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献给凡凡——凡尔赛体系解体的几点原因

[复制链接]
灵杰 发表于 2005-6-17 17: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昨天凡凡和我探讨起凡尔赛体系解体的原因,一时也没有阐述清楚,今天在查阅一些资料之后,总结出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发出来供各位指正,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听听各位高人的真知灼见,将这个问题妥善解决。</P>
<>     1919年,一战结束后,以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为首的各大国召开巴黎和会,并签订《凡尔赛和约》,在此后10余年的时间内,在欧美建立以此条约为基础的凡尔赛体系。从根本上说,这个体系从一开始就是动荡的、不牢固的。从而就注定了它无法避免速亡的命运。</P>
<>      首先,《凡尔赛和约》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是强国意志的体现,充满了复仇和掠夺。巴黎和会在1919年1月18日开幕,这不但是1701年普鲁士王国的建国日,而且是在普法战争后,德意志帝国成立的日子。而且签订条约的凡尔赛宫是威廉一世皇帝的即位地。在这样一个日子,这样一个地点签订条约,其用意不言而喻,就是法国人意图雪耻,肆意羞辱德国人的做法。无疑加深了德国人内心深处的仇恨。同时还剥夺了德国的大量领土和资源,并严格限制德国军事和经济的发展。还要求德国人支付大量赔款,沉重打击了德国人的国力。在面临协约国不接受和约就入侵德国的最后通牒的情况下,德国人不得不忍辱负重,签订不平等条约,但复仇的种子已经悄然埋下,不稳定因素逐渐萌芽。

      其次,《凡尔赛和约》是维护大国利益的条约。尽管一些大战中被德国占有的殖民地取得民族自决和独立,但更多的殖民地则成为列强瓜分的目标。英国首当其冲,掠夺的殖民地最多。而法、日也不甘示弱,纷纷效仿。美国虽然没有参与其中,却以反共名义主导建立了国际联盟这个傀儡组织,意图指挥全世界。</P>
<>      再次,协约国之间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矛盾激化。同时战胜国,中国不但没有收回被德国占领的山东,反而被日本所霸占,激起了国内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其他国家也存在类似现象,无疑更使和约不得人心,而在英、法、美几个大国之间,在利益的分配上也有诸多摩擦,法国要求最大限度的制裁德国,而英美却意图用德国牵制法国。美国参议院也认为没有保障美国利益而拒绝了《凡尔赛和约》,而大国之间妄图用限制军舰吨位来平衡各国实力的做法无疑是滑稽的,只要有一国突破这个标准,其他国家也纷纷效尤,所谓条款便成了一纸空文。</P>
<>      最后,由于《凡尔赛和约》导致的民族问题也日益尖锐,纳粹主义开始抬头。虽然战后一些新兴国家纷纷独立,但由于划分的不合理,甚至强迫,导致一些民族被人为割裂,分散在不同国家,民族矛盾愈加明显。德国大片领土和居民被强行分割出去,以及大量不平等条款都激化了德国人民对和约的反感,从一开始德国人就强烈反对这一不公的体系。纳粹主义应运而生。早在和约签订后一年,也就是1920年,希特勒将狂妄的叫嚣“取消《凡尔赛和约》”和“一切日耳曼民族联合起来组成一个伟大的德国”的口号,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可以说,正是不平等的凡尔赛体系助长并推动了纳粹的产生、发展和壮大,最终将凡尔赛体系摧毁。可以说是自取灭亡。      </P>
<>     </P>
芦菔子 发表于 2005-6-17 1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部不平衡,挑起战争的因素又没有进行解决,又没有像二战那样彻底清除。</P><>(怎么不和我探讨~~~``)</P>
IPanzer 发表于 2005-6-17 1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拙见<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3.gif\" /></P><>凡尔赛和约中对德国的诸多条件实际上是比较容易就可以规避的,所以在当时德国国内并不是所有人都坚决反对和约的,秘密的重整军备进行的要比想象中的顺利,实际上不管是像克虏伯以及法本这样的发展战前工业,或者是钻凡尔赛条约的空子重整——尤其是海军——军备,都进行的很快。尽管协约国对此一直都并非蒙在鼓里。在1933年新政权玩了一系列和平演说的把戏后退出裁军协议以及国联,协约国方面也没能把握机会利用武装制裁摧毁该政权,这种协约国之间的深刻矛盾以及短浅的目光是凡尔赛体系的最大弱点。甚至在最后原本与法国结为反德联盟的波兰也轻易地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最终造成了凡尔赛体系最强大的支柱之一的法国立刻陷入了不利的境地。</P><>另外,实际上凡尔赛和约中裁军,领土割让以及赔款等条款并没有真正直接地影响到德国大部分民众,而共和国在如何处理或者说是规避条约方面的不妥当行为则负有比较直接的责任。对德国经济影响最大的是和约中的赔款问题,而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则不仅仅是协约国经济扼杀的单方面结果,魏玛政府没有通过增税来平衡预算,而是故意地使马克崩溃,政府以及陆军可以用一文不值的马克来付清战争债务,这固然对国家、军队以及私人企业摆脱战争赔款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同时德国民众对德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信任大打折扣,工资购买力趋于零。这点对于民族主义者以及反共和者挑起民众反抗情绪,推翻共和国继而威胁到凡尔赛体系的稳定影响深远。</P>
条顿之鹰 发表于 2005-6-17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记得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说
凡尔赛条约体系中经济条款特别愚蠢</P>
条顿之鹰 发表于 2005-6-17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从博奕论来解释
这很符合纳什所说的囚徒困境
laoqg 发表于 2005-6-18 1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拓展版的囚徒困境,囚犯不止两个,警察也不止两个,录口供的不止两个,判罪的也不止两个。本来,按照大众定理,经过多次博弈,合作才能实现共赢,但战胜国都希望自己能分到最大的一块蛋糕,希望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握住的手还想抽掉,贪婪种下的祸根。</P><>我觉得关键还是时间的问题,从一战结束后到二战开始前,这段缓冲时间太短了,欧洲的政治经济大环境不可能出现质变,意识形态也没有太大的改变</P>
kaffon 发表于 2005-6-19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凡凡是指凡尔赛???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3.gif\" />
maymayflying 发表于 2005-6-19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冤冤相报何时了?!
 楼主| 灵杰 发表于 2005-6-19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kaffon</I>在2005-6-19 8:51:00的发言:</B>
你的凡凡是指凡尔赛???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3.gif\" /></DIV>
<>凡涅特人</P>
齐柏林绿眼睛 发表于 2005-6-19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尔赛和约的极端苛刻,使一般的德国人也发出“宁可堂堂正正的死,也不被条约慢慢撕碎”的叫喊,德国的民族主义本来就没有低头,现在更加旺盛。在德国人看来,一战他们并没有输,而是犹太人的魏玛匆匆乞和,断送了前线将士鏖战的成果。当时如果再坚持哪怕10天,形势就完全不同了。德国军队退回国内,民众坚持要他们通过勃兰登堡门进入柏林,他们认为自己还是胜利者。</P><>魏玛共和国,一个巨大的错误。它匆匆而来,匆匆而倒,但是带给德国的创伤是巨大的。</P>
凡涅特人 发表于 2005-6-19 2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天啊,灵杰你竟然发出来了,实在太麻烦了,我其实只是随便问了一下<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3.gif\" /></P>
<>这是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考题,半个小时,写不出太多东西,实际上这个题目可以写一篇很长的论文的~~~~我的回答基本如下:</P>
<>任何国际体系的建立都要以实力对比现状为基础,在大国协调的框架内维持。在这两点上,凡尔赛体系都有致命的先天不足。首先,俄国在体系中缺席,美国仅作为“离岸的制衡者”存在;英法在战争中被极大的削弱;而作为体系对象国的德国在遭受分割、剥夺和限制之后仍拥有巨大的工业发展空间,并处于历史上最佳的地缘政治形势中(奥匈解体,俄国革命)。凡尔赛体的权力分配是违背这种实力结构的。其次,作为体系维护者的英法缺少协调行动的意志和决心。法国的削弱德国目标和英国的“扶德抑法”政策是冲突的,在赔款问题和20年代的欧洲安全问题上,英法的矛盾逐渐公开并激化,被德国利用一步步摆脱体系束缚。</P>
<>另一方面,凡尔赛体系缺乏道义基础。首先,它与其说肯定了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不如说是否定。在根据民族自决原则使大批东欧国家独立的同时,没有解决殖民地问题,并把大片的德国领土和德意志人居住的土地划到这些弱小的东欧国家中,这使德国得以以保护侨民的名义修改东部边界。更重要的,在德国人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P>
<>凡尔赛体系的失败在于不彻底</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0 0:00:03编辑过]
凡涅特人 发表于 2005-6-20 0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条顿:凯恩斯在1919年撰写了《和约的经济后果》,认为合约如果付诸实施,就会进一步破坏欧洲已被战争弄得支离破碎的经济结构。“凡尔赛条约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怎么用囚徒困境解释凡尔赛体系?请你详细说说</P><>其他几个问题: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是屈辱的,是德国人仇视的。有部分德国民众(包括相当的政界要人)认为德国并没有战败。停战的时候,德国军队还在法国的腹地,还有足够的战斗力,德国之所以成为战败国是“被人从背后捅了一刀”(指1918年的德国社会主义革命)。还有条约中的战争罪条款也是不公正的。一战的爆发是两大军事集团间之间的外交余地越来越小、军备力量不断累积的自然结果,把罪行推倒德国一国身上难以让人接受。(我个人同意德国不应承担一战的所谓战争罪)</P><>说魏玛共和国故意让马克崩溃是鲁尔危机的消极抵抗期间吧?我觉得这个政策还是有用的,至少挫败了法国的阴谋,也为德国修改有关赔款的条约规定创造了条件</P>
凡涅特人 发表于 2005-6-20 0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芦菔子</I>在2005-6-17 17:54:00的发言:</B>

<>内部不平衡,挑起战争的因素又没有进行解决,又没有像二战那样彻底清除。</P>
<>(怎么不和我探讨~~~``)</P></DIV>
<>
<>怎么敢劳您大驾</P>
IPanzer 发表于 2005-6-20 0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柏林政府支持鲁尔工人罢工,采取消极抵抗确实有他自己的企图,而且这种政策确实给政府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但是基层的人民群众确实破产了。沙赫特凭借其高超的金融才能利用了这一政策操纵通货,不仅带动了重整军备运动,而且促进了当时情况下很难想象的大批对外贸易,这一点不仅促进了希特勒的篡权,也为其上台后立刻开始的反凡尔赛活动提供了条件。所以这一政策既促进了德国摆脱凡尔赛体系的桎梏实现经济复苏,也促进了它本身政权的崩溃。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凡尔赛体系“扶持”的魏玛共和国,在后来同样是“被人从背后捅了一刀”的情况的同时,自己也捅了自己一刀
凡涅特人 发表于 2005-6-20 1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说得有理。不过这是魏玛共和国的内政问题啊</P><>补充:凡尔赛体系的不彻底,意思是对法国来说,这体系不足以毁灭德国;对德国来说,这是要推翻的屈辱,没有一个国家对它满意。而结构上的缺陷使体系缺乏自我调节的空间,对象国也没有合理的渠道表达合理要求,只能通过体制外手段解决</P><>另外,小国的安全利益是核大国捆在一起的,法国保证不了波兰不受侵犯,波兰只能倾向德国</P>
芦菔子 发表于 2005-6-20 1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魏玛共和国是个平衡不了自身矛盾的东西,所以注定东也不是西也不是的。</P><>虽然2战后被人yy为德国少有的民主时期。</P><>原来我也算大驾啊……</P>
凡涅特人 发表于 2005-6-20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那个时候不需要民主。民主意味着软弱和低效率
齐柏林绿眼睛 发表于 2005-6-20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强加的民主,少数人的民主!
条顿之鹰 发表于 2005-6-21 0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德国的超额通货膨胀</P><>用卡甘模型来解释比较好,曼昆的宏观经济学中给有比较详尽的解释</P><>另外可以看看杰夫里萨克斯的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第二十三章</P><>能够分析它的经济原因以及政治原因</P>
345543z 发表于 2005-6-21 1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条顿之鹰</I>在2005-6-17 22:30:00的发言:</B>
其实从博奕论来解释
这很符合纳什所说的囚徒困境</DIV>
<>哦 有限次 还是无限次?</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04:29 , Processed in 0.030862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