要出我份粮 冇钱点唱
八戒逛街找媳妇 发表于 2014-5-26 04:18: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 发表于 2014-5-26 02:54
欣赏陈奕迅的DUO,时间齿轮作为主题,陀飞轮沙龙一气呵成,虽然重感冒。
很不喜欢英皇时代的陈奕迅,所 ...

文中回帖已说,唱片不属于市场主流了,还有能卖出一万张的,我觉得奇怪,因为我都已经不买唱片了。

现在都在现场表演上,唱片不过起一个宣传作用,就好像电影上映前的宣传一样,是完全的附属作用。
正版唱片根本不符合历史发展,你看iTunes 上都是先试听一小段,有兴趣再下载,现在在iTunes上下歌的人已经有一些了!跟13亿这个大基数比起来当然很小,可是已经足够支撑起很多制作的费用了,只要一首歌可以打动1000万人,那绝对是商业奇迹,除了第一次卖出去的钱外(比如iTunes下载),还有各种商业活动的演绎等周边收入,那可是好大一笔钱。以前有什么?纯粹卖唱片加偶尔的几个大场馆演唱会,这样反而是让明星们坐享其成,不思进取,还压制住了大量的创作人才,所以才有四大天王,周华健等人横行两岸三地十多年的怪异事情发生,远不如今天的多元化发展。当然香港那边的圈子是小了,这个没办法,广东话为他们的母语,但能产生规模化效应的却在中国内地,台湾和东南亚现在对广东歌的接受程度也低到不行,他们还能出陈奕迅和邓紫棋这样的明星已经算是奇迹。

一万张?这个数字我都觉得惊讶,好多。千万不要觉得版权离你们很遥远,现在电影电视中国很多软件上都是买了的,由于内地市场强大的规模化效应,你们才可以免费观看,我就看不了,每次要翻墙或者找一些怪怪的网站下载,想买都不知道去哪里买。人人影视之前的老总正在吃牢饭呢!现在的人人收敛好多。
乐视的贾跃亭和刘弘正是因为一开始对版权的高度重视所以才在各路视频网站中脱颖而出。

音乐的商业模式早改变了,以前发片出道,现在发片根本就是试水。再说了,通俗歌曲的成功更大程度在于作曲和作词,明星的商演活动只是把流行曲的商业化程度发挥到最大,所以明星一直商演和能否出经典音乐关系不大,而且经典都是在社会交流中产生的,不入世怎出经典?你看那些音乐奇才。sens搞出那么多好东西总不是在家里宅出来的吧?卡农的来源更有多个版本,但就是没有一个“宅”版本。这些所谓的高雅音乐都是在进行各类社会活动后产生的,通俗的流行乐何必还装那个啥呢?

R:说点题外话,各大视频网站马上又要开始打仗了,这样下去几年后,你们会对版权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不过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奇人多,有心搞盗版肯定搞得到,就像我现在想看哪些视频网站上屏蔽国外的节目,一样多的是办法。不过就我个人来讲,乐视,sohu和优酷要是不屏蔽海外的话,他让我交钱都愿意,一个月1,200块都接受,而且很多人和我是一样的想法(当然,也有很多人觉得我们是煞笔),可惜没人回应,劳资就只能翻墙或者找盗版清晰资源了,还是有点道德上的压力的。虽然现在美剧大部分拍的很挫,但还是想看看的,万一撞到神剧了呢?而且sohu上还有好多美国综艺节目,都流口水了。这边放ellen show的连英文字幕都没有,英文很烂,顶不住,不过我看华语电视也一定得看有字幕的,没字幕的我顶不顺。
八戒逛街找媳妇 发表于 2014-5-26 04:25: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八戒逛街找媳妇 于 2014-5-26 04:28 编辑

对了,还有,我不大看日本Av的,不懂你为啥突然提到这个,我回帖里说的是日本音乐。上个世纪港台流行乐曾经大量改编日本,各类电视电影里也喜欢引用日本的几个new age大师的作品。

不知你为啥提到种子,现在要弄Av很简单,我现在看美国的,超级清晰,加入人家公司会员就好了,光速下载或者观看!日本现在也有这样的,但规模很小。种子下载的东东,质量差,而且浪费时间,几百k的速度在今天来讲,有点慢。

不知道你是不是在讲Av,又是种子又是净网的?喜多郎和sens肯定不会被禁,泥煤中央台都用他们的音乐当背景。
小三 发表于 2014-5-26 10: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戒逛街找媳妇 发表于 2014-5-26 04:18
文中回帖已说,唱片不属于市场主流了,还有能卖出一万张的,我觉得奇怪,因为我都已经不买唱片了。

现 ...

朋友你的品位可能比较与众不同,大部分人肯定认为乐坛是江河日下,经典的作品很难重现。
香港现在一年也就那么十首左右好歌,陈奕迅基本唱掉其中五首
邓紫棋花钱捧的,腾讯捧完了去湖南捧,也是翻唱些老歌流行起来,她自己的演唱会我前年就看过,真心很一般。

大陆虽说有13亿的人口,但买唱片的人就那么十万,至于网上付费下歌,说了多少年,怎么可能实现的了,阿牛最近出了新专辑,五月份到处跑大陆签名售卖,网上能卖他需要这么辛苦么,到处的免费听免费下,已经成不可逆转的习惯。
天朝年初在搞天下无妓,现在在搞扫黄打非净网2014,可能你不太了解。
我肯定是在说AV,只想说大陆之所以可以免费看高素质的黄片,那是因为日本有人花钱买,有人在支持动作这一个产业
如果哪天日本人不玩了,那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有人问为什么现在华语乐坛听不到什么好歌,那么我会回答没有人去为好歌买单。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纳瓦谢里采夫 发表于 2014-5-26 11: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的音乐基本是白米饭,里头有时候需要挑掉些沙子
现阶段的音乐基本是翔堆,需要在里面扒拉出来米粒儿

没有一个像样作品的吴莫愁,光靠话题和高辨识度,就能成为收入最高的乐坛艺人之一,这只能说明现在的乐坛整个是有问题的,或者不能叫乐坛,得叫另外一个名字
纳瓦谢里采夫 发表于 2014-5-26 11: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流行音乐市场的理解,王小峰应该是有资格的,估计这家伙吹的所有牛逼中,关于流行音乐应该是唯一算不上吹牛逼的-----他说的比老衲更过分
八戒逛街找媳妇 发表于 2014-5-26 21:17: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八戒逛街找媳妇 于 2014-5-26 21:22 编辑
小三 发表于 2014-5-26 10:51
朋友你的品位可能比较与众不同,大部分人肯定认为乐坛是江河日下,经典的作品很难重现。
香港现在一年也 ...


原来讲AV是这个意思。不过不同意这个观点,日本只要稍微改变下商业模式,日本无人看Av都没关系,不过现在的真实情况是,日本本土市场已经够用了,所以各大厂商并不着急。

但日本的Av现在也在朝网络付费,分割影片的方向上转,以前的厂商都有网页,但全部都是网上购碟的,商业模式比较落伍。最近我在brazzer上就看到有日本网站的商业广告了,和brazzer,bangbros等美国网站一样的模式,感觉这才是以后的发展主流,画质极度清晰,会员速度奇快,选择多,我记得immorallive上一部影片就有N种格式供你选择。

讲回祖国,也不用太肯定,拿影视举例,不用太远,五年前谁讲影视版权网络付费,肯定被人认为智障,五年前中国电影的票房也就那么回事。
可今天呢?看下乐视这个公司,之前pptv,ppstream,youku和tudou哪个不是牛逼轰轰,烧钱烧的霸气十足,哪有乐视的位置,当时谁把它放在眼里?乐视的刘弘提出版权方面的战略方针时,没有任何一个人重视吧,包括极其牛逼的马化腾和李彦宏。可今天是个什么结局,恰恰就是乐视对版权的高度重视,让它从一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变成了今天的庞然大物,甚至野心勃勃的要搞家庭娱乐一体化,youku他们呢?艰难度日,其实在视频的多元化和原创性上,哪个不比乐视强?当然乐视神一般的预见性与刘弘之前的工作经历和人脉关系是离不开的。现在网络时代,对于规模化的国家来说控制盗版其实更容易,但我说的不是完全消灭,也根本无需消灭。

而且为版权付费并不一定要直接体现在终端用户上,特别是对于中国来讲。我个人是不大喜欢这种方式,因为我喜欢自己选择,但国内大部分人不一样,他们的首要选择是免费,所以就成了今天的局面。其实你现在在sohu看的美剧和爱奇艺上看的东东都是买过版权的,他们巨无霸公司花巨资先买下来,然后因为人口规模,他是可以免费给你们看的,多的是其他的渠道弄钱。腾讯百度其实是最有优势的,微信条形码啥的,不过还没开始大规模作战,已被国家利益阶层弄了,微信和支付宝看似只是支付方式的作战,其实真打起来规模远不止如此,将会影响到方方面面,视频网站肯定会被搅得天翻地覆,甚至会进一步影响到音乐方面。不过现在反正啥都没了。

音乐只是还没到那个时机,但并不表示各方豪强没开始准备,我看虾米网啥的已经磨刀霍霍了,你去过虎扑没有?虎扑据说想搞上市的事情,如果你想在上面插音乐,可是有些条件限制的。

所以你的结论我认为是不全面的,外国发达地区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人愿意自己付钱,音乐上iTunes的极度成功已经说明了问题。中国终端散户的确没人愿意出钱,但这并不表示没有巨无霸愿意出天价,其实只要音乐版权大战开打,根本不需要散户出钱,既不好控制又没啥子钱。那些巨型公司自然会为了客户粘合度大笔扔钱,你这里不想出,其他方面总会被他多赚,而且根本无需覆盖13亿人口,也没有公司能覆盖13亿,要不早有钱过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好几部了。

愿意为音乐付费的大有人在,这也是我说的市场远超以前的原因,以前是唱片和发行卖片,就像小摊贩卖东西,现在是巨无霸收购再以低价卖出,好像家乐福,沃尔玛买东西,你作为终端用户实际上买东西是便宜了,但超市比起小摊贩的盈利,超过的岂是百倍千倍。艺术创作者的收入其实是提高了不少,而且是整体大幅度提高,不象以前,只有极少数人能拿大头,其他人都活不下去,李克勤这种之前万年不出头的,我看新世纪以来,钱也没少赚,影帝梁家辉80年代一年不开工就要去摆摊,现在被封杀的一塌糊涂的三流演员杜汶泽依然可以出国散散心,这就是市场化的结果。

朋友你觉得之前的音乐更加符合你的审美,这个是个人选择问题,没有任何可以争议的地方。只是我个人不大认同你的结论,因为我觉得市场规模远超以前,而且更加多元化。
小三 发表于 2014-5-26 23: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戒逛街找媳妇 发表于 2014-5-26 21:17
原来讲AV是这个意思。不过不同意这个观点,日本只要稍微改变下商业模式,日本无人看Av都没关系,不过现 ...

你可以说日本人改变商业模式就能赚大钱,
也可以说华语乐坛以后二线歌手网上卖歌也比现在陈奕迅吃得开
但这块饼已经被画了很多年,很多专家大神都画过,扯多了没意义对不,
要么先让苹果开放itunes store大陆ID?

作为有些经济基础的爱乐之人,买一些实体唱片,支持下现在还在做音乐的人,比空谈好很多
比如你知道的王菀之,《晴歌集》的素质很不错,翻唱陈百强的<First love>很有味道。
现在的香港乐坛也有许多值得听的东西,并非一无是处,你从2000年就不听学友,最后一张碟是陈奕迅get a life现场..那你肯定错过了许多精彩之作,
你喜欢的卢巧音基本是吃不上音乐这口饭了,苏永康倒是刚发了国语大蝶,叫28,确实难得。这年头能支持就支持下吧,让他感受下这市场还挺大。

当然很多人的支持就是在线听下,然后连DELETE扔回收站这一步都省了,结论是现在歌太难听,创作人太垃圾,不过这种结论与你的结论是相反的。
八戒逛街找媳妇 发表于 2014-5-27 02:17: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 发表于 2014-5-26 23:56
你可以说日本人改变商业模式就能赚大钱,
也可以说华语乐坛以后二线歌手网上卖歌也比现在陈奕迅吃得开
...

忍不住了,决定正面讲出自己的看法来回应主贴里的观点。

之前有个网友提出的“幸存者现象”其实很有道理,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记忆出现偏差而已,而且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不同选择和审美,很多时候我们接受不了自己的审美被当下时代的年轻人抛弃,所以搞出一些“新不如旧”的老套把戏,而且年复一年从不停止,令人哭笑不得。50年代人觉得流行乐垃圾,后来60年代人觉得四大天王不知所谓,70,80后觉得8,90年代的才是传世经典,2000年后80,90后疯狂爱上周杰伦,可惜到了今天,全部成为过去时。

50年代的人为老不尊,60年代的人受文革遗毒,70年代人自私自利,不可以与之做朋友,80年代垮掉一代、90年代脑残。如果你有心,会发现每个年代的人都极力把脏水泼向其他群体,这些可都是报纸上曾经大幅登过的东西,我有时在想,这不是说我们中国全员人渣吗?是这样吗?很明显不是,每个年代都有极其突出的人才,也有挫到不行的人渣,而且究竟得有多智障,才会拿一个时代来说事,中国那么大,地方那么多,有人总把自己和邻居就当成了整个世界。

现在我们这种30出头的根本不会好像20岁出头那样去找各种各样的歌听,流行乐是属于年轻人的,他们才是主流,不管我们喜欢什么类型,我们现在都是非主流,只不过由于我们的消费力大过那些孩子,所以能支撑起庞大的商演市场。

其实我想说,我们自己喜欢什么就去消费什么,不需要还对那些20岁的年轻人口诛笔伐,摇滚通俗流行乐,谁真的比谁高多少?我也不听现在的流行乐,认识邓紫棋还是因为网络上的金鱼秀,然后一直有印象,觉得很有趣,才去听她的歌,感谢乐视,可以分段观看,要不让我坐在那一两个钟头看人卡拉OK,我可受不了。至于王苑之,郑融这些货,我只知道他们唱歌,听过他们几首,没啥印象,我一中年年轻小伙,也没啥兴趣对现在的流行乐深究,20岁的东西就留给20岁的人去弄。

讲回音乐,如果真的是越来越挫,现在那些创作者的收入为何会越来越高?为何整体从业人员反而大幅度增加?这只能证明他们有越来越多的收入来源,蛋糕是做到更大了,只不过是我们不喜欢现在的类型而已,换句刻薄的话说,就是我们out了。而且out了就out了嘛,老歌这么多,你一样可以去听,市场那么大,也一样会继续有你喜欢的类型,何必要歇斯底里的攻击现在那些年轻人的东西呢?香港唱片销量的大跌可不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发生的。现在那些我们认为挫到不行的年轻歌手,十年后未尝不是另一个陈奕迅或者周杰伦,不过那时可能又轮到现在这批人每天抱怨,“为何现在没有谁谁谁了?”这个应该是不会停止的。

其实每个年代的年轻人都很可怜,呵呵!大家总是既可笑又自以为是的在攻击他们的价值观,同时又说着世界是他们的此类屁话,所以说陈果的香港制造拍的牛啊!

喜欢你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好,别因为自己喜好而拒绝社会的多元化,至少别再可笑的搞那套“新不如旧”了。
greatpeter 发表于 2014-5-28 15: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愚人自渔 发表于 2014-5-22 17:17
国外也一样 国外现在有什么能跟90年代之前相比的摇滚乐么  没有吧 反正我没听过  而且八九十年代能一直坚持 ...

其实还是有不少的,fun的we are young;coldplay的yellow;Kelly Clarkson的stronger都很不错的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22 02:07 , Processed in 0.028755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