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2004年 F1 完美风暴

[复制链接]
 楼主| 兔兔 发表于 2004-9-26 1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b>西班牙大奖赛加泰罗尼亚赛道


<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ty/f1/2004-02-26/U346P6T12D788922F44DT20040226123153.jpg\"></b></P>
<>历届冠军榜:

  2003: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2: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1: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0:哈基宁(迈凯轮)-M. Hakkinen (McLaren)

  1999:哈基宁(迈凯轮)-M. Hakkinen (McLaren)

  1998:哈基宁(迈凯轮)-M. Hakkinen (McLaren)

  1997:维伦纽夫(威廉姆斯)-J. Villeneuve (Williams)

  1996: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1995:迈克尔-舒马赫(贝纳通)-M. Schumacher (Benetton)

  1994:达蒙-希尔(威廉姆斯)-D. Hill (Williams)

  1993:普罗斯特(威廉姆斯)-A. Prost (Ferrari)

  1992:曼塞尔(威廉姆斯)-N. Mansell (Williams)

  1991:曼塞尔(威廉姆斯)-N. Mansell (Williams)

  1990:普罗斯特(法拉利)-A. Prost (Williams)

  1989:塞纳(迈凯轮)-A. Senna (McLaren)

  1988:普罗斯特(迈凯轮)-A. Prost (McLaren)

  赛道介绍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加泰罗尼亚赛道建于1991年,赛道全长4.730公里,是被国际上公认的最贴近完美的跑道。这赛道常被各车队用来进行赛车测试,所以各车队及车手对这个赛道都相当地熟悉。正因为如此,有时候在这里进行的西班牙大奖赛比赛会变得像是在测试一样,稍嫌乏味无聊。

  加泰罗尼亚赛道对现场观众来说也是个感观很好的赛道,赛场设计者充分考虑到观众的视野,而且赛场周边交通方便,即使在周日决赛也都不会发生交通堵塞。这个赛道更是很多F1车手喜欢的场地,有利于技术型车手的发挥。赛道拥有很长的直线道和长距离的高速与低速的弯道,其起跑点的直线道几乎是所有F1赛道中最长的一条路段,这对于赛车的引擎是一大考验。

  车手在出发之后,赛车到直线道底的速度可达6档305km/h,然后速度退到2档以138km/h进入ELF弯,ELF弯的G值可达2。赛车再以3档189km/h的速度进入下一个反向弯,过了反向弯就是较滑的雷诺弯了。赛车以4档228km/h的速度入雷诺弯,出弯速度可达273km/h。赛车在到达Repsol弯之前可加速到6档290km/h,然后减速到2档120km/h入Repsol弯。

  赛车过了Repsol弯,紧接着是以2档88km/h的速度过Seat发夹弯。赛车出Seat发夹弯后又是一个以5档248km/h速度过的大角度弧弯。过了大角度弧弯,然后赛车加速到254km/h,在Wurth弯道是以2档136km/h过弯,这里的G值可达2.1。随后一小段的加速到236km/h后,赛车马上减速到3档200km/h通过Campsa弯。出弯之后的小直线路段赛车可加速到6档290km/h,然后急煞车到减速到2档96km/h通过La Caixa发夹弯。赛车出Caixa发夹弯后速度维持在3档并加速到217km/h,然后减速到2档128km/h进入Banc Sabadel长发夹弯。过Banc Sabadel长发夹弯后,赛车再加速到4档241km/h准备通过New Holland弯。以后赛车维持4档加速到255km/h,再稍收油门降到225km/h,通过最后一个La Caixa弯道。接着赛车直冲起(终)点线完成一圈的赛程。

</P>
 楼主| 兔兔 发表于 2004-9-26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b>摩纳哥大奖赛蒙特卡罗赛道


<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ty/f1/2004-02-26/U346P6T12D788923F44DT20040226123203.jpg\"></b>历届冠军:

2003年 蒙托亚(威廉姆斯) P. Montoya (Williams)
2002年 库塔(迈凯轮) D. Coulthard (McLaren)
2001年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M. Schumacher(Ferrari)
2000年 库塔(迈凯轮) D. Coulthard(McLaren)
1999年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M. Schumacher (Ferrari)
1998年 哈基宁(迈凯轮) M. Hakkinen (McLaren)
1997年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M. Schumacher(Ferrari)
1996年 潘尼斯(林奇-摩根) O. Panis (Ligier)
1995年 迈克尔-舒马赫(贝纳通) M. Schumacher(Benetton)
1994年 迈克尔-舒马赫(贝纳通) M. Schumacher(Benetton)
1993年 塞纳(迈凯轮) A. Senna (McLaren)
1992年 塞纳(迈凯轮) A. Senna (McLaren)
1991年 塞纳(迈凯轮) A. Senna (McLaren)
1990年 塞纳(迈凯轮) A. Senna (McLaren)
1989年 塞纳(迈凯轮) A. Senna (McLaren)
1988年 普罗斯特(法拉利) A. Prost(Ferrari)


  赛道特性:

  蒙特卡罗赛道的起跑点设在一个右弧度的加速路段上,因此排在后方的车手是看不到前排的车手,这也使得摩纳哥大奖赛在起跑时,存在着相当地的危险性。跑赛开始的第一个Ste Devote弯道是一个2档88km/h的急右弯,这是一个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特别是在赛车起跑时,所有的赛车都会挤塞在这里。

  接着赛车通过6档273km/h的Beau Rivage上坡直线路段,并进入4档210km/h的Massanet左弯,然后减速到2档120km/h滑过Casino弯,这里的G值可达2.2,接着是一小段直线,这里的左侧有些起伏是个隐藏杀机的路段。再接着则是车手急煞车降到2档64km/h通过Mirabeau弯,轻踩油门马上再大脚煞车以通过1档45km/h的Grand Hotel弯道,然后顺势滑过2档72km/h与1档64km/h两个连续右弯Portier,马上进入最著名的下坡加速右弯隧道,在此可达蒙特卡罗赛道的最高速6档290km/h同时G值也可到达2.6G,然后车手马上急煞车通过Nouvelle减速弯道。

  接着加速到4档225km/h再降至3档152km/h通过Tabac弯。一小段加速后为两组减速弯道的Piscine路段,先是以4档176km/h进入第一组减速弯,再以2档112km/h通过第二组。然后又是一段加速路段到达4档193km/h,接着大脚煞车降到1档40km/h通过Rascasse发夹弯,随后加速到2档112km/h通过最后一个Anthony Noghes弯,接着再加速做最后冲线的动作,来完成一圈的比赛。

  赛道介绍:

  法国的勒芒24小时大赛、美国的印地安那波利斯500大赛、摩纳哥的蒙特卡罗拉力赛、摩纳哥蒙特卡罗F1大奖赛被并称为世界四大知名汽车赛事,而其中在摩纳哥的蒙特卡罗赛道所举办的汽车赛事就占尽了两项,可见蒙特卡罗赛道与赛车运动的渊源之深长。摩纳哥大奖赛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赛站,比赛是在封闭的蒙特卡罗的街道上进行的。在过去了的半个世纪以来,这个赛道的模样几乎没有改变过,车手对赛道的评价爱恨参半。但无论怎样,蒙特卡罗的街面赛道仍是F1赛道中最具挑战性的之一。有人曾形容说,开着F1在两边是护栏的蒙特卡罗的街道比赛,就好象如同在客厅中要开直升机一样的困难。也就是说一个小小的错误,就有可能会让车手撞上护栏发生事故。因此只有最顶尖的车手才能在此赛道获得胜利,而车手也以赢取摩纳哥大奖赛冠军杯当作是毕生的愿望。而对于蒙特卡罗的居民来说,最幸福的无疑就是站在自己家的阳台上观看比赛了。

  单圈长度仅3.367公里、整个比赛要进行78圈的摩纳哥大奖赛以赛道狭窄、多弯、超车困难为主要特点,对车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年吸引着全世界最富有的车迷驾着游艇来亲眼目睹世界上最昂贵的车赛。1999年舒马赫在此拿到冠军时平均时速仅147.354公里,1997年他在一场倾盆大雨中第一个驶过终点后平均时速仅106.937公里。车速较慢意味着档位变化较多,车手在这场比赛中平均要换档3000多次。这场比赛对刹车系统和车手对赛车的控制也是巨大的考验。

  “这是一条一点错误都不能有的赛道,”舒马赫指出:“对赛车的调教必须十分小心,以应付赛道的每一种特点。我的经验是稳定性在摩纳哥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驾驭马力强大的F1赛车78次穿越狭窄的街道完成这站比赛对车手来说确实是一次充满刺激的挑战。难怪有人将摩纳哥大奖赛称为F1“王冠上的明珠”,在这里夺得冠军的车手无意中也会被车迷们“看高”一个档次。

  在摩纳哥站历史上,最成功的赛车手无疑是有“车神”之称的已故著名车手塞纳。塞纳在这里曾6夺桂冠,是在同一分站取胜最多的纪录,其中更包括了1989年至1993年的五连霸!另一次取胜则是在1987年。1993年塞纳和曼塞尔在终点前的激战是摩纳哥大奖赛的经典镜头之一,结果塞纳以0.215秒的优势领先曼塞尔冲过终点,这也是赛车史上其中一个最小的冠亚军差距。

  有了塞纳和“赛车博士”普罗斯特的帮助,迈凯轮车队凭借11次冠军成为摩纳哥大奖赛历史上最成功的车队,紧随其后的是法拉利车队,他们在此曾7次登上领奖台最高一级。迈凯轮的最近一次摩纳哥站冠军由库特哈德在去年为他们取得,以今年他们的表现,迈凯轮有望再下一战。但在蒙特卡洛,什么都难说(它的魅力正在此),舒马赫已在这里获胜5次,再拿一次冠军的话,他将逼平塞纳的纪录。

  蒙特卡洛赛道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些许怀旧情绪,它还是无数传奇发生的地方。它是17条赛道中最短的赛道(3.367公里),也是最难超车的一条赛道,车手在这里取胜的关键在于安全地通过第一个弯道,否则他就要准备好走路回家了。这个由街道临时组成的赛道并没有其它赛道那么大的缓冲带,但由于车速慢,所以在这里比赛仍然是较安全的。然而并不代表事故少,这里是全世界事故最频生的赛车场之一,经常出现只有几辆赛车完成比赛的情况。2000年的比赛只有8辆车跑完,1999年有9辆参赛,因为雨天关系仅有6辆车跑完全程。这还不是最离谱的,在只有16辆赛车参赛的60年代,曾经有两年完成摩纳哥大奖赛的赛车不足6辆,造成赛会手中还有积分送不出去的尴尬局面。

  这站比赛排位赛的名次对比赛的结果影响极大。舒马赫说:“摩纳哥或许是所有大奖赛中排位赛结果最为重要的一站。周六的排位赛将和正式比赛一样紧张激烈。”赛道的难度往往造成比赛中多名车手退出比赛。去年拿到名次的只有8名车手,1999年9名,1996年也是一场大雨中的赛事仅有7人完成比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时F1大奖赛只有16名车手参赛,有两次在摩纳哥甚至完成比赛的车手不足6人!舒马赫9次参赛,去年是第3次没能跑完。此外他还3次拿到“杆位”,从来没有在排位赛中排在前6名之外。

  1999年舒马赫在这里成为法拉利车队历史上获得分站赛冠军最多的车手,同在那一年埃尔文获得亚军使法拉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在摩纳哥包揽前两名。巴里切罗2000年在这里去得第二,刚刚度过29岁生日的他恐怕最想做的就是自己给自己一份最好的生日礼物。

  尽管直到1984年才由普罗斯特在这里第一次夺冠,迈凯轮车队仍是摩纳哥大奖赛历史上最成功的车队。他们已经11次在这里登上最高的领奖台,1984-1993年10年间他们9次在此称王,当然这要感谢塞纳1989-1993年连续5次获得冠军。

  说起F1,关于摩纳哥的故事太多。今年的看点仍是在法拉利和迈凯轮身上,而威廉姆斯车队两位车手如果跑疯了,也有可能在该赛道改写历史。
 楼主| 兔兔 发表于 2004-9-26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b>欧洲大奖赛纽博格林赛道


<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ty/f1/2004-02-26/U346P6T12D788924F44DT20040226123218.jpg\"></b>历届冠军:

  2003年:拉尔夫-舒马赫(威廉姆斯) R. Schumacher (Williams)

  2002年:巴里切罗(法拉利) R. Barrichello (Ferrari)

  2001年: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M. Schumacher (Ferrari)

  2000年: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M. Schumacher (Ferrari)

  1999年:乔尼-赫伯特(斯图瓦特) J. Herbert (Stewart)

  1998年:哈基宁(迈凯轮) M. Hakkinen (McLaren)

  1997年:维伦纽夫(威廉姆斯) J. Villeneuve (Williams)

  1996年:维伦纽夫(威廉姆斯) J. Villeneuve (Williams)

  1995年:迈克尔-舒马赫(贝纳通) M. Schumacher (Benetton)

  赛道介绍:

  纽博格林赛道位于德国西北部,前身为古老的Nordschliefe赛道,早在1925年即为德国大奖赛的举办地,是一条非常传统、历史悠久的赛道,长达22.5公里的跑道,有17个弯道,为世界上最大的赛车场,直到现在仍有许多汽车厂家会将新车测试放在这里。在1976年由于Niki Lauda在这里发生严重撞车意外以后,该赛道就被排除在F1的赛程以外而由霍根海姆赛道取代。

  我们所熟悉的纽博格林赛道,是在1984年才首次举办欧洲大奖赛,当时赛道长度4.556公里,跑赛全程是67圈,共305.235公里,高低速弯道相兼,赛车的调整设定难度较大。纽博格林赛道好不容易在1985年取代霍根海姆赛道举办了一场德国大奖赛之后,却因参赛车手认为赛事过程乏味无趣而再度被FIA除赛。十年以后,直到1995年欧洲大奖赛又再度回到纽博格林赛道举行,但是1997年、1998年却是被作为卢森堡大奖赛的赛场。从1999年以后纽博格林赛道才开始成为欧洲大奖赛的半永久赛场。德国作为一个国家拥有两站F1赛事,一直颇受外界的非议。

  1999年的欧洲大奖赛对于F1传奇人物Jackie Stewart而言意义重大,在他所拥有的Stewart车队被美洲虎收购之前,Johnny Herbert在此帮助Stewart车队赢得了唯一的一座冠军奖杯。而迈克尔·舒马赫曾在本赛道拿下第2次世界冠军。

  在2002年,纽博格林赛道进行了不小的修改,赛道原先第一个Castrol S弯道,被包含了两个左弯和两个右弯的复杂赛道路线所取代,赛道的长度增加到5.148km,赛车要跑赛60圈。由于赛道修改以后的第一个弯道相当的窄急,赛车起跑以后速度陡减,若车手不十分熟悉赛道路线状况的话,在这里很容易发生重大事故。

  纽博格林赛道直线路段并不长,赛车在进入路底第一个Castrol S弯道之前可达6档289km/h,然后急减速退到1档准备通过赛道新修改的区域。赛车在通过修改的区域以后,接着加速到5档265km/h,再降速到3档177km/h通过Valvoline弯道,然后赛车稍踩油门到4档200km/h,马上再减速到2档104km/h通过Ford弯。

  接着是全赛道最快的路段,赛车可以加速到6档297km/h,随后赛车马上大脚刹车到2档96km/h通过Dunlop发夹弯道。在这里赛车的走线选择非常关键,关系到赛车出弯的全油门时机。接下来又是一段加速路段,赛车可以用5档250km/h通过第6弯道,以持续的速度加到5档265km/h通过第7弯道。赛车接着跑赛上坡加速到6档281km/h,然后大脚刹车减速到3档136km/h通过RTL弯。

  这时的赛车保持3档加速到200km/h,再减速不换档以3档160km/h进入Bit弯,赛车出弯时的速度可能在177km/h。赛车再次进入加速路段,重踩油门以6档273km/h通过ITT Bogen弯道。这ITT Bogen弯道是纽博格林赛道关键的弯道之一。赛车走线若正确的话,车出弯后在进入Veedole-S减速弯道前可加速到7档300km/h,再大脚刹车退速到2档96km/h过弯。过弯后的赛车再加速到4档225km/h时,马上减速到2档120km/h通过最后一个Coca Cola弯。接着赛车全油门冲向起终点线完成一圈的比赛。
 楼主| 兔兔 发表于 2004-9-26 1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b>加拿大大奖赛维伦纽夫赛道


<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ty/f1/2004-02-26/U346P6T12D788925F44DT20040226123228.jpg\"></b>历届冠军:

2003年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M. Schumacher (Ferrari)
2002年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M. Schumacher (Ferrari)
2001年 拉尔夫-舒马赫(威廉姆斯) R. Schumacher (Williams)
2000年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M. Schumacher (Ferrari)
1999年 哈基宁(迈凯轮) M. Hakkinen (McLaren)
1998年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M. Schumacher (Ferrari)
1997年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M. Schumacher (Ferrari)
1996年 达蒙-希尔(威廉姆斯) D. Hill (Williams)
1995年 阿莱西(法拉利) J. Alesi (Ferrari)
1994年 迈克尔-舒马赫(贝纳通) M. Schumacher (Benetton)
1993年 普罗斯特(威廉姆斯) A. Prost (Williams)
1992年 博格(迈凯轮) G. Berger (McLaren)
1991年 皮考特(贝纳通) N. Piquet (Benetton)
1990年 塞纳(迈凯轮) A. Senna (McLaren)
1989年 伯特森(威廉姆斯) T. Boutsen (Williams)
1988年 塞纳(迈凯轮) A. Senna (McLaren)


  赛道介绍:

  加拿大大奖赛在1978年移到蒙特利尔举行,因为原来的跑道太旧也太危险。蒙特利尔的吉尔斯-维伦纽夫赛道并不经常举办比赛,它是由街道和跑道组合而成,长度4.421公里。

  赛道启用后的首位冠军是加拿大当地的赛车好手吉尔斯-维伦纽夫(Gilles Villeneuve),他就是亚克-维伦纽夫(Jacques Villeneuve)的父亲,吉尔斯-维伦纽夫在1982年在比利时的练习赛中意外身亡,为纪念吉尔斯-维伦纽夫,因此赛道改名为吉尔斯-维伦纽夫。由于这个赛道一年只用一次,所以赛道路面很脏,赛车必须等到练习赛之后路面的抓地力才会慢慢增加。迈克尔-舒马赫在这条赛道六次称雄,可以这是他的“福地”,在过去的7次比赛中,迈克尔-舒马赫在这里五次夺冠,他的弟弟拉尔夫-舒马赫也在2001年获得分站冠军。

  赛道特性:

  蒙特利尔的吉尔斯-维伦纽夫赛道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有多处可以超车,对于引擎及刹车的要求也很高,因为有几处必须急减速的地方,而在Pit入口前的大直线对于引擎更是一大考验。

  赛道第一个弯道离起跑点不远,因此常常在起跑后出现状况。这个发夹弯入弯前的直线速度高达290km/h,必须减速到2档95km/h通过减速弯道,再降到65km/h通过发夹弯。在3号弯之前可加速到240km/h,然后减到120 km/h过弯,加速到150km/h通过4号弯,再加速到240km/h通过5号弯道。

  接下来的弯角Pont de la Concorde先是一个很急的左弯,入弯前必须由255km/h降到85km/h,弯角的第二部分路面较宽,可加速到140km/h过弯。8号及9号弯道都是速度95km/h的低速弯,之前的直线可以加速到290km/h。出弯后的直线又可加速到290km/h,然后必须从6档急减速到1档,以55km/h通过发夹弯。

  退出发夹弯之后的直线Virage du Casino是这个跑道最快的路段,速度可达310km/h,也是最重要的超车路段,所以出弯后的加速将是超越的关键。在最后一减速S弯道之前必须由310km/h急减速到以2档85km/h入弯,再以3档105km/h出弯。
 楼主| 兔兔 发表于 2004-9-26 1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b><EM>美国大奖赛印第安纳波利斯赛道


<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ty/f1/2004-02-26/U346P6T12D788926F44DT20040226123240.jpg\"></EM></b>  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赛道最初是以超过300万块砖头所砌成,因此\"砖场\"之名不胫而走。该赛道于1909年启用,过了52年,也就是在1961年,赛道才改铺成柏油路面。印第安那波利斯赛道在1950年到1960年之间,曾举办过十一次F1大奖赛,是一条F1赛道中历史最悠久的赛道之一。而当时这里是将印第安那波利斯500大奖赛列为F1全年赛程中的一站。每年的五月,这里固定举办世界最大的一日赛事印第安那波利斯500大奖赛。

  印第安那波利斯赛道为了进入2000年赛季F1美国大奖赛计划的赛程,赛道再一次地进行了修改,在原本椭圆形的赛道区域内,增加了新的赛道路线,并以顺时针方向的起步跑赛改换了过去逆时针方向的起步跑赛。该赛道拥有F1各赛道最长的直线路段,在这里赛车全油门的时间达22秒之久,而且赛道多复杂的弯道,因此车手对赛车下压力的设定调整是跑赛取胜的关键。

  尽管印第安那波利斯赛道重新举办F1大奖赛是在新的世纪,但是世界著名的一日赛事印第安那波利斯500大奖赛每年的五月都在这里举办。虽然500大奖赛跑赛的不是F1赛车,但也吸引了一些F1车手来这里参赛,如Alberto Ascari、Lloyd Ruby、Troy Ruttman和Rodger Ward等车手曾参加过500大奖赛。上世纪的F1美国大奖赛曾经在达拉斯、拉斯维加斯、长堤、凤凰城以及印第安那波利斯举办过,自从1991年于凤凰城举办了最后一次美国大奖赛以后,美国大奖赛在别离了9年之后,于2000年重返F1赛季。重返F1赛季的美国大奖赛首场胜利是由迈克尔?舒马赫夺得的。在2002年度的美国大奖赛上,当世界冠军迈克尔?舒马赫在赛车即将到达终点线前时,赛车突然减速等待着队友巴里切罗赛车的跟上,目的是想创下同一车队的两辆赛车同时通过终点的纪录,比赛的结果是巴里切罗拿下冠军而引起众多的非议。

  赛车在印第安那波利斯赛道通过以砖头所砌的起跑线之后,以6档320km/h的高速冲向第一个弯道,随后就进入椭圆形赛道内部的多弯路段。车手大脚煞车减速到2档96km/h通过第1个弯,小补油门后再减速到2档88km/h通过第2个弯道。然后,车手加大油门以4档210km/h通过第3个高速弯道,接着赛车减速到4档128km/h过第4个弯,再加速到4档225km/h,又小补油门减速到4档168km/h过第5个弯。这时赛车在一小段的加速之后,迎面来到了两个2档的连续弯道。赛车先以120km/h通过第6弯,然后以112km/h通过第7弯。赛车接着要跑的是一段不很长的直线道路段,这时的赛车速度可达6档296km/h。赛车过了不很长的直线道路段后,接着进入速度更慢的路段。赛车先是急煞车到3档120km/h通过第8弯,接着过的是两个时速仅有2档80km/h与96km/h的第9、10弯,赛车接着再加速到3档128km/h通过第11弯。赛车通过第11弯后准备进入椭圆形赛道的区域部分,赛车以近似全油门状态通过第12与13弯最终向终点线冲去,完成跑赛一圈。

  历届冠军榜:

  2003: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2:巴里切罗(法拉利)-R. Barrichello (Ferrari)

  2001:哈基宁(迈凯轮)-M. Hakkinen (McLaren)

  2000: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楼主| 兔兔 发表于 2004-9-26 1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b>法国大奖赛麦基考斯赛道


<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ty/f1/2004-02-26/U346P6T12D788928F45DT20040226123306.jpg\"></b>历届冠军:

2003年 拉尔夫-舒马赫(威廉姆斯) R. Schumacher(Williams)
2002年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M. Schumacher(Ferrari)
2001年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M. Schumacher(Ferrari)
2000年 库塔(迈凯轮) D. Coulthard(McLaren)
1999年 弗伦岑(乔丹) H. Frentzen(Jordan)
1998年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M. Schumacher(Ferrari)
1997年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M. Schumacher(Ferrari)
1996年 达蒙-希尔(威廉姆斯) D. Hill(Williams)
1995年 迈克尔-舒马赫(贝纳通) M. Schumacher(Benetton)
1994年 迈克尔-舒马赫(贝纳通) M. Schumacher(Benetton)
1993年 普罗斯特(威廉姆斯) A. Prost(Williams)
1992年 曼塞尔(威廉姆斯) N. Mansell(Williams)
1991年 曼塞尔(威廉姆斯) N. Mansell(Williams)
1990年 普罗斯特(法拉利) A. Prost(Ferrari)
1989年 普罗斯特(法拉利) A. Prost(Ferrari)
1988年 普罗斯特(法拉利) A. Prost(Ferrari)


  赛道介绍:

  自1950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问世以来已经举办过49次法国大奖赛,而且是先后在7个不同的赛道上举办,“流动性”仅次于美国大奖赛。

  麦基考斯赛道是条新兴的赛道,地处于巴黎和里昂之间,是全年17站比赛中最平整的一条赛道,这里的工作站设施一流,平日里吸引很多赛车界顶尖车队来此试车。最初这条赛道全长只有1公里多,跑完整条赛道仅用时49秒,不到1分钟的时间。在不断的改建中,赛道长度慢慢增加到了3.84公里。经过改造后的麦基考斯赛道已经具备了经典赛道的条件,其中阿德莱德(Adelaide)弯角是最具观赏性的地方,在这里车手超车与失误均最多,很容易因为刹车太晚或转向过度而甩尾。

  除了阿德莱德弯之外,其他16个弯难度均很小。由于这条赛道慢弯和“发夹”弯很多,很多车手和车迷并不很喜欢这条赛道,因为它并不能给车手带来更大的挑战。

  法拉利车队曾13次问鼎法国大奖赛,其中大舒马赫曾经6次夺冠,威廉姆斯车队8次称雄,莲花车队7次夺冠,迈凯轮车队只得过5次冠军,2000年库塔夺下方格旗之前,他们的胜利要追溯到1989年了。

  麦基考斯赛道首次举办F1大奖赛是在1991年,当时效力于威廉姆斯车队的英国名将曼赛尔在和驾驶法拉利赛车的法国高手普罗斯特一番激战后夺得当年的冠军。紧接着1992年他又卫冕成功。1993年转投威廉姆斯车队的普罗斯特终于圆了冠军梦,也使威廉姆斯车队实现三连冠。

  车手方面阿兰-普罗斯特和舒马赫是法国大奖赛的最大赢家-6次冠军,普罗斯特还包括一次三连冠。意大利传奇车手范吉奥、英国人曼赛尔。如果舒马赫今年能取得本站比赛的冠军,他也将在这里取得三连冠。范吉奥曾在1951年年满53岁22天后夺得法国大奖赛冠军,是迄今为止年龄最大的冠军车手。另一位法拉利车手吉安卡罗-巴盖蒂曾在1961年首次代表法拉利出战时仅以0.1秒之优胜出。

  1994和1995年迈克尔-舒马赫夺得法国大奖赛两连冠,1996年则是达蒙-希尔赢得胜利。1997年舒马赫驾驶法拉利夺取冠军,另一位德国车手弗伦岑获得亚军。1998年法拉利再写辉煌,舒马赫和队友埃尔文包揽前两名。

   1999年的法国大奖赛精彩纷呈,驾驶乔丹赛车的弗伦岑在几度变化的天气中第一个驶过终点,令人惊叹的是他竟然对此前两周加拿大站比赛为自己留下的膝盖骨裂全然不知、带着伤完成了比赛!

  2000年轮到迈凯轮包揽前两名,库塔和哈基宁经过与舒马赫一番昏天黑地的拼杀借后者的法拉利赛车出现机械故障夺得冠亚军,巴里切罗的第三名保全了法拉利的颜面。

  2001年,这站比赛的胜利属于舒马赫兄弟。弟弟在前一天取得了正式比赛的尜位,哥哥紧随其后。但是舒马赫凭借自己的实力取得了这站比赛的冠军,弟弟只能屈居第二。巴里切罗取得第三。迈凯轮车队的苏格兰车手库塔在法国F1大奖赛中因为在26圈第一次进修理站时在出站车道内超速而被罚停10秒,最后以极其微弱的劣势输给了法拉利车队的巴西车手巴里切罗而只能名列第四。哈基宁的赛车变速器安错部,没有起步就退出了比赛。

  2002年尽管蒙托亚取得了杆位,但是这没有影响到正式比赛舒马赫的发挥,“车王”卫冕冠军成功。

  2003年是威廉姆斯车队的天下,小舒马赫不仅取得了杆位,而且在正式比赛中夺冠,他的队友蒙托亚取得第二名,大舒马赫名列第三。

  赛道特性:

  麦基考斯赛道赛车通过起跑计时点后以5档272km/h的高速冲过第一个Grande Courbe弯道,稍微减速到4档210km/h通过弧形路段Estoril弯,出弯时必须保持速度,以在接下来的加速路段创造最高极速。

  通常在进入Adelaide发夹弯前可达6档305km/h,Adelaide发夹弯是最佳超车点必须以1档64km/h通过,随后再加速到5档255km/h,接着减速至4档225km/h通过Nurburgring减速弯,再加速到4档225km/h准备进入2档80km/h的180°发夹弯,不过由于弯道角度先小后大,需在弯道中煞车,动态不易掌握。再来又是一段加速到6档280km/h,接着减速至4档215km/h通过Imola减速弯,然后是2档96km/h的Chateau d\'Eau弯,连接一段5档255km/h的加速路段,再以2档112km/h通过减速弯,与2档72km/h的Lyce\'e弯道后就进入起跑直线路段完成一圈的比赛。
 楼主| 兔兔 发表于 2004-9-26 1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b>英国大奖赛银石赛道


<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ty/f1/2004-02-26/U346P6T12D788927F44DT20040226123251.jpg\">


</b>历届冠军:

  2003年:巴里切罗(法拉利) R. Barrichello (Ferrari)

  2002年: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M. Schumacher (Ferrari)

  2001年:哈基宁(迈凯轮) M. Hakkinen (McLaren)

  2000年:库塔(迈凯轮) D. Coulthard (McLaren)

  1999年:库塔(迈凯轮) D. Coulthard (McLaren)

  1998年: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M. Schumacher (Ferrari)

  1997年:维伦纽夫(威廉姆斯) J. Villeneuve (Williams)

  1996年:维伦纽夫(威廉姆斯) J. Villeneuve (Williams)

  1995年:赫伯特(贝纳通) J. Herbert (Benetton)

  1994年:达蒙-希尔(威廉姆斯) D. Hill (Williams)

  1993年:普罗斯特(威廉姆斯) A. Prost (Williams)

  1992年:曼塞尔(威廉姆斯) N. Mansell (Williams)

  1991年:曼塞尔(威廉姆斯) N. Mansell (Williams)

  1990年:普罗斯特(法拉利) A. Prost (Ferrari)

  1989年:普罗斯特(迈凯轮) A. Prost (McLaren)

  1988年:塞纳(迈凯轮) A. Senna (McLaren)

  赛道介绍:

  位于英国中央地带的银石赛道,是全世界汽车赛事最频繁的赛道之一,银石更是英国赛车工业的发源地。银石赛道的前身是一座二次大战时的军用机场,1948年起开始举办英国大奖赛,并在1950年成为第一场F1世界锦标赛的赛场。虽然举办了全世界第一场F1赛事,但银石赛道也并非理所当然的是英国大奖赛的唯一场地。从1955年开始,英国大奖赛就由Aintree与银石赛道轮流交替地举办。到了1964年,英国大奖赛又与同样深受英国人喜爱的Brands Hatch赛道轮流举办。直到1987年开始,银石赛道才真正成为英国大奖赛的代名词。

  1973年Jody Scheckte驾驶的赛车在银石赛道的Woodcote弯道跑赛时打滑,结果造成八辆赛车撞在一起的连环事故。为此,赛道方在Woodcote弯加了一个减速弯道,接着在以后的1991年、1994年、1996年、1997年又陆续地对Woodcote弯道做了进一步的修改。面对日趋激烈的F1大奖赛举办国的争夺,银石赛道也不断的改善其泥泞的道路与严重的交通问题以避免落伍而遭淘汰。

  银石赛道拥有很长的直线道与高速的弯道,这不仅测试赛车的性能,更是在考验着车手驾驶技术和胆识的极限度。1999年,迈克尔-舒马赫在这里撞断了腿,当年世界冠军的争夺,直到日本铃鹿大奖赛的最终赛才被米卡-哈基宁所夺得。

  银石赛道起跑点处的直线路段并不算长,但从最后一个Woodcote弯道开始就可以加速,所以到路底还是可以达到6档305km/h的高速,然后退至5档以240km/h的高速通过第一个Copse弯;接着是一段不长的加速路段可达6档272km/h,然后是角度逐渐变大的三个连续弯道Maggots、Becketts与Chapel,车速由5档272km/h进入然后降至4档160km/h,再以5档248km/h出来。

  接下来是全场最快的路段,赛车可加速到6档312km/h,马上再减速到4档90km/h通过Stowe弯道,然后又是一小段加速到6档280km/h,然后大脚煞车以2档80km/h通过一个直角减速弯,并加速到4档210km/h通过Club弯然后油门到底,在进入2档120km/h的Abbey弯之前,可达6档290km/h。

  接着是时速高达5档255km/h的高速右弯,赛车在进入3档180km/h的Priory弯之前都一样保持5档255km/h的高速;然后降到2档以85km/h通过Brooklands弯,接着以3档保持车速在104km/h到185km/h之间通过Luffield弯道,最后车手踩足油门加速通过Woodcote弯,最后冲向终点完成一圈的跑赛。

  历史成绩回顾:

  1948年首次英国汽车大奖赛就是在银石赛道举行的,这里原本是一个机场,当时也只是想暂时借用一下。1950年这里做为首届F1世界锦标赛的一站比赛时,阿尔法-罗密欧车队的法里纳赢得冠军。

  1973年南非人沙克特在进入主看台直道前的武德科特弯赛车打转,造成一次多车相撞事故。银石赛道随即进行了问世以后25年中的首次改造,1975年的赛事中武德科特弯变成了一个“S”形弯。1979年威廉姆斯车队的雷加佐尼为车队赢得第一个“主场”胜利。

  1987年武德科特弯再次被改造,同年的赛事中曼赛尔和队友皮盖特在银石赛道最精彩的一场车赛中杀得“昏天黑地”。1991年和1994年银石赛道又先后两次进行了改造。

  1993年的英国大奖赛是在Donington公园举行的。在那年的比赛中,塞纳取得了冠军。而他和普罗斯特的较量非常激烈。普罗斯特在比赛的前的头一天得了杆位,但是他一出发就被身后的塞纳超越。普罗斯特除了在塞纳进站时有机会领跑,其他时候他都只能跟在塞纳的后面。最后塞纳取得了冠军,希尔第二,普罗斯特只能排在第三。舒马赫因为事故在第22圈退出了比赛。

  1994年的英国大奖赛又回到了银石赛道进行。这年银石失去了伟大的车神塞纳。希尔是这站比赛最大的胜利者。在英国老家比赛的希尔,不仅取得了杆位和冠军连最快圈速也由他一人包办。阿莱西取得了第二,哈基宁取得第三。而舒马赫再一次在英国站退出了比赛。

  1995年的英国站非常精彩。希尔在比赛前一天再一次取得了首发,让很多英国车迷看到了他胜利的曙光。他起跑也非常不错,但是在第45拳的时候也却和舒马赫发生了事故。舒马赫连续第三年在这里没有完成比赛。而处于第三的赫伯特乘机取得了本站比赛的胜利,阿莱西取得第二,库塔取得第三。

  维纶纽夫在1996年的英国大奖赛展露头角。希尔再一次取得这站比赛的杆位,但是维纶纽夫在发车时就超越了希尔。整场比赛并没有留给其他车手机会,他取得了英国大奖赛的冠军。伯格取得第二,哈基宁取得第三。舒马赫的赛车由于液压问题再一次没有在英国完成比赛。

  威廉姆斯车手维纶纽夫连续第二年取得了英国站的胜利。1997年的英国站他和舒马赫的竞争日趋激烈,但是这位加拿大小将凭借自己的实力将舒马赫成功地压制。刚加盟法拉利车队的舒马赫还是没有能逃脱退出比赛的厄运,他在第38圈因为轮胎的缘故退出了英国站。两位那纳通车手阿莱西和伍兹取得第二和第三。

  1998年是维纶纽夫的没落,哈基宁崛起的时候。舒马赫在这一年的英国大奖赛终于如愿以尝。取得了F1生涯第一个英国站冠军。他最后10圈超越领先的哈基宁的画面堪称经典。而法拉利同样后也是这站比赛的赢家,埃尔文取得第三。取得第二的哈基宁在奖台上似乎有些孤单。

  1999年和2000年的胜利又一次属于英国人。苏格兰车手库塔连续两年在这里取得了胜利。这场比赛中,舒马赫发车不久就出现了严重的事故,撞断了右腿,而哈基宁预期因为赛车后轮的原因退出了比赛。2000年的比赛同样精彩,这年的胜利属于迈凯轮车队。两位车手在这里包揽了前二名,库塔再次取得了英国站的胜利。取得2000年英国站杆位的是巴里切罗,但是他的赛车在20圈因为液压的问题退出了比赛。舒马赫取得第三。

  2001的英国站有些让人怀念。这是哈基宁最后一次登上最高奖台。那一年他非常郁闷,全年只获得了一站冠军。舒马赫取得了这站比赛的首发,但是他在第五圈被哈基宁超越后就再没有机会反超。最后舒马赫只能屈居第二,巴里切罗取得第三。

  2002年,两位法拉利车手包揽了前二名。舒马赫第二次在英国取得胜利。他的队友巴里切罗取得第二,整场比赛法拉利车手根本就么给任何车手机会。尽管蒙托亚取得了本站比赛的首发,但是法拉利车队的完美的战术,再一次帮助两位车手取得了胜利!

  2003年,巴里切罗在这里夺冠,威廉姆斯车队蒙托亚第二,迈凯轮车队雷克南第三。这也基本上体现了去年年终这三大车队的表现。预计他们在今年还将这这里纷争的好戏。
 楼主| 兔兔 发表于 2004-9-26 1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b>德国大奖赛霍根海姆赛道


<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ty/f1/2004-02-26/U346P6T12D788929F44DT20040226123317.jpg\"></b>      </P>
<>历届冠军:

  2003年:蒙托亚(威廉姆斯) P. Montoya (Williams)

  2002年: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M. Schumacher (Ferrari)

  2001年:拉尔夫-舒马赫(威廉姆斯) R. Schumacher (Williams)

  2000年:巴里切罗(法拉利) R. Barrichello (Ferrari)

  1999年:埃尔文(法拉利) E. Irvine (Ferrari)

  1998年:哈基宁(迈凯轮) M. Hakkinen (McLaren)

  1997年:博格(贝纳通) G. Berger (Benetton)

  1996年:达蒙-希尔(威廉姆斯) D. Hill (Williams)

  1995年:迈克尔-舒马赫(贝纳通) M. Schumacher (Benetton)

  1994年:博格(法拉利) G. Berger (Ferrari)

  1993年:普罗斯特(威廉姆斯) A. Prost (Williams)

  1992年:曼塞尔(威廉姆斯) N. Mansell (Williams)

  1991年:曼塞尔(威廉姆斯) N. Mansell (Williams)

  1990年:塞纳(迈凯轮) A. Senna (McLaren)

  1989年:塞纳(迈凯轮) A. Senna (McLaren)

  1988年:塞纳(迈凯轮) A. Senna (McLaren)

  赛道介绍:

  第一届德国大奖赛是在1951年,当时是在旧纽博格林赛车场所举办。之后曾于1959年在Avus赛车场举行过一次,但1976年尼吉-劳达在旧纽博格林赛车场发生严重意外后,过去曾是梅塞德斯-奔驰汽车厂的车辆测试场的霍根海姆赛道就替换纽博格林赛车场成为F1德国大奖赛的举办地。

  2002赛季霍根海姆赛道做了大幅的变动,从原先6.283公里,包含了4条超长加速路段,其中一条更要全油门长达15秒钟,最高极速可达360km/h的旧赛道,变成4.574公里,最长的加速路段960公尺,全油门的时间约为12秒,在弯道中的比例大幅增加,引擎全油门的时间变成仅55%的新赛道,已从赛季中几个高速赛道的名单中剔除。

  新赛道的前段与尾段和过去相同,起跑之后以3档200km/h通过第一个Nord弯道,经过一小段加速之后以2档110km/h进入Einfahrt弯道,然后再以2档120km/h进入Parabolika路段,接着大脚油门在直线路段奔驰,将速度提升到6档310km/h,然后大脚煞车减速到1档70km/h通过Spitkehre发夹弯,这里是全程最好的超车机会。

  赛车接着加速到6档300km/h,再减速到2档110km/h通过第7、8个弯,随后以3档200km/h通过第9、10与11个弯道,紧接着再大踩油门加速到6档270km/h,准备进入\"体育场\"区域,以1档105km/h通过Sachs弯,再以2档160km/h通过Agip弯道,最后以2档150km/h通过欧宝弯向终点冲去完成一圈。
</P>
 楼主| 兔兔 发表于 2004-9-26 1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b>匈牙利大奖赛布达佩斯赛道


<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ty/f1/2004-02-26/U346P6T12D788930F44DT20040226123330.jpg\"></b>历届冠军:

  2003年:阿隆索(雷诺) F. Alonso (Renault)

  2002年:巴里切罗(法拉利) R. Barrichello (Ferrari)

  2001年: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M. Schumacher (Ferrari)

  2000年:哈基宁(迈凯轮) M. Hakkinen (McLaren)

  1999年:哈基宁(迈凯轮) M. Hakkinen (McLaren)

  1998年: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M. Schumacher (Ferrari)

  1997年:维伦纽夫(威廉姆斯) J. Villeneuve (Williams)

  1996年:维伦纽夫(威廉姆斯) J. Villeneuve (Williams)

  1995年:达蒙-希尔(威廉姆斯) D. Hill (Williams)

  1994年:迈克尔-舒马赫(贝纳通) M. Schumacher (Benetton)

  1993年:达蒙-希尔(威廉姆斯) D. Hill (Williams)

  1992年:塞纳(迈凯轮) A. Senna (McLaren)

  1991年:塞纳(迈凯轮) A. Senna (McLaren)

  1990年:伯特森(威廉姆斯) T. Boutsen (Williams)

  1989年:曼塞尔(法拉利) N. Mansell (Ferrari)

  1988年:塞纳(迈凯轮) A. Senna (McLaren)

  赛道特性:

  匈牙利的匈格罗宁赛道位于布达佩斯东北方约19公里处,整座赛车场是建立在种植马铃薯农作物土地上的。在F1巨头Bernie Ecclestone的奔波下,匈牙利政府终于同意兴建一座永久性赛车场,这就是所建的匈格罗宁赛道。匈格罗宁赛道是从1986年开始举办F1大奖赛的,这也是F1大奖赛首次在当时还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大家庭一员的匈牙利国度举行。

  布达佩斯的匈格罗宁赛道原本全长仅3.975公里,但是在2003年首次做了大幅的修改,赛道全长变成4.381公里,比赛圈数由原来的77圈减少为70圈。弯曲的赛道设计,使赛车的平均速度高不起来,属于中低速型赛道,这对轮胎的磨耗是相当的大,因此车队的Pit stop通常会采取两停的策略。由于布达佩斯大奖赛通常是在炎热的夏季比赛,这对于赛车与车手都是一种炎热高温下的蒸熬,特别是车手坐在温度高达50度左右的驾驶座舱内,感受可想而知。但车手在比赛的过程中,还必须要一直地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

  在匈格罗宁赛道比赛的过程中,由于赛车速度较慢,赛道又多弯道,所以车手想超车的机会很少。车手只要守住赛车的走线,一般是不可能被其他车手超车的。然而,不可能的事在1989年的布达佩斯大奖赛上变成了可能。当时曼塞尔(Nigel Mansell)的赛车在匈格罗宁赛道出了第3弯之后,在直线道超越塞纳时,引起了观赛车迷的一片惊呼声,将进行的比赛带入了高潮。在1992年赛季,曼塞尔就是在匈格罗宁赛道上,驾驶着威廉姆斯-雷诺赛车拿下了年度的车手世界冠军。1993年赛季,达蒙·希尔(Damon Hill)也在此赛道上赢得个人第一场大奖赛的冠军,同时也是第一位前F1世界冠军的儿子能在F1比赛中获胜的车手。

  赛车在匈格罗宁赛道起跑后的第一个弯很容易让车手误入迷途,因为它的路面是由内向外倾斜的,而且刹车点位于下坡的路段处。赛车经过这个路段时,车手会明显的感觉到车身变轻了,这时的赛车稍有不慎就会冲到碎石堆里去。赛车出弯之后是一段小直线,车速可加速到220km/h,然后车手必须减速退到2档,以车速95km/h过弯。然后赛车以180km/h的速度通过第三个弯道之后在第四弯道之前又可加速到270km/h,再减到180km/h通过第四弯道,赛车在出弯后到第五弯道之间是上坡路段。

  第五弯道是又一个长的右弯,赛车以130km/h入弯,在弯中持续加速,赛车出弯速度可达220km/h。随后将遇到一个先右后左,速度是2档90km/h的汤匙弯。出弯之后是下坡路段,赛车下坡之后的第八弯道以190km/h通过。第九弯道则是3档130km/h的弯,第十弯道弯度较平缓,赛车的速度可用245km/h通过。赛车过第11弯道之后,又可从185km/h加速到240km/h,减速后准备进入12弯道。第12弯道的路面较脏,而且赛车需要较好的平衡性。赛车出弯之后加速到240km/h,再降到3档145km/h进入第13弯道。

  第14弯是匈格罗宁赛道最后的一个弯道,这又是一个长右弯,赛车可以3档110km/h的速度过弯,这时的过弯G值达2.3G。赛车过这个弯时必须尽可能地提高出弯的速度,只有这样赛车才能以较高的速度通过全赛道最长的直线路段。全赛道最高速是出现在通过起跑线后的直线底处,赛车在这第一个弯道之前的速度可达290km/h。

  赛道介绍:

  首次比赛于1986年举行,使F1大奖赛第一次亮相东欧地区。巴西车手尼尔森-皮盖特获得第一届的冠军。威廉姆斯车队获得匈牙利大奖赛冠军的次数最多-已有7次。除1999年外,该车队每年都有人在这里进入前六名。亨格罗林赛道举行F1比赛时天气一向非常好-除1990年和1994年遇到过小雨之外每次比赛时都是大晴天。过去这条赛道总是被人批评-因为比赛中超车机会太少。许多芬兰车迷把亨格罗林赛道看做自己的主场,因为匈牙利语和芬兰语非常接近。

  赛道位于布达佩斯以东约19公里处,赛道经过修改后单圈长度比去年有了增加,4.384公里的赛道正式比赛进行70圈,总长306.873公里。赛道仅仅比A1赛道要长一些,是赛程中第二短的赛道。赛道的最快单圈成绩是大舒马赫2002年驾驶法拉利创造的1分16秒207,排位赛最好成绩也是在2002年创造的,缔造者是舒马赫的对友巴里切罗,成绩是1分13秒333。巴里切罗取得了去年本站的冠军。

  这条赛道座落在一个山坡上,非常狭窄,有多个慢速弯,想在比赛中超车几乎是不可能的。车手们大都认为在这条赛道上的比赛非常“枯燥”,加上每次比赛都在炎热的天气中进行,对车手的“抗热”能力是个考验。

  1986年匈牙利大奖赛首次在这里举行,巴西名将皮盖特险胜同胞、“车王”塞纳。第二年皮盖特蝉联冠军,这一次是英国车手曼赛尔因在离获胜还有6圈时轮胎松动将冠军“拱手相送”。

  英国的另一位著名车手达蒙-希尔1993年在这里赢得他的第一次分站赛胜利。1994年,驾驶贝纳通赛车的大舒马赫为车队第一次获得匈牙利站的胜利。希尔在1995年夺回桂冠,1996年他的队友小维兰纽夫登上了领奖台最高处。

  1997年小维兰纽夫卫冕成功,但希尔几乎完成“不可完成的任务”。他驾驶的飞箭赛车领先到最后一圈时出现机械故障才让出胜利。1998年大舒马赫第二次获胜,这次他驾驶的是红色的法拉利。1999年和2000年则是芬兰飞人哈基宁两次驾驶麦克拉伦第一个驶过终点。

  2000年的本站比赛哈基宁取得了胜利。他在匈牙利高奏凯歌,从而也在2000赛季首次从舒马赫手中夺过了车手榜排名第一的位置。哈基宁在整场比赛中,发挥相当稳定,匈牙利大奖赛完全属于哈基宁,匈牙利站是他在2000赛季第三站胜利,也是他职业生涯的第17个分站冠军。

  2001年的胜利属于舒马赫,他在这里创造了别人不能完成的记录。那年的布达佩斯,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匈牙利站注定将成为历史上无比辉煌的一页,在这里,普罗斯特的名字不再孤独了,因为他的身边多了一个德国人的名字--迈克尔-舒马赫,51个分站赛冠军的荣耀也不再是他的专美,而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上面的那个德国人的名字还将排在他的前面,因为对于尚处于巅峰期的舒马赫而言,创造历史的瞬间只是个时间问题!后面的比赛他就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被寄予厚望的法拉利车队王牌车手舒马赫这次没有在辜负特意为他而来的十几万车迷,他从头赢到尾,全场始终领先,没有给其他人任何一点儿机会,终于拿下了他职业生涯的第51个分站赛冠军,成绩为:1小时41分49秒675,追平了普罗斯特的纪录以及他四次F1年度总冠军的纪录。

  2002的胜利属于法拉利车队!由于舒马赫早早便将车手总冠军“据为己有”,在剩下的几站比赛中,只有法拉利何时将车队总冠军收入囊中和谁能取得车手亚军还存在一些悬念。巴里切罗以1小时41分49秒001的成绩获得本赛季的第二个分站赛冠军和本人车手生涯第三个分站赛冠军,以45分的积分如愿升至车手积分榜第二,法拉利以157分的成绩提前将车队总冠军也揽入怀中,再次成为年度车队车手双冠王。迈克尔-舒马赫一路紧跟巴里切罗,并尊重车队决定“护卫”队友顺利夺冠。

  2003年年轻车手阿隆索在这里取得自己职业生涯首个冠军。迈克尔-舒马赫在布达佩斯曾经三次获得冠军,这和塞纳的成绩一样。要想在布达佩斯赛道取得好成绩并不容易,因为这条赛道属于慢赛道,而且超车点不多,所以对于车手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楼主| 兔兔 发表于 2004-9-26 1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b>比利时大奖赛斯帕赛道


<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ty/f1/2004-02-26/U346P6T12D788931F44DT20040226123337.jpg\"></b>      历届冠军榜:

  2002: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1: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0:哈基宁(迈凯轮)-M. Hakkinen (McLaren)

  1999:库塔(迈凯轮)-D. Coulthard (McLaren)

  1998:达蒙-希尔(威廉姆斯)-D. Hill (Jordan)

  1997: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1996: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1995:迈克尔-舒马赫(贝纳通)-M. Schumacher (Benetton)

  1994:达蒙-希尔(威廉姆斯)-D. Hill (Williams)

  1993:达蒙-希尔(威廉姆斯)-D. Hill (Williams)

  1992:迈克尔-舒马赫(贝纳通)-M. Schumacher (Benetton)

  1991:塞纳(迈凯轮)-A. Senna (McLaren)

  1990:塞纳(迈凯轮)-A. Senna (McLaren)

  1989:塞纳(迈凯轮)-A. Senna (McLaren)

  1988:塞纳(迈凯轮)-A. Senna (McLaren)

  赛道介绍:

  斯帕赛道常被形容为世界上设计最佳的賽道,因为它提供世界上最佳的赛车演出。一方面因为斯帕赛道坐落的地点很好,一方面因为经常下雨,而且下在跑道的一边,另一边却是干的,所以這是一场注重车队战略的比賽。此外若要到斯帕赛道观看F1比賽,最经典的位置就是在Eau Rouge,那会是永生难忘的经历,所以這个区域的票价特別贵并不是沒有原因。

  La Source发夹弯就在起跑后不远处,很多车手都会因为事故而在此退出比賽。到达Eau Rouge的速度可以达到305 km/h,下坡后车手轻点剎车后进入弯角,之后开始上坡,上坡前时间速为290。很多车手都希望在Eau Rouge提高出弯速度以便在紧接而來全场速度最高的路段有更好的表現,但事实上只有少数车手能够全油门出弯。

  在Kemmel速度可高达350,然后必须重踩剎车后进入Les Combes弯,這里是个很好的超车点。這个先右后左的复合弯道平均速度为3档140,出弯时可上4档速度175。Rivage是一个下坡而且颠簸的弯夹弯,如果遇到下雨很多车手会在這里冲出跑道提早收工。之后的Pouhon弯进出弯的速度都是230,出弯后的小直线上速度又可达到300,然后会遇到Fagnes汤匙弯,一个先右后左的减速弯,以180通过。Stavelot是一个连续的右弯,以3档入弯,4档260出弯,Blanchimont是一个长的左弯,以速度310出弯后在进入直线前会遇到\"Bus Stop\"汤匙弯,这是全场最慢的一个减速弯道,通过之后就进入直线完成一圈。
 楼主| 兔兔 发表于 2004-9-26 1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b>意大利大奖赛蒙扎赛道


<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ty/f1/2004-02-26/U346P6T12D788932F44DT20040226123356.jpg\"></b>     历届冠军:

  2003年: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M. Schumacher (Ferrari)

  2002年:巴里切罗(法拉利) R. Barrichello (Ferrari)

  2000年:蒙托亚(威廉姆斯) P. Montoya (Williams)

  2000年: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M. Schumacher (Ferrari)

  1999年:弗伦岑(乔丹) H. Frentzen (Jordan)

  1998年: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M. Schumacher (Ferrari)

  1997年:库塔(迈凯轮) D. Coulthard (McLaren)

  1996年: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M. Schumacher (Ferrari)

  1995年:赫伯特(贝纳通) J. Herbert (Benetton)

  1994年:达蒙-希尔(威廉姆斯) D. Hill (Williams)

  1993年:达蒙-希尔(威廉姆斯) D. Hill (Williams)

  1992年:塞纳(迈凯轮-) A. Senna (McLaren)

  1991年:曼塞尔(威廉姆斯) N. Mansell (Williams)

  1990年:塞纳(迈凯轮) A. Senna (McLaren)

  1989年:普罗斯特(迈凯轮) A. Prost (McLaren)

  1988年:博格(法拉利) G. Berger (Ferrari)

  赛道介绍:

  启用于1922年8月28日的意大利蒙扎(Monza)赛车场,是位于距离米兰东北30公里蒙扎森林地区中的皇家公园里,当时蒙扎赛道从破土动工到建成只花了100天的时间是F1赛事意大利站有史以来历届的主办地。

  蒙扎赛道有两条主赛车道的设计,除了车迷们平时常看到的一条GP赛道以外,还有一条是Oval环状赛道。这两条赛道在1955年~1961年期间的赛事中曾合并过,当时的赛道全长约10公里,车手可体验每跑完一圈赛道就必须两次经过起跑点的特别感受。在1961年,F1蒙扎赛事创下了两个“第二多”的纪录,即一是创下了自F1赛事以来历史上参赛车手数位于第二多的纪录,共有32位车手参赛;二是在比赛中,这32位车手的参赛创下了自F1赛事以来历史上一场比赛中有20位车手退赛的第二多的纪录。蒙扎赛道全長有5.793公里,在2002年德国霍根海姆赛道改建以后,就成为所有F1赛程中速度最快的赛道。赛道的平均时速几乎达到250公里/小时,最高极速更可高达350公里/小时。

  早在上世纪的1987年赛车使用涡轮增压引擎时期,蒙扎赛道跑赛完成的时间就已经达到1小时14分47点707秒,这成绩比本世纪2002年F1蒙扎赛事冠军获得者法拉利车手巴里切罗所取得的1小时16分19点982秒的成绩还要快的多。因此,这条赛道为车迷提供了无语伦比的激情、惊险的感官刺激。

  意大利是法拉利的大本营,不仅有“速度硅谷”之称的Modena、林贝坚尼博物馆,在Maranello还有法拉利工厂、法拉利博物馆以及法拉利精品旗舰店。那么蒙扎赛道当然是在法拉利的势力范围内,自1979年美国人舒克特尔在本赛道为法拉利拿下了车手世界冠军以后,一直到2000年在日本铃鹿赛道上,法拉利才在迈克尔?舒马赫的帮助下,拿回了久违了21年的车手世界冠军。在蒙扎赛道近三年的比赛成绩中,法拉利取得过两次第一名。值得一提的是在2000年蒙扎赛事上,迈克尔.舒马赫获得了第一,这也是迈克尔.舒马赫的第41次GP胜利,这一成绩正好平了撞车身亡的塞纳的胜利次数,当时有记者问及他的感受时,迈克尔.舒马赫言语哽咽地回答:这对我意味着很多……。还没等话没说完迈克尔.舒马赫就已经落下了泪。蒙扎赛车场在2001年曾对赛道第1、第2个减速弯道进行了修整,特别是第2个弯道被修整的当车手过弯时变的更为的棘手。对于弯道的修整,被车手普遍的认为不仅有助安全性的提高,而且更能额外增加超车的机会。蒙扎赛道对赛车的高度平衡的调校、赛车在悠长的直线上疾速以争取时间以及在长深的高速弯道所需的操控性是严苛的挑战。

  赛道特性:

  意大利蒙扎赛车场的赛道全长有5.772公里,这个赛道是全年度F1赛季中最高速的跑道之一,赛车平均时速几乎可达到250公里,最高时速更高达350公里,这个赛道为观众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感官刺激。

  赛车在过了赛道起跑路段很长的大直线道后,就来到Retifilio chicane处。这原本是由连续的两个减速弯所组成,不过2003年已经改为一个较急的弯。在赛车抵达Retifilio chicane之前速度了高达345km/h,车手必须重踩刹车减速退到一档才能过弯。出弯后的Curva Grande大弯道可以由速度310km/h通过。赛车在持续的加速,一直在到达Variante della Roggia弯前100公尺处时才开始减速,赛车的速度必须由325km/h降到100km/h。这时的减速区路面很容易造成赛车弹跳或转向不足而偏离赛车走线,这就常使很多车手因此错过了chicane而冲进碎石堆。

  Curva di Lesmos是一个复合弯道,赛车是以4档155km/h通过。后半部的弯比较急,车手必须将赛车的车速降到3档以140km/h的速度通过。出弯后可以一路换档到6档,进入Curve del Serraglio弯前赛车速度通常高达345km/h,如果未能有效减速将会导致严重的偏离赛道和出弯的后果。赛车必须减速到140km/h的速度才能顺利通过Variante Ascari。再以220km/h的速度出弯后进入Curva Parabolica之前的大直线速度可达330km/h的速度。

  赛道最后一个弯也是全场最重要的弯即Curva Parabolica弯是一个长长的右弯,赛车若要在赛道作出最佳的单圈成绩,车手必须要把握过好这个弯。车手必须尽可能的以最高速出弯,才能取得进入全场最长的直线时取得最高的进入速度,这个弯道速度是160km/h、弯道是3.1G值,这对所有车手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车手要把握最佳时机,赛车以全油门出弯,车手才能跑出赛道最佳单圈的好成绩。
 楼主| 兔兔 发表于 2004-9-26 1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b>日本大奖赛铃鹿赛道


<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ty/f1/2004-02-26/U346P6T12D788934F44DT20040226123422.jpg\"></b>历届冠军榜:

  2003:巴里切罗(法拉利)-R. Barrichello (Ferrari)

  2002: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1: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0: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1999:哈基宁(迈凯轮)-M. Hakkinen (McLaren)

  1998:哈基宁(迈凯轮)-M. Hakkinen (McLaren)

  1997: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1996:达蒙-希尔(威廉姆斯)-D. Hill (Williams)

  1995:迈克尔-舒马赫(贝纳通)-M. Schumacher (Benetton)

  1994:达蒙-希尔(威廉姆斯)-D. Hill (Williams)

  1993:塞纳(迈凯轮)-A. Senna (McLaren)

  1992:帕奇斯(威廉姆斯)-R. Patrese (Williams)

  1991:博格(迈凯轮)-G. Berger (McLaren)

  1990:皮考特(贝纳通)-N. Piquet (Benetton)

  1989:南尼尼(贝纳通)-A. Nannini (Benetton)

  1988:塞纳(迈凯轮)-A. Senna (McLaren)

  赛道介绍

  日本铃鹿赛道位于大阪与名古屋之间,东京的西南方。从1987年开始成为F1大奖赛的一站,在过去几年F1年度大奖赛中,日本大奖赛都是最后的一站。通常F1年度冠军也都是在日本大奖赛铃鹿赛站才得以决胜出的。因此在铃鹿赛站常会出现因为争夺年度冠军而发生的意外,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塞纳和普罗斯特两人间的恩怨情仇。铃鹿赛道是以混合的高速和低速弯角而闻名,这相对的对赛车提出了既速度颇高又需要有强大马力输出的要求;高速弯道如Spoon和130R也是这个赛道的一大特色。在8字形的铃鹿赛道,为车手提供了顺时针与逆时针两种混合的跑赛弯道。

  赛道起跑直线是属下坡路段,这表明赛车起跑的好坏相当的重要。一个起跑失误,可能会使车手损失好几个排位名次。赛道第一弯角是一个5档230km/h的弯,但弯道的后半段角度变得比较陡急,所以赛车必须将速度降到3档减到150km/h。

  赛车过弯之后是一个左-右-左的S弯,通常前两段过弯车手都会以4档通过,最后一段赛车速度则必须降到3档160km/h过弯。在Dunlop弯车手要过得漂亮,其赛车的平衡性要把握的非常正确,弹跳和转向不足都会让赛车偏离最佳走线,赛车甚至出弯撞上赛道外的轮胎堆。

  Degner弯是一个越来越急的弯,前半段速度还可达185km/h,后半段的速度甚至要降到2档。赛车出弯后加速度是非常的重要,赛车到发夹弯之前速度可达270km/h。车手重踩刹车将速度降到退2档60km/h,过了发夹弯之后的大弯角,在弯道中可持续加速到290km/h,减速退3档进入Spoon弯,以170km/h入弯但出弯时速度会降到145km/h。出弯后来到全赛道最快的路段,速度可达320km/h,稍稍减速后以280km/h通过130R弯角。出弯加速后来到减速弯道,速度必须降到55km/h,这是一个超车的时机点,赛车通过之后车手则是全油门地进入直线段完成一圈的比赛
 楼主| 兔兔 发表于 2004-9-26 1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b>巴西大奖赛英特拉格斯赛道

<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ty/f1/2004-02-26/U346P6T12D788935F44DT20040226123430.jpg\"></b>历届冠军榜:

  2003:费斯切拉(乔丹)G. Fisichella (Jordan)

  2002: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1:库塔(迈凯轮)D. Coulthard (McLaren)

  2000: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1999:哈基宁(迈凯轮)M. Hakkinen (Mclaren)

  1998:哈基宁(迈凯轮)M. Hakkinen (Mclaren)

  1997:维伦纽夫(威廉姆斯)J. Villeneuve (Williams)

  1996:达蒙-希尔(威廉姆斯)D. Hill (Williams)

  1995:迈克尔-舒马赫(贝纳通)M. Schumacher (Benetton)

  1994:迈克尔-舒马赫(贝纳通)M. Schumacher (Benetton)

  1993:塞纳(迈凯轮)A. Senna (McLaren)

  1992:曼塞尔(威廉姆斯)N. Mansell (Williams)

  1991:塞纳(迈凯轮)A. Senna (McLaren)

  1990:阿兰-普罗斯特(法拉利)A. Prost (Ferrari)

  1989:曼塞尔(法拉利)N. Mansell (Williams)

  1988:阿兰-普罗斯特(迈凯轮)A. Prost (McLaren)

  赛道介绍

  巴西圣保罗的英特拉格斯赛道是在1940年由私人建造并开放使用的,到上世纪70年代,圣保罗的英特拉格斯赛道成为了巴西F1大奖赛的赛地。但后来遭到了取消资格的处罚。英特拉格斯赛道重新设计改造之后,才在1990年重新取回巴西F1大奖赛的举办权。从此以后英特拉格斯赛道就成为巴西大奖赛的官方赛道。

  赛车气氛在英特拉格斯赛道是非常地强烈,上世纪70年代两位赛车英雄Carlos Pace与Emerson Fittipaldi曾吸引聚集了巴西车迷的追逐。90年代塞纳更是成为了巴西民族英雄,而受到巴西车迷的崇拜和敬仰。目前法拉利车队的巴里切罗则是巴西人的新希望。英特拉格斯赛道并不是一个受车手欢迎的赛道,因为赛道的路段非常的颠簸,而且由于为逆时针方向的跑赛,赛道多数的弯道为左弯。这对车手的颈部考验是非常大的,并且赛道还有两条很长的直线路段。

  在英特拉格斯赛道,赛车出发之后到直线路段底的时速可达6或7档(各车队所使用变速箱不同)296km/h,然后急刹车以2档88km/h~3档148km/h的时速通过下坡的两个连续S型1号弯道与Senna\'s\'弯,车手通常会在这里有超越的动作,然后换档加速以2档200km/h通过第3个Curva do Sol弯道,这里的弯道可达2.4G值。

  接着进入第2条直线路段,赛车再度加速到6档或7档290km/h,路底再大脚刹车以3档143km/h通过第4个Descida do Lago弯道,弯道口路面相当的颠簸,常常会有赛车在此滑出赛道;经过一小段直线路段后又是一个4档245km/h的左弯,这里的G值可达2.5,然后赛车可加速到5档275km/h,接着准备进入Ferradura弯;Ferradura与Laranja是一组双顶点型复合弯道,路面极端的颠簸,这可能是本赛道最困难的一个弯道。过弯先是以4档185km/h通过Ferradura弯,2档75km/h的Laranja弯紧接而来;一小段直线路段后,迎面袭来的是2档85km/hPinheirinho左急弯的大弯角,过弯后的赛车速度随即保持在2档74km/h通过接踵而至的Bico de Pato弯道。

  通过Bico de Pato弯道,赛车升档加速通过走Mergulho弯道,一直到进弯前可加速到3档177km/h,接着又以2档88km/h通过Juncao弯道,然后到了最后的阶段。赛车从Juncao弯经过Subida do Boxes弯以及Arquebancada弯在到达终点前(起跑直线道前),是个为大弧度的左向弯道,赛车速度可达4档244km/h,这里弯道的G值可达1.9G,最后就是起(终)点线前的最后冲刺了
 楼主| 兔兔 发表于 2004-9-26 1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b>着重介绍!!!!!!

<FONT color=red><FONT size=6>中国大奖赛上海赛道</FONT></FONT>


<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ty/f1/2004-02-26/U346P6T12D788933F44DT20040226123414.jpg\"></b><FONT color=red><FONT size=1><b>“上”字形赛道档案</b>

      赛道单圈长度:5.451km

  赛道圈数:56圈(有待FIA确定)

   比赛距离:305.269km(有待FIA确定)

  平均速度:205km/h

  单圈跑赛时间:大约1分34秒

  最高允许时速:327km/h

  最长的直道长度:1.175km

  赛道宽度:13~15m(一般为14m,弯道加宽最大处20 m)

  弯道数:14(7处左转弯道、7处右转弯道)

  弯道最大曲线半径:R=120.55m

  弯道最小曲线半径:R=8.80m

  赛道轴最高点绝对标高:+11.24m

  赛道轴最低点绝对标高:+4.50m

  最大下坡坡度:8%

  最大上坡坡度:3%

  赛场网址:www.icsh.sh.cn

  “上”字形赛道攻略

  “上”字形赛道的赛车起跑排位位置区域,是处于上海国际赛车场主看台钻石区和车队维修区域之间,参赛的赛车在起跑线后等待着赛道前上方设置的灯语信号灯发出的五组红灯熄灭的灯语信号,这五组红灯的同时熄灭将意味着F1赛事的开始。

  当传达F1赛事比赛开始的五组红灯熄灭灯语出现的一瞬,赛车便立马冲出了起跑线。冲出起跑线的赛车在起跑大直线上可将速度提到6档305公里/小时,然后赛车要走的是起跑直线段底端的T1弯。

  “上”字形赛道起跑直线段的底端与T1处弯道之间是属上坡路段,这就意味着赛车起跑时抢得的赛车跑赛位置的好坏以及赛车过T1弯是相当的重要。若车手起跑时失误,不仅影响到赛车过T1弯后各赛车跑赛时先后位置排位的利弊,而且还可能会影响到车手完赛后的排位名次。

  赛车在到达赛道T1弯前,脚踩油门刹车退到5档234公里/小时的速度向右过弯,赛车在T1弯有超车的机会点。接着赛车迎面过来的是个连续的复合右-左-左弯道(T2~T4),这个连续弯道前后有着12米的垂直落差,T1弯和右(T2)-左(T3)连续弯道同属螺线型收缩的弯道,其半径是从R=93.90米收缩为R=31.8米。车手在过这个连续的复合右-左-左弯道时要特别慎重,赛车的平衡性要把握的非常正确,弹跳和转向不足都会让赛车偏离最佳走线,稍有不慎赛车甚至在出弯时发生相撞或冲出赛道。车手大脚重踩刹车,将车速退换到2档115公里/小时切线过第一个右弯(T2),在接下来的左弯(T3)赛车是以107公里/小时过弯,随后赛车再稍放油门以3档156公里/小时通过后一个左弯(T4)。

  赛车在连续过弯出复合右-左-左弯道后再松油门持续的加速,下面要过的是个T5弯道。赛车通过T5弯道后到达T6弯前的速度可达5档234公里/小时。接着赛车要过的是“上”字形赛道第一个发夹弯T6弯,T6弯的曲线半径为R=18.70米。车手在离发夹弯前100公尺左右处时大踩油门减速退到3档102公里/小时切线过弯。出弯后的赛车大脚松踩油门加速过长S弯,赛车在过长S弯道中的速度可持续加速到5档265公里/小时。

  下面T9、T10处是一个双顶点弯的复合弯道,赛车在过弯时要减档,特别是赛车过第9处左弯道时,赛车要过这个复合弯道是从260公里/小时减速到3档168公里/小时抢先入弯后,马上将赛车急快加速到225公里/小时,在赛车到达第二个弯的顶点之前,再减速到3档150公里/小时以便通过这后半部较急的弯道。车手对赛车在T10弯道中的速度驾控是非常的重要,驾控失档的赛车在紧接的加速路段上,其速度将很难得以发挥出来。

  赛车过了T10处弯道后进入一段大直道速度可持续加档加速到5档284km/h,赛车在抵达T11弯道前全力刹车减速退以2档91公里/小时切入属一组左(T11)-右(T12)-右(T13)的连续螺线型展宽的弯道,其半径是从R=8.80米展宽到R=120.55米。赛车在左转入弯后,这连续弯道的路段不是很平,赛车保持3档以168公里/小时的速度,紧贴着左侧的路沿石穿过接踵而来的右弯,赛车再加速到210公里/小时的速度,再紧贴着右侧的赛道将赛车侧滑到左侧脱离弯道并在弯中持续加速到出弯时的4档249公里/小时的速度出T13处右弯。这里路段速度的控制对于车手单圈成绩的影响非常重要,车手必须尽可能的以最高速度出弯,才能在接下来的路段属整个“上”字形赛道最长的大直线道(1.175公里)上提升成绩,赛车在大直线道上的速度可达6档327公里/小时。这一连串的过弯过程相当的惊险刺激,赛车在到达大直线端前,车手对过弯切线点以及换档时机的控制显得非常的重要,这也是对车手赛车驾控技术严苛的考验。

  大直线道底端的T14处弯是整个“上”字形赛道中弯道最窄、最为险峻的发夹弯,其曲线半径为R=10.07米。赛车以6档327公里/小时的速度在离发夹弯100公尺左右时须换挡减速到2档88公里/小时切线入弯,稍加速的赛车再紧贴着右侧的路沿石将赛车侧滑抛到左侧脱离弯道(T14),再以2档88公里/小时切线入T15弯。由于这段路面是减速区,赛车在通过时极易跳弹打滑或转向不足,造成下压力的减失,容易导致车手对赛车操控的失调而偏离赛车走线,使的赛车因此错过入弯点,从而冲驶进缓冲区的碎石堆中。赛车出发夹弯后的一段路段是“上”字形赛道的又一个超车点,过了发夹弯的赛车后在以2档88公里/小时过T15弯处后马上换档加速到225公里/小时,迎面而来的是“上”字形赛道最后一处T16弯。

  车手若要想在“上”字形赛道跑出好的单圈成绩,须要过好这最后一处弯。赛车原本在225公里/小时的速度将换档减速以3档181公里/小时切线入弯。赛车以近似全油门状态通过弯道,车手还必须尽可能的以最高速出弯。因为只有这样,赛车才能在跑上赛道起(终)线所在的直线道时获得其最高的车速。这对所有的车手来说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把握胜机的机会。出弯后的赛车则以全油门的速度向起(终)点线极速冲去,完成一圈的跑赛。</FONT></FONT>
 楼主| 兔兔 发表于 2004-9-26 1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b>F1赛车手装束解读
</b>F1赛车手比赛时的装束,必须穿上配有国际汽车运动管理机构批准的标牌专用服装。国际汽车联合会在赛车手的装束方面,特别是对装束的耐燃性,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标准保证一个装备齐全的车手在700℃的火焰中必须有12秒钟的时间不受伤害。F1赛车手具体装束如下:
<><>头盔:头盔具有吸震作用。赛车手在一个赛季中一般要换戴15顶头盔左右,现在用的全脸头盔只有1.2千克。头盔除了有效地保护赛车手的头部以外,头盔上还标有车手个人和赞助人的彩色标记。</P><><>头盔的面罩:一种叫\"列桑(Lexan)\"的头盔面罩能抵挡时速为500公里的飞石。</P><><>耳塞:赛车手带无线电耳机的特制耳塞,是保护耳膜不受赛车发动机隆隆噪声的伤害。发动机的噪声与喷气式战斗机起飞发动时的噪声一样响。</P><><>颈带与颈圈:是限制赛车手头部的活动,并在长距离快速转弯时防止车手颈部肌肉疲劳。</P><><>诺梅克斯赛车服:车手的赛车服(防火服)是起到防止车手烧伤作用的。赛车服是用防火的诺梅克斯材料缝制的,可保证车手在700℃的火焰中有12秒的保护时间。所有赛车服的缝线,甚至广告条,都必须符合\"12秒的保护时间\"的标准。</P><P><P>新颖的内衣:车手的内衣不能有一点的性感裸露,更不能在内衣上镶花边。由于车手衣着有防火阻燃的要求,因此诺梅克斯是唯一指定的材料。另外车手的袜子、T恤衫和长村裤规定必须得穿。</P><P><P>阻燃的手套:涂有诺梅克斯的手套防火是最有效的。手套表层的拇指和食指部位镶有皮革,便于车手能握紧羊皮包裹的方向盘。手套通常很紧,并用\"维尔科罗\"(Velcro)带固定住。</P><P><P>稳妥的赛车鞋:车手的赛车鞋是用皮革做的,内帮相衬泡沫塑料,用以避免车手在驾驶座舱中的擦碰伤。为了更好地防火,赛车鞋表面还涂有一层诺梅克斯,鞋底用高级防滑橡胶做成。</P>
 楼主| 兔兔 发表于 2004-9-26 1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B>F1常用英语单词(收藏版)</B></P><>aerodynamics 空气动力学
barriers 护拦,1903年巴黎-波尔多-马德里公路赛的一次严重事故后,赛道开始修建护拦
body panel 房车的车体外壳
carburetor 汽化器,一种用于内燃机里的装置,产生汽化燃料和空气爆发混合物
chassis车身底盘
chicane减速弯道
clutch 离合器
cockpit赛车驾驶舱
constructor制造商/车队,一辆f1赛车的制造商指底盘制造商
constructors’world championship车队总冠军,1958年开始
crankcase 曲轴箱
crankshaft 机轴
cylinder 汽缸
dirty air乱流
disc-brake caliper 盘式制动器的卡钳
down force下压力
drivers’world championship车手总冠军,1950年开始
fia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 国际汽联,创立于1904年
flags 比赛中的各种旗帜
formula 方程式,第一个被清楚地制订的“方程式”是国际汽联在1904年所做的,是限定赛车的最低车重
gearbox 变速箱
grand prix 大奖赛,最早的gp是1906年的法国大奖赛
grid 排位
hairpin发夹弯道
hub 轮轴
hydraulic 液压的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内燃机
mass start 集中发车,赛车史上第一次集中发车是1922年的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奖赛
manoeuvrability 机动性,可*控性
mudguard 挡泥板,1897年巴黎-马赛公路赛上,赛车区别于普通车的一些特征开始出现,其中之一就是赛车去掉不必要的挡泥板
normally aspirated engine 自然吸气式发动机
noxious car fumes 尾气
oval 椭圆形赛道
paddock 装备区,这是车队管理和休息区及运输车辆停放的地方
pit crew 后勤维修人员
pit lane 维修道,一般限速80kpm
pit stop 停站
pits 维修区
podium 颁讲台
pole position 竿位
qualifying 排位赛
radiator 散热器
rear-view mirror 后视镜
safety car 安全车
seat cushion 车座软结构,赛车车座一般不采用舒适的软结构
slicks 光头胎
shock absorber 减震器
shortcut 抄近道
stability 稳定性
steering wheel 方向盘
suspension 悬挂系统
transmission 传动系统
transaxle 驱动桥
turbocharged涡轮增压,f1于1989年禁止使用涡沦增压式发动机
tyre 轮胎
wind-tunnel风洞
wishbone 赛车叉骨
Pit Crew:后勤维修人员.指在维修区负责车队的工程师和技师
Race Number:赛车号码在新赛季之前FIA会根据前一年的车手排名,给予每辆F1赛车一个号码,此号码必须是很清楚地展示于车体的车鼻翼两侧,离地高度最少要有25mm。13这一数字西方人特别忌讳,因此13赛车号码,是没有的即没有被使用过。
Safety Car: 安全车.是一辆闪着黄色车灯的奔驰车,车身并贴有\"Safety Car\"的标志。安全车的驾驶者很有经验,车上装有与控制台联络的通讯系统。
Starting grid: 起跑排位:根据车手的赛车在排位赛的成绩来排定其赛车的起跑的位置。
Test team一组由机械师.工程师组成的负责调试汽车性能的技术队伍.他们不受赛事运行影响.
Transponder雷达收发机.是tag heuer计时系统的组成部分.用于确认赛车完成一圈比赛的时间
Understeer转向不足(针对于转向过度).通常当车手需要从前轮获得较多的抓地力时.会产生这种情况
Undertray车的底板.为易于更换.它是车体中独立于其他部分的结构
Wishbone装在悬架系统上.一种V字型的横臂连接装置.赛车叉骨
wheelbase前后轮之车轮轴距离, 轴距</P>
 楼主| 兔兔 发表于 2004-9-26 1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B>转向不足与转向过度</B></P>
<><B></B>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都属于失控,转向不足就是我们常说的推头(即车辆没有在原定的地方实现转向),转向过度即是甩尾(即车辆转向时角度过大),造成转向不足的原因大多是由于车轮抱死,而转向过度是因为后轮失去抓地力。</P>



<><B>F1的悬挂系统
</B>F1使用的悬挂系统,是由推杆、摇臂、扭力杆、减震器和碳纤维制成的叉形臂组成的,一般来说,这种悬挂系统的行程(可上下摆动的幅度)是2CM。悬挂的弹性,是由扭力杆扭曲后所产生的弹性起到弹簧的作用来实现的,而减震器的作用则在于当车辆遇上颠簸时,让弹簧在被压缩之后回弹的不是那么剧烈。 </P>




<>    对于普通汽车而言,悬挂系统还主要体现在舒适性上。而F1赛车的悬挂系统则更要求实用,稳定,*作性强,所以,F1的悬挂系统要比普通家用汽车“硬”多了。在那20位车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不同的车手所要求的悬挂调教也是不一样的,悬挂调教的软硬,只针对那个车手自己而言。</P>
<>    较软的悬挂调教能让四个轮胎与不同的接触表面更加紧密的吻合,吸收掉大多数地面不平整对轮胎垂直运动的影响,让赛车在过弯时拥有更好的弯角速度,并且在高速的情况下,地应效应更加突出,所以较软的悬挂调教主要运用于高速且比较简单的赛道。但较软的悬挂调教在*作灵敏性上不如较硬的悬挂调教,所以在非常复杂的赛道上,比如在摩纳哥·蒙特卡洛大奖赛上,车手一般会使用相对较硬的悬挂调教,以保证赛车的*控灵敏性。</P>
<b>空气动力学篇
</b>俗话说人如其车。法拉利车队并不是按照舒马赫的下巴设计他们赛车的鼻子的。法拉利“女神号”赛车的设计更多的是出自空气动力学的原因,才形成目前其驰骋赛场的外形。

<>  先看一个例子:在改造前的德国霍根海姆赛道直道上,一级方程式赛车可以达到370公里的时速;而一辆波音747飞机的起飞速度在280-300公里之间。如果没有F1赛车前后翼产生的压力将赛车牢牢地按在地面上,那么法拉利早就成为了一个断了线的风筝,舒马赫也变成了长翅膀的超人。</P>
<>
  F1的高速度需要轮胎尽可能的保持与跑道路面接触,这样才能让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变成前进的动力。一辆一级方程式赛车在加满油的状态下车身重量大约在700公斤左右,但是车身的重量大部分集中在车后部,因此,要足够的下压力来产生足够的摩擦力,前翼、后翼和侧翼的设置成为一级方程式赛车成功的关键。</P>
<>  赛车的前后翼的设置在不是每次比赛时都是一样的,前后翼的角度和赛道有直接的关系,因为空气的阻力和空气对车身向下的压力(Down-force)成反比例:如果车翼调得平,那么赛车的空气阻力就小,最高速度就大,油耗小,但是赛车缺乏稳定性;相反,如果车翼调得高,那么赛车的阻力就大,最高速度受影响,油耗大,但是赛车在弯道的稳定性就强,所以,根据赛道的不同,前后翼设置的角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如果赛道直道长,那么就会选用平翼(例如德国霍根海姆和意大利蒙扎);如果赛道弯道多,那么前后翼设置得就高(例如摩纳哥)。F1赛车空气学的法宝就是要根据赛道掌握两种力的平衡。</P>
<>
  几乎每个一级方程式车队为了提高比赛成绩,都斥巨资修建风洞,对比赛车原型小一半的模型进行研究。每年所有一级方程式赛车队的工程师们在风洞内研究的总时间超过8000个小时。迈凯轮车队和雷诺车队已经分别拥有两条风洞,威廉姆斯车队即将建成的风洞价值3000万美元,丰田车队设在德国科隆的总部内一共有45名工程师专门研究赛车的空气动力学,索伯车队刚刚花了4500万欧元在瑞士建立了一条新的风洞,不仅仅可以研究静态时的空气阻力,还能够模拟赛车时的各种状态,例如加速时的车头上扬,刹车时的车头下坠,甚至在弯道时前轮的转动、车身的倾斜等。</P>
<>  根据一级方程式的换算模式,想要将赛车的最高时速提高1公里,则需要发动机功率平均增加7马力,而车队在发动机上将很难有所作为;如果将赛车空气阻力值(行家口中的cw值)减少1%,那么赛车的最高时速将能够增加3公里。一场比赛,特别是排位赛,往往就取决于这么0.001秒。</P>
<P>  一级方程式赛车时速在120公里的时候,车翼产生的向下压力达到300公斤;时速到240公里时,这样的压力达到1.2吨。这样,理论上说,车身字重700公斤的F1的赛车完全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着开。威廉姆斯车队电脑气流动力部(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主管伊格斯(Naethan Eagles)说:“一级方程式车队对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从不是白费功
</P>
 楼主| 兔兔 发表于 2004-9-26 1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B>F1小百科</B></P>
<>一部F-1赛车从概念到制作完成要花上250,000人工时,及超过人民币1,200万的材料费用。
</P>
<>  每一站比赛后,赛车必须完全分解检视后再重新组装,每一部赛车所必须作的检查项目超过200项。</P>
<>  
  为了制作赛车,Williams车队设计中心必须绘制600-700张的设计图,而且必须随着比赛的进行不断对赛车进行改良及性能提升,因此一年下来大约会有1200张的设计图。</P>
<>  全年17场的比赛,每一场都有超过3亿5千万的观众观赏比赛。</P>
<>  每一部赛车在一场比赛中的汽油费用要花大约人民币23万元。</P>
<>  每一位车手在一场F-1比赛之后体重会减轻2公斤。</P>
<>  每一位车手在一场F-1比赛会消耗600卡的热量。</P>
<>  Williams车队工厂每一年要制造超过200,000个F-1赛车组件。</P>
<>  在比赛进行中车手的心跳会高达每分钟190下,而赛车驾驶舱的温度会高达摄氏50度,大部分的F-1车手会在比赛进行中以机能饮料补充水分。</P>
<P>  F-1车手过弯时会承受大约4个G离心力,也就是说他们的身体必须承受体重4倍的作用力。</P>
<P>  F-1赛车使用符合大会规定的无铅汽油,耗油量大约是每一公升可跑2公里。</P>
<P>  F-1赛车可以在7秒内从静止加速到时速200公里并且再减速到停止。</P>
<P>  每一站的比赛每一个车队有2位车手出赛,必须准备3部赛车(其中一部是备用车),10具引擎,超过80条轮胎,17吨的备用零件及工具,45位工作人员。</P>
<P>  每一条赛车胎的成本超过人民币5,000元。</P>
<P>  在高温的跑道上比赛,每一位车手身体的水分大约会流失1.5公升。</P>
<P>  F-1赛车与一般道路车辆的相似之处仅只于同样有一个方向盘、一个变速箱、四个轮胎。</P>
<P>

</P>
<P><B>关于赛场上的过弯方法</B></P>
<P><B></B>过弯道的时候最容易产生问题的是打滑,弯道上打滑的原因:轮胎和地面的摩擦力是你籍以过弯的唯一力量。当你过弯的速度过快产生的离心力大于地面与轮胎间的磨擦力时,你的车子就会开始打滑。  </P>
<P>
<P>同样一个过弯,如果我们走内侧的话,就会有软小的过弯半径。但如果走外-内-外的路线我们的半径就会增加。基本上,越大的半径,路就越亘。即可允许最大的速度。所以尽量将过弯拉直就会增加速度。 </P>
<P>
<P>晚切弯最大的好处在于它提供了最大的缓冲区、比较安全。 </P>
<P>
<P>晚切弯在切弯时可较早加油。所以比较快。 </P>
<P>
<P>晚切弯有较大的半径,速度较快。 </P>
<P>
<P>APEX(相信大家对这个词都不陌生)----与弯内侧最接近的那个点。 </P>
<P>
<P>早切弯----指APEX在弯的顶点之前。 </P>
<P>
<P>中切弯----指APE义是弯的顶点。 </P>
<P>
<P>晚切弯----指APEX在弯的顶点之后。 </P>
<P>
<P>正确的过弯方法应按如下程序: </P>
<P>
<P>凭经验及技术来来判断路况,决定过弯速度,于进弯前的直线刹车,完成刹车及换档。 </P>
<P>
<P>进弯----此为弯的前半场1/3,转方向盘并稍带刹车来平衡车身,煞车慢慢放松,这部份应为转弯时最慢的一部分。 </P>
<P>
<P>过弯----弯中间1/3.方向盘应以固定位置,不踩油门或煞车。 </P>
<P>
<P>出弯----最后1/3,方向盘回打,车子渐渐打正,油门越来越重。 </P>
<P>
<P>连续弯路:当有一连串弯路时,势必不可能每个弯道都用我们以上所提到的晚出场方式过弯,你一定得牺牲某些弯,走比较差的路线以使其它弯可走最佳的路线,千万记得,弯后有较长的直路的弯,是比较重要的弯。</P>
<P>
</P>
<P><b>一级方程式赛车揭密---转向篇
</b>由于最新型的方向盘配备内建 LCD 显示屏、碳纤结构、和各种控制装置,因此价格高达 5 万英镑。
</P>
<P>方向盘的形状奇怪是因为车手根本无须将手移离方向盘。标准的一级方程式方向盘只须转动半圈就可完成从最左到最右的转向动作,但标准房车却需要转三圈才能达到相同的结果。</P>
<P>方向盘是可以拆卸的,以方便车手进出驾驶室。</P>
<P>方向盘后面的控制板用来换档,开始比赛时可*作离合器。
</P>
<P><B>一级方程式赛车揭密---变速箱篇
</B>虽然赛车比赛规则禁止使用自动变速箱,但是赛车比赛规则也只规定车手必须自己选择换档,因此车手们可以使用半自动系统,利用液压*作离合器和转档叉,方便车手可以随时拉起方向盘后方的两个排档杆进行换档。 </P>
<P>
<P>半自动系统可以达到急速换文件的目标,车手只需要0.02秒就可完成全部换档动作,而一般轿车则需要0.5秒才能完成换档。</P>
<P>进入特定弯道时,车手可以预先设定一连串的定时换挡,免除了在接近弯道时用手*作数次排档杆的麻烦。
</P>
<P><B>一级方程式赛车揭密---重量篇
</B>赛车比赛规则规定赛车加车手的总重量不可低于600公斤。为了使重量保持最小,所有车队都广泛使用碳纤材料,而这些材料的强固性足以支撑车子的重量。 </P>
<P>
<P>碳纤材料在七十年代末期首先应用在飞机机翼上。1981年,麦克拉伦车队(McLaren)首次以碳纤材料制造整个赛车底盘,并以之取代传统的铝制底盘。</P>
<P>一个碳纤车身的生产需要六个星期的时间,制成之后再放入压力锅进行高压烘烤,让这种高科技的碳纤材料可以坚固起来。 </P>
<P>碳纤车身是在净室中以手工方式制造而成,因此,可防止在编织碳纤板之间混入异物,进而防止碳纤产生弱点。</P>
<P>虽然赛车比赛规则规定了最小重量,但车队还是尽可能削减多余的重量,因此,会再使用压舱物把重量提升到600公斤。压舱物可以堆放在车上的任何部位,因此车队可以针对不同的车道变更车子的重量平衡。而顶级车队使用的压舱物重量甚至高达80公斤重
</P>
<P><B>一级方程式赛车揭密---引擎篇
</B>虽然所有车厂都使用 V10 结构,但五个汽缸两侧之间的角度却不尽相同。 </P>
<P>
<P>由于赛车比赛规则规定引擎容量不可超过 3000 cc,因此,引擎供货商们莫不竭尽全力想尽办法制造接近这个标准的引擎。福特 Coworth V10 CR2 的排气量为 2998 cc。</P>
<P>今年宝马 BMW 将会使用自制的V10 引擎来参加一级方程式赛车。宝马公司在墨尔本的第一分站赛中提供了 10 具引擎,并希望在本赛季中可以生产 50 具 V10引擎。</P>
<P>V10 可提供\"大约\"800 匹马力的动力(车队通常不愿透露正确数字),相当于一般家庭房车 1.6 公升引擎马力的 8 倍。宝马声称,最强的 F1引擎马力记录是 1986 年由涡轮增压四缸引擎产生的将近 1100 匹马力 。</P>
<P>大部分普通房车的引擎每分钟最大转速约为 6000 转,但 F1 引擎的转速可达每分钟 18000转,其活塞加速比子弹还快。</P>
<P>F1 引擎是非常轻巧的。积架(Jaguer) R1 的引擎只有 569 mm 长、506 mm 宽、492 mm 高 (包括风箱)。离合器只比成年男子的拳头大一点而已。高科技材料使得引擎变得很轻,重量只有 97 公斤。</P>
<P>详细资料花絮:例如,F1 火花塞的韧性比一般普通房车强,如此才能承受每分钟转 18000 下的震动。但它们的尺寸却比较小,螺纹直径只有 10 mm(标准火星塞为 14 mm),所产生的火花也比标准火花塞大。</P>
<P>令人惊讶的是,虽然 F1 引擎的燃烧温度可达摄氏 1,000 度,但在运转时却比普通房车引擎温度稍低。一级方程式 V10 的冷却剂温度可低到摄氏 110 度,油料温度可达 140 度,大约比普通房车低 20 度。</P>
<P>这么小的机器却能产生如此之大的能量,你难道不想把 F1 的引擎装到自己的车里吗?也许不想,因为 F1 引擎每跑 100 公里就吃掉 60 公升的汽油。
</P>
<P>
</P>
<P><B>方程式赛车的分类</B></P>
<P>
一级方程式赛车是方程式赛车家族中最具代表性、最具魅力的比赛,而在其之外还有CART、F3000、F3等3级比赛。所以完全有必要对方程式赛车进行以下讲解,以免以后在电视中看到别的级别的比赛而大叫为什么没有Michael  Schumacher?   </P>
<P>        1.Formula  one  </P>
<P>        方程式比赛的最高点,也是所有摩托体育的最高点。不仅仅是比赛本身,而且是时代的最先进、最尖端汽车工业技术博览会。  </P>
<P>        2.CART  </P>
<P>        是可与Formula  one相提并论的方程式比赛。论速度,CART比赛时最高时速可达到400公里左右,高于Formula  one。但是在弯道等赛车综合能力面要求不如Formula  one苛刻。两者之间,无论在赛车上还是在比赛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也较难比较。赛车特征为车身用铝合金加碳素纤维制成,成本要低于一级方程式赛车。使用燃料非石油,而是甲醇,燃火点低,排出废气低于一级方程式赛车,万一失火可有水灭是其优点。但是该燃料缺点是,成本高和失火时难以用肉眼判断。使用引擎为排气量为2650cc、8缸。  </P>
<P>        3.Formula  3000  </P>
<P>        与一级方程式赛车比赛的风格一脉相承,根据国际汽联FIA的3000规则而举办、进行的比赛。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Formula日本,该比赛在日本国内进行,因允许外籍选手参加且奖金高,故以其比赛之激烈而闻名。最近几年,由该赛事出世的车手中最为有名的是Schumacher兄弟。有人称该赛事是车手进军一级方程式赛车世界的前哨战。赛车主要特征为限制引擎最高转速9000rpm。  </P>
<P>        4.Formula  3  </P>
<P>        方程式赛中最低级的比赛,可谓有兴趣就可以参加。年青车手在这里锻炼收益,几乎全部的一级方程式车手都从这里走向世界。如果你想先人一步了解某位未来的车手,以便日后有机会炫耀一番的话,就请密切注意Formula  3的比赛。赛车特征为引擎排气量为2000cc、4缸,各车队使此类引擎达到200马力。在各国比赛之后,优秀年青车手将汇聚一堂进行3站公式比赛。其中澳门站比赛最为注目,堪称F3中的摩洛哥站。在该站比赛中活跃的车手几乎都能进入一级方程式比赛,等于是一级方程式的资格选拔赛。 </P>
<P>
</P>
 楼主| 兔兔 发表于 2004-9-26 1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B>循迹控制系统</B></P>
<><B></B>循迹控制系统TCS(Traction Control System)约是在\'90年代初期发展出来的电子系统,在\'94年之前可合法使用这项系统,然后连同ABS与主动式悬吊全都遭禁用,后来Senna的死则引发这些高科技设备的争论。直到去年赛季传出有一支车队秘密地使用TCS,可是FIA却找不出证据,因此担心不公平的秘密使用会造成反弹,倒不如开放大家一起装置这项配备以求公平。
     循迹控制系统的原理是在轮胎打滑时,包括了起跑、过弯、下雨天等等的情况,利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来降低扭力的输出,让轮胎重新获得抓地力,进而让车手能够控制赛车,将动力发挥到最极限,并增加赛车速度。而降低扭力的方法有油门的控制、点火延迟、或是关掉数个汽缸的点火或供油系统。

      由于传动轮在加速时会超过50g,所以降低惯性所需的反应要非常快速,但是利用油压电子油门控制需要30毫秒,反应时间不够快;延迟点火又有耐用度的问题;因此现行的循迹系统是利用装置在轮胎处的感应器来侦测轮胎状况,当轮胎打滑时计算机就会降低引擎输出功率,通常是数个汽缸不点火,或是在供油程序下功夫,让轮胎停止打滑,以降低车辆因为轮胎打滑所造成的失控状况,进而增加赛车速度。
不过现在的循迹控制系统可不只是那样简单,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现在计算机已可以做出较过去更为顺畅的循迹控制,不只是单纯地点火与供油而已,目前的程序技术已可让赛车在即将打滑时就开始做动循迹系统,保持在最大摩擦力的边缘,得到最佳的引擎动力运用,以最近Coulthard对这项系统所做的评论为例,他说:循迹控制不只有在慢速弯道中有帮助,在高速弯中也有所助益。系统不只会在打滑的时候做出补偿的动作,就当车辆正开始滑动时就会出现。过去要以时速120mph半油门方式过的弯,搭载循迹系统之后,可以125mph全油门的方式通过。

     许多F1专家预言循迹控制系统这项电子辅助驾驶系统,将会改变目前的F1生态,但世界冠军M.Schumacher却持相反的看法,他说:循迹控制系统是预防突如其来的引擎动力而产生的轮胎打滑现象,这表示动力表现将会更平顺,赛车的速度将会更快,不过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改变。
M.Schumacher认为大车队在发展循迹控制系统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像是ferrari与Mclaren,而且他很有自信的表示,Ferrari的循迹控制系统至少会像大家所做出来的一样好。他说:我们的系统会比其它车队好?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我们有最好的工作团队,在技术上有一定的优势。我们为了这个系统工作了很长的时间,刚开始我们觉得没办法完全地准备好,因为这套系统牵涉的不仅仅是引擎,还有差速系统、变速箱与启动装置。
而Ferrari车队也在不久前传出利用控制变速箱的换档时机,来达到类似循迹控制的效果,原本这对Ferrari来说是个很好的优势,但重新开放循迹控制系统之后将化为乌有。Ferrari发展出一套合法的循迹控制系统,由于FIA 2001年对于变速箱规定允许最大换档时间间距为200毫秒,却没有设定最小值,但Ferrari的新变速箱,可在不可思议的30毫秒内完成换档动作,这也就表示他们还有170毫秒的时间来做循迹控制,这就是Ferrari合法循迹系统的关键,这也难怪他们在赛季前坚决反对循迹控制系统重新回到F1,原来他们早另有准备。

循迹控制系统自西班牙站正式开放之后造成很多的问题,由于大家在这方面都缺乏经验,不论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技术人员或是车手,甚至是FIA的规范制订等等,都处于学习阶段,所以常常出麻烦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却也因此引发安全性的问题,像奥地利站起跑时有四位车手因为包含在循迹控制系统中的起跑控制系统发生问题,或是车手的*作错误而停在原地,以F1的性能来说,起跑时有人停在原地是非常非常危险的事情,或许有许多读者看到Hakkinen被困在起跑点挥动着双手的画面而觉得有趣,但事实上那是非常恐怖的经验。不过起跑控制系统的效率非常地好,如果它正常工作的话,起跑的速度会比车手自己控制到最好还佳,根据Jordan车队的报告指出,在比赛中采用起跑控制系统是非常有效果的,他们的数据显示,使用起跑控制系统的Jordan EJ11赛车可在4.3秒内由0加速到100英里,但是没有使用起跑控制系统时却需要4.8秒,这就是为什么Coulthard在经历那么多的失误之后仍坚持使用起跑控制系统的原因。

除了起跑控制系统之外,在自动变速箱的控制程序上也出了不小的问题,从西班牙站开放循迹控制系统以来,反而时常看见一些犯错不多的车手打滑、撞车,原因是全自动的变速箱程序设计上的问题,换文件程序在某些弯道换错档位,导致打滑,或者是循迹系统停止动作造成车手油门过度而打滑,这些都是程序设计经验不足所造成,
F1的自动变速箱程序可不是像一般房车那样简单,换档时机的选择非常地重要,更可不是像电动玩具那样到达多少转速或速度时就会自行升、降文件,程序必须要考虑除了转速、车速之外,变速箱齿比、车手习惯、赛道特性、循迹系统的做动等等,而且F1的换档反应必须快速且敏感,才能发挥最高的效率,不过还是可以由车手来控制档位。

另外一些车队技术部门的首脑人物正在忧心,全然开放的引擎电子系统将会缺乏完善的规范,在这个周末的西班牙站,各车队都将揭去过去八年一直限制着的引擎电子系统封印,循迹控制系统、全自动变速箱、起跑控制系统重现江湖。引擎的差速也将能够藉由电子系统来控制,但是车队的技术首脑表示,开放这个系统应该要有更明确的规范,因为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来做扭力转向装置,也就是说车手的作用将降到最低。
Benetton车队技术总监Mike Gascoyne表示,我们要有更明确的规范,我们还是希望车辆的转向工作是由车手控制,如果有了扭力转向装置,事情就不是这样了。
Ferrari车队技术总监Ross Brawn也对这个主题表示忧虑,他说:全然地开放电子系统,将会使得F1未来吵闹不休。我不认为人们完全了解,释放电子系统的封印所牵涉的效应会有多广。或许我们可以说开放电子系统能使引擎、变速箱、差速系统及离合系统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但这是非常广大的范围。我想我知道未来将会有什么样的冲击,但是事实上可能会有两倍,甚至三倍于我想象的未来会向我们袭来。 </P>
 楼主| 兔兔 发表于 2004-9-26 1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B>F1完全手册:一级方程式赛车的调试</B></P>
<><B></B>为了具备100%的竞赛能力,必须对一级方程式赛车进行仔细的调整或“调试”,  
以适应赛场的特点。每到一条新跑道或每次遇到天气变化,都要重新调试。一些  
准备工作可以根据以往对场地取得的经验,在以前的赛季中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机  
模拟的结果,事先在基地进行,但总要在跑道上精细调试一次。调试赛车是一项  
技术性工作,需要调整的部位,有时是这几个,有时是那几个,变化几乎是无穷  
的,而且几乎所有的发动机和车架的部件都可以调整到适应每一条跑道的特定要  
求。最大的困难在于鉴别需要做哪些调整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就是有经验的  
车手常常胜过新手的地方。     </P>
<>[一级方程式赛车上所有的东西都可调整]   
从转向盘到发动机,从踏板到车轮角度,从离地间隙到空阻系数,一级方程式赛  
车上的大部分零件都是可调的。那些不可调的零件可以更换!一般来说,在试车  
期间,车手每次出去转3圈,每转完一次就停在修理站内与他的工程师交谈。所有  
调整情况都要仔细地观察到,试车期过后,将发现的问题与用遥测技术打印出的  
数据进行比较。    </P>
<>[前后轮的协调]   
不足转向和过度转向的原因很简单,前者就是转弯时拐得太晚,后者是拐弯后加  
速得太早,但有时候,原因比较复杂,可因调整不当而引起。前后轮向下的压力  
不足、轮胎充气不足致使附着力小或差速器调整不正确都会使前后轮不大协调。  
    </P>
<>[轮胎压力]   
为了获得最大的附着力,轮胎必须处于理想的工作温度,并且还要兼顾到轮胎压  
力的影响。    </P>
<>[发动机]   
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单元(ECU)监督它本身的设定情况并自动对气压和环境温度等  
参数进行调整。不过,车手还是能直接从驾驶舱调整喷入燃烧室中的空气、燃油  
混合器的浓度。    </P>
<>[变速器]   
档位应根据赛道的特点来选择。    </P>
<>[离地间隙]   
赛车的离地间隙会影响前后轮的协调状况(不足转向或过度转向),并且可以用  
改变拉杆长度的方法进行调整。    </P>
<>[侧舱]   
打开或关闭通向发动机的冷风通道可有助于降低或提高发动机的温度。    </P>
<>[悬架]   
悬架调软或硬会显著地影响赛车的整体性能(转弯速度、延直道行驶的离地间隙  
、均衡制动甚至牵引力)    </P>
<P>[制动器冷风通道]   
到达制动器处的冷却空气的多少会影响它们的温度,从而影响他们的效率。今天  
的含石墨制动器在350-500摄氏度的温度下效率最高。    </P>
<P>[前束和车轮外倾角]   
不足转向和过度转向可通过调整前后轮的外倾角得到补偿。    </P>
<P>[后翼板]   
后轮的下压力可用调整后翼板的角度或尺寸来改变。    </P>
<P>[前翼板]   
改变前翼板的尺寸以改变前部的下压力,因此改变赛车前后轮的协调状况。    </P>
<P>[雨天和晴天的调整不一样]   
在雨天,对制动器和牵引力的要求最严格,而且要使功率在路面上得到充分的发  
挥。赛车一般跑得很快,但要将制动器和发动机的冷风通道全部或局部地盖住,  
使这些装置能更快地达到理想的工作温度。干燥天气时:离地间隙10毫米左右,  
用小翼板以减小阻力,硬弹簧,低轮胎压力,发动机冷风通道完全打开,使发动  
机保持理想工作温度,制动器的冷风通道完全打开,以冷却制动盘。潮湿天气时  
:高离地间隙以适应雨季用轮胎本身的加大的行程,加大翼板以提高向下的压力  
,使用软弹簧,较高的轮胎压力,部分阻挡发动机的冷风通道以帮助发动机达到  
理想工作温度,制动器管道被盖上以减弱对制动盘的冷却效果。    </P>
<P>[流线型、经济性和高阻力系数]   
象雷诺萨法娜那样的轿车的性能取决于它的车身线条的流畅程度。将车身外形作  
成流线型有助于降低燃油消耗量。一级方程式赛车的“无挡泥板”式的设计和它  
那调整下压力的翼板意味着它的阻力系数要比雷诺萨法娜差。    </P>
<P>[吸在路面上]   
一级方程式赛车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使它能以高速度转弯,因为前后翼板帮助把它  
“粘住”在路面上。翼板可用改变其角度或在角端加一反作用片的方法加以调整  
。由下压力和高达每小时300公里的高速在赛车下面形成一个低压共同产生吸附作  
用,这意味着赛车从理论上说可以驶过天花板。   
</P>
<P>

</P>
<P><B>F--1大赛规则简介</B></P>
<P><B></B>最初的车赛是以城市街道或城市间的公路作为赛场,在规则上也不很完善,这既使赛车的速度受到限制,又威胁着观众和行人的安全。为改善车赛条件,永久性的赛道逐渐出现。现在的F--1大赛都是在专用的赛车场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
     </P>
<P>一、  原则性规则  
    考虑到公平竞争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需要,FIA制定了以下三条原则性的规则:
    ○1尽可能使参赛者在同等条件下比赛,同等地发挥潜力和竞技水平,以最大可能地发挥出比赛和体育运动水平。根据这一原则,对赛车的气缸排量、燃料类型、轮胎尺寸、赛车重量、赛车尺寸等都有详细规定。同时对空气动力装置的安装也具体规定,因为这一装置对轮胎具有下压力,可以提高车速。
    ○2确保提供最大可能的安全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这条原则包括对赛车基本结构的限定;军用航空轮胎、安全型橡胶燃料箱、燃料阻燃器、安全衣帽等装置的限定;燃料库地点和维修站燃料放置地点的限定及采用专门保护措施;车手出入驾驶舱以及驾驶舱的大小也必须限定。  
    ○3限制开支,禁止增加比赛场次,以防止给个人和车队带来财政上的沉重负担。根据这一原则,限定发动机的气缸数目不超过12个,而且外观上应呈圆形,同时还必须是四个冲程互换型和自然吸气式;限定赛车只能有四个车轮,其中两个车轮可以驱动。限定每年只举办16场比赛。
</P>
<P>二、F-1赛场  
F-1车赛必须在专用赛场进行,对专用赛场的长度和宽度、路面情况、安全措施等均有极为严格的要求。一般说来,专用赛场为环形,每圈长3~7千米,赛道总长度不能太长,为305~320千米。为安全起见,赛道两旁一般铺设宽阔的草地或沙地,以便将观众与赛道隔开。如今在正式比赛的诸多赛场中,摩洛哥赛场的赛道最短(3.328千米),比利时的斯帕赛场的赛道最长(6.94千米),FIA规定赛场不允许有过多过长的直道,目的在于限制高速,以免发生危险。  一般地,对于一个标准的F-1赛场来说,以下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赛道--宽7~11米,长3.0~7.0千米。为避免车速过高,必须设置众多弯道。
    起步与终点直道--宽12米,长250米。可以并排安置两辆赛车,但又不能过于拥挤。  
    看台--需用铁丝网和1.2米高的栏杆与赛道隔开。
    摄象机与电视塔--用于电视转播。
    大屏幕电视--置于看台对面,便于看台上的观众了解全部比赛情况。
    安全人员观察站--位于相对危险地段,以供安全人员保持跑道畅通、处理各种事故、向车手发出存在潜在危险的警告信号等。
    直升飞机--准备对受伤车手进行紧急救护。
    医疗站--位于修理站旁边的防护地点,设有手术室及急救室。  
    修理站--每队配备一个,属永久性设施。
    赞助商接待看台--位于修理站后方的高台上,可俯瞰修理站。
    围场--为运输车及宿营车停车处。
    比赛控制塔--位于整个控制塔的第二层,可以俯瞰修理站入口,指挥人员在此通过无线电装置与安全人员取得联系,控制比赛的进行。
    F-1赛场大多位于欧洲,在1950~1995年间,F-1大赛共进行了580场,其中在五大洲举办的次数分别为:欧洲407次(占70%);美洲125次(占22%);非洲24次(占4%);亚洲13次(占2%);大洋州11次(占2%)。在欧洲,举办F-1比赛最多的赛场是:意大利的蒙扎45次,摩纳哥42次,荷兰的赞德沃特30次,比利时的斯帕30次,英国的银石29次,德国的纽伦堡24次。</P>
<P>三  排位赛与决赛
  正式比赛分计时排位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每场比赛只能有26辆赛车参加决赛,如果报名者超过26辆,则对以往成绩较差的车手进行一次预赛,取出前4名与上一场的26辆赛车一起编组进行计时排位赛,最后确定26辆参加决赛。  计时排位赛安排在决赛前两日进行,通过60分钟的跑车,分别计得每部赛车跑得最快一圈所用的时间,用时最少的赛车在决赛中将排在赛道的最前面9如果赛道的第一个弯道是右弯,头位车就排在右边;反之则位于左边),其他依次类推。如果两部以上的车子最快圈所用时间相同,则率先跑完计时赛的车手占先。赛车在赛道上的排位相当重要,排在前面的车手将有抢先拐第一个弯道(优先使用内弯)的优势。  决赛当天,车手先有23圈自由练习机会(上午9:30~10:15及10:30~11:15),用以检查车子各部位的工作情况。赛前半小时所有赛车必须进入排定位置(两辆车一排,每排相距25英尺--7.6米),开赛前5分钟开始倒计数,当剩下最后1分钟时,发动机开始起动。一旦绿旗出现,赛车便起步进行最后一圈热身赛,但中途不准超车,也不准更换赛车(练习赛时可以更换)。一圈之后仍按原顺序排好,静待即将开始的决战。几秒钟之后,信号一发,决赛正式开始,赛车似脱僵的野马,拼尽全力向前冲去。  赛车在比赛中可以更换轮胎,出了故障也可以进修理站维修,但需占用比赛时间。所以,当车手发现赛车发生故障后,要预先用通讯设备通知维修站做好准备。如果赛车因发生故障而停在赛道,将被赛场工作人员(不是车队维修人员)推走,并因此失去比赛资格。  一般情况下,F-1大赛即使在雨天也要进行。如果雨下得实在太大,出于安全考虑,比赛组织者也有可能暂停或取消比赛。冒雨进行比赛的最大危险不是来自于车手对赛车的控制能力,而是宽阔的车胎甩起的水雾使赛场能见度大为降低。基于这一点,赛车尾部必须安装一只红色信号灯,而且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一直开着。  关于比赛途中是否允许加油,各时期的规定不尽相同,起初无任何规定,后来为防止车手在比赛临近结束时给可能太轻的赛车增加质量以求增大轮胎与地面的附着力,自1986年起规定不允许在比赛过程中加油。但这一规定受到了各参赛车队的一致反对,再加之有时因下雨等原因而不得不降低车速等,往往比赛尚未结束,油箱中的燃料就消耗殆尽,这样,组织者经常需要在比赛中途强行中止,平添了许多麻烦。1994年1月1日,经FIA批准,修改后的新规则允许赛车中途加油。</P>
<P>四  修理站
   为保证比赛顺利进行,并赢得胜利,每一支F-1车队必须配备由高素质人员组成的赛车维修队伍。由于赛车允许中途更换轮胎及加油,这就意味着修理站内维修人员的工作配合必须无懈可击,目的不仅仅是使时间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更重要的是减小与此相关的致命危险--只要有一滴汽油滴到炽热的排气管上,赛车就有遭受失火的巨大危险。
    在维修站内,发动机技术员的面前有三台电脑屏幕供他使用;第一台用来显示发动机的各种性能数据;第二台用来观察比赛的全部过程;第三台用来显示赛车在各圈所处位置及所用时间。  
    任何车队的修理站都至少需配备17名机械师:拆卸和更换每只车轮3人(1人拆下和拧紧螺母,1人拆旧轮胎,1人换新车轮);2人*作前后快速千斤顶;2人加油;再加1位手持指挥标志的总机械师。除这17位机械师以外,有时再加1位加油助理员,1名发动机技术员和2位机械师,他们分别负责擦拭车手的遮阳板和清除侧舱进气口内的纸张或杂物,以保证散热器的最佳工作效果。
    当赛车在比赛中发生故障时,车手首先利用无线电装置与维修站内的总机械师取得联系,请求入站修理。当接到总机械师\"修理站一切准备就绪\"的通知后,车手驾车来到修理站,正好停在快速千斤顶的前面。当赛车即将停稳的一刹那,总机械师将长柄圆形牌子举在车手的前面,通知他一直踩住制动踏板(Brakes  on)。*纵前后千斤顶的两人一起动作,将赛车顶起离开地面。当赛车顶后,12人分成三组奔向四个车轮,利用手中的高效气动工具,迅速将旧胎拆下、新胎换上。而负责加油的2位机械师则将加压后的汽油以每秒9升的速度注入油箱。由于训练有素、动作熟练,一次成功的换胎只需6~8秒(1993年英国大奖赛期间,麦那伦车队为塞纳换胎时间为5.11秒;威廉姆斯车队为普罗斯特换胎的时间为8.02秒)  。一般说来,赛车在维修站停留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加油时间,因为加油速度几乎已被压缩到了极限。当加油工作结束以后,总机械师将手中一直举着的长柄圆形牌子翻到可以开走的一面(GO),车手松开制动踏板,赛车又如离弦之箭一般重新进入激烈竞争的赛道。  
    由于高速赛车的几乎每一个部位(尤其是发动机排气管、车轮、轮胎、制动钳等处)温度都很高,机械师在维修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被烫伤。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除要求机械师维修时应十分小心外,换胎机械师还必须佩带毛绒手套。另外,为防止意外失火,机械师们均穿着防火的连衣裤,并佩戴头盔。</P>
<P>五  赛场旗语
  为有效指挥车手比赛,尽可能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F-1大赛采用摇动各种彩色旗帜的办法作为指挥信号。摇动的旗子不仅可以使车手在很远处看到,提前引起注意,同时也可使现场观众了解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指挥旗为长方形,由赛道各处的裁判执掌,各种旗语的具体含义如下:  
    绿旗:比赛开始时出示,表示热身圈比赛开始;
    黄旗出示后出示表示危险已经消除,赛场一切恢复正常,比赛可以正常进行。
    黄红条静止旗:表示路面有水或油,赛车容易打滑,应小心驾驶。
    黄红条挥动旗:警告车手路面湿滑程度较重,驾驶应格外小心。  
    白旗:表示在赛道上有赛会指定的车辆或行驶缓慢的赛车,提醒车手注意避让该类车辆,以免发生危险。  
    黄色静止旗:表示前面有危险,车手应减速。  
    黄色挥动旗:表示前面有危险,车手应减速行驶,此时超车视为犯规;如果车手在同一地方再次看见裁判挥动黄旗,应减慢车速并做好停车准备。
    蓝色静止旗:表示车后有其他赛车紧随,车手应提高警惕,但不必避让。
    蓝色挥动旗:表示紧随其后的赛车准备高速超越,车手应注意安全,但仍可按原路线和速度行驶,无需避让。
    黑、白对角旗:表示对车手缺乏体育道德行为的第一次警告,如果车手置之不理,则出黑旗与白旗取消其比赛资格。
    黑旗与白色数字旗组合使用:白色旗的数字显示该数字编号的车已被取消比赛资格,车手必须在下一圈进入维修站,并向大赛组委会报告。
    红旗:一般不挥动。一旦挥动该旗,意味着比赛暂停或提前结束。停赛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却不是按原来要求圆满地进行完毕而停止的。  
    黑、白格旗:表示比赛圆满结束。  比赛过程中,车手可以对裁判的判罚向组委会提出抗议,也可以记住犯规赛车的车号向裁判委员会反映。在赛后规定时间内,如果有人提出抗议,裁判委员会将根据有关规定展开调查,以正视听;如果无人提出抗议,比赛成绩将被正式承认。</P>
<P>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06:06 , Processed in 0.035942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