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排兵布阵问题重重,中场运转仍不理想

[复制链接]
krauser 发表于 2007-6-7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楼主的分析很精辟,赞一个!</p><p>谈谈我个人的观点:</p><p>关于边后卫与中场的临阵变化带来阵地战的机会。</p><p>我也赞同一部分人的观点,(呵呵,插个题外话,我觉得延森打wingback这个德国传统的位置是不是更合适他本人呢?)边后卫频频插上其实很平常,为了防止被防反,很多球队的做法是一边上一边下,比如延森插上时拉姆后撤,临时与大梅、模特形成前后站位的三后卫的防守阵形。</p><p>边后卫一旦拿球插上,关键就在中场球员通过临时变阵来呼应配合了。再以延森为例,他拿球插上之后实际就是一个SM,所以这个时候德国队中场队员就是五名,而中前场队员一定要配合延森的突破分球而跑位,故而希策必须向中间靠拢,其他的中场队员根据希策的跑位,为维持阵形相应的做位置上的调整(这个就看战术安排了)。我看的比较多的变化有以下几种:</p><p>*两名控制型中场(或者DM)中有一个前插入禁区。(德国队近期经常看到的)</p><p>*原先的两名sm左右换位,引起盯人防守混乱(丹麦队以前常用,罗梅达尔、格伦夏尔、约根森等人都是左右脚开弓的速度型选手)</p><p>*两名控制型中场(或者DM)中两人同时前插入禁区。(利物浦05年冠军杯决赛就使用过,当时哈曼、杰拉德同时插上,边后卫特劳雷补位)</p><p>*前锋后撤,吸引中后卫。(库兰依本场作掩护时~)</p><p>*SM斜插入禁区。(最典型的就是鸟岛曼联)</p><p>*部分球员插入禁区后反跑回禁区外,或者前锋自禁区内跑出禁区再返回。(技术流球队打顺风球时常用~)</p><p>*进攻队员向一侧靠拢,佯装呼应,吸引防守队员后,另一侧边后卫插上形成边路无人防守的情形下接球。</p><p>还有很多的变化就不一一说了。值得补充的是,因为后排球员的插上而引起中场变阵的战术,往往是多种战术叠加在一起使用的,比如两翼齐飞的同时,一个前锋后撤,另一个前锋埋伏禁区,同时本方CM插上。因此,说一千道一万,后排插上,队员阵形不断变化,最终目的就只有一个——撕开对方密集防守的阵形,从而打破僵局。</p><p>而此次不论是圣战还是斯战,不能说德国队面对密集防守没有变化,关键我觉得是球员之间的默契不够、传球质量不高。常常可以看到队员已经做出跑位来了,但是传球队员反应慢了半拍;又或是传球队员自认为送出了妙传,但是接应队员跑的方向不对路。有意思的是,不来梅在下半程的中场配合欠流畅和目前这两场比赛中国家队的表现有些微妙的相似之处呢(不知道弗林斯作何感想)~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赛季结束后的疲劳,有队员平日磨合时间不长,有俱乐部战术安排与国家队的差异,有队员伤病等等~</p><p>咳咳(阎XX主席状),目前国家队需要时间多多集训磨合培养默契和战术熟练度,部分球员也要及时地恢复联赛的疲劳,养好伤病准备继续投入战斗。总的来说,主教练执教没有什么问题,既继承了前任开创的良好局面,又发扬了他本人的执教风格,为国家队提拔了很多优秀年轻球员,并灌输以先进的足球理念;而队员们的态度也都很积极,精神面貌很好,同时全队上下也一如既往的斗志昂扬,作风顽强。我们期待着下半年国家队的昂首出线,期待着能问鼎欧洲冠军,同时也期望年轻队员能更上一层楼,为南非世界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祖国争光~</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7 17:41:37编辑过]
lutheraner 发表于 2007-6-7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Jansen助攻时往往牵制对方3名后卫,我认为很有效果
raulzt 发表于 2007-6-7 1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在实行双后腰打法后,巴拉克的作为全队的大脑调度、指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目前能胜任这个角色的,我本人认为也只有巴拉克、波罗其次是小猪!这三人同时缺阵,好像在国家队的比赛中还没有过(不能确定)。猴子哥有大将之才,传球和在边路的突然转向过人那一招都很有特点,但要他作为大脑指挥全队,确实不是他的特点!我想如果用铁锤和弗林斯打中路,猴子哥还是右路,骷髅或特罗左路,就是强攻两边效果可能会更好!!</p>
gemenlaoda 发表于 2007-6-7 1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队两边下底传中的质量还要提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7-2 18:58 , Processed in 0.024741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