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读书笔记:从“纠五代之弊”到“矫枉过正”》

[复制链接]
benet06 发表于 2012-12-6 12: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在生活馆发了关于“宋代民生”的读书笔记,其中有盆友提到,关于宋代民生艰难,赋税苛重,虽然民变频频,却为何酿不成致命的农民起义,进而亡于农民起义呢?这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咱们这些人探讨是可以,但指定是给不出太靠谱的答案来。。。

不过,本痞由此还是联想到了,关于有宋一代的时代精神问题。。。在此俺把以前整理过的一点读书笔记,贴这楼里,与盟友们一起学习交流。。。


 楼主| benet06 发表于 2012-12-6 12: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net06 于 2012-12-6 17:15 编辑


五代乱世,乃唐末藩镇之乱的变相延续,在短短的五十年里,中原更易了五个朝代,十三位君主,所谓“朝为盗匪,暮为帝王”,篡弑剧烈。非特国家的纲纪不存,社会上一般平民,也普遍缺乏民族国家与忠义观念。战争的残酷,民生的悲惨,使人但求苟全性命,顾不得道德操守。即便居于社会上层的知识分子,也多寡廉鲜耻,乃形成一种颓败的时代习气。。。

     宋朝建立以后,朝廷针对唐末五代的积弊,多管齐下,力纠其偏。在社会风气与道德人心方面,整饬教化、崇扬孔教,对唐末五代的颓败风气,大加矫正。所谓的理学,就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进而将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在思想层面,上升到了哲理的高度。。。

     从周敦颐、邵雍、张载,到程颢、程颐,再到朱熹,理学家们代代接力,融合佛、道思想,创造出新的儒教思想体系(理学)。他们将“天理”作为理学的最高精神本体(本体:就是派生并支配世间万事万物的本原),并且赋予这个“天理”以儒家特有的思想内涵:“三纲和五常”(君臣、父子、夫妇三纲;仁、义、礼、智、信五常)。按照理学的“天理”本体论来推论,人类自然也是由“天理”所派生并支配的世间一分子,“天理”所具有的内涵与属性,人类当然也与生具有,就是说所谓的“三纲五常”是人们与生具有的“天性”,只有遵循这种天性去为人处世,才是真正的明“天理”,否则就是“人欲”遮蔽了“天理”。。。

      朱熹还专门提出了具体的方法,来使人们的“天理”不为“人欲”所遮蔽。第一,是要“持敬”,“持敬”是理学的一种修养工夫,也可称为“收敛身心”、“心一境性”或“注意力集中”,在思考、学习和行事前,先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第二,是“道问学”,问学之道,千头万绪,从何入手?朱熹提出了所谓《大》、《中》、《论》、《孟》的四书之道,乃把儒家经学与明“天理”联系了起来。。。

     经由国家的提倡,理学思想的引导,历经百年的涵养,养成了两宋社会淳厚的民风,由读书人士大夫到一般平民百姓,大都能守礼义知廉耻,普遍具有忠孝节义的观念。有关忠臣志士(君臣之伦)、慈父孝子(父子之伦)、义夫节妇(夫妇之伦),是史不绝书。其后宋室虽亡,而民族正气不死,正是两宋数百年,理学涵育之功。此后的元、明、清,同样出于安定社会人心、稳固统治地位的需求,遵循并强化了理学的主导地位。。。




 楼主| benet06 发表于 2012-12-6 12: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net06 于 2012-12-6 17:19 编辑

凡事有利必有弊,理学弊端的滋生与蔓延,是伴随着其占据并主导思想界的整个过程的。任何思想或风气在取得长期独尊地位后,其最大的弊端莫过于使思想和行为僵化,僵化之后,原本用于纠前代之弊的一番美意,也难免要失之于矫枉过正了。。。

     日常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最为直接的文化标志,当年蒙元入主中原后,基本听由中土民众按本民族的传统习俗过自己的日子,并未强迫他们剃发改服,中土读书人也照旧能读中国书。蒙元在军政上征服了中土政权,但在生活方式上并未触动中土民众的文化认同。对于中土民众而言,经历了改朝换代的阵痛之后,基于理学所谓的“君臣之伦”的思路,在蒙元治下安身立命,相对尚能接受。。。

     然而数百年之后,满清的入主中原,其情形却与蒙元又有了大不同。清廷剃发改服之令,启动了“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强制程序。这直接触动了中土民众传统的文化认同,已不仅是民族间的冲突那么简单了。对于一般人而言,亡文化的痛苦较之改朝换代之变,更有切肤之痛。为抗拒文化沦丧,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反清浪潮,尤以江南为烈。顾炎武有“亡国”与“亡天下”之辨,认为保国是其君其臣之事,保天下则是匹夫有责。。。

     清廷的对策是双管齐下,一手血腥镇压反抗,一手则是沿袭明代的政策,倡导和利用已深入民心数百年的宋明理学,开科举利禄之途,以朱熹注解的《四书》作为科举经义,重点在于“三纲五常”,尤其强调“君为臣纲”,当君臣名分已定,民族与文化界限就不足以颠覆伦常纲纪了。。。

     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以“君臣之义已定”为由,借理学的纲常思想,要求天下人遵守清廷所代表的礼教秩序。。。

     既然人类也是由“天理”所派生并支配的世间一分子,那么此“天理”所具有的内涵与属性(三纲五常),自然也是人们与生具有的天性,只有遵循这个天性(三纲五常(包括君为臣纲))去为人处世,方才是明“天理”。。。

    随着清廷“双管齐下”方策的深入,反清运动渐趋消歇,唯在民间尚有天地会起事等余波,一般读书人与社会上层,则已僵化于“纲常名教”的理学教条里,而麻木了剃发改服的文化沦丧之痛。。。



相关阅读材料:
《中国通史》傅乐成
《宋辽金史》陈致平
《万古江河》许倬云
《中国佛教与宋明理学》陈远宁


最后声明:
本读书笔记,所援引的材料与观点均取自上述参考书籍,本痞不过是进行了一番综合与整理罢了。。。




小三 发表于 2012-12-6 13: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帝国要继续生存,则必须要矫枉
随之而来的是必然的思想僵化.
这是帝国要生存下去的根本矛盾.

帝国生存=思想僵化.
思想不僵化,帝国就生存不了.
每一朝代都在解决上一朝代的问题.但中国的根本问题就在于这个帝国制度
 楼主| benet06 发表于 2012-12-7 09: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今天回眸历史,整理这笔遗产,必须有一个扬弃的过程。。。

什么要发扬,什么要摒弃,就拿“三纲五常”来说,三纲之中的,君臣、夫妇两纲,应该摒弃,而父子一纲,只需保持父母抚养教育子女,子女孝顺敬爱长辈即可。。。

至于五常,仁义礼智信,作为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结合新的时代精神,予以发扬广大。。。

徐中约先生所谓:“既有中国传统特色,又融合西方现代文明。。。”,这个五四以来几代人的梦想!需要一代一代的后人们,梳理传统文化,学习西方文明,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直至步入康庄大道。。。



duxusheng 发表于 2012-12-7 10: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benet06 发表于 2012-12-7 09:29
所以说,今天回眸历史,整理这笔遗产,必须有一个扬弃的过程。。。

什么要发扬,什么要摒弃,就拿 ...

痞兄说的太深刻了,膜拜
 楼主| benet06 发表于 2012-12-7 12: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duxusheng 发表于 2012-12-7 10:48
痞兄说的太深刻了,膜拜


杜教主真要折煞本痞了。。。

俺前面说的不过是一些常理,一些前人的成说罢了,真正要顶礼与汲取的,是华夏文明的精华部分。。。

flyinnet66 发表于 2012-12-7 23: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benet06 发表于 2012-12-7 09:29
所以说,今天回眸历史,整理这笔遗产,必须有一个扬弃的过程。。。

什么要发扬,什么要摒弃,就拿 ...

你所说的无非是道德因素以及个人修养,前提条件是法治国家。没有法律空谈道德,只能是南辕北辙而已,就是当下的写照罢了。
 楼主| benet06 发表于 2012-12-8 08: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net06 于 2012-12-8 08:34 编辑
flyinnet66 发表于 2012-12-7 23:41
你所说的无非是道德因素以及个人修养,前提条件是法治国家。没有法律空谈道德,只能是南辕北辙而已,就是 ...



兄台主要不应该看俺怎么说,因为俺主要是在学习前辈仁人和有识之士的观点与理念。。。

就像徐中约先生代表五四以后几代人,说出的那句心声:“既有中国传统特色,又融合西方现代文明。。。”,这话里面明确指出,日后中国想要腾飞,必须具备的两翼:1、承继传统文化的精华   2、吸收西方制度文明。。。

此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制度文明固然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但仅有制度文明,失去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精神,就等于失去了咱们的中国心。。。 二者缺一不可,前进道路上,必须两手一起抓,两手硬,才会有真正属于中国的美好明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22 16:34 , Processed in 0.030705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