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nt size=\"3\">很难得能有机会讨论一下352这个阵型了,恐怕以后这种机会就更少了,因为后起的新生代球迷恐怕很少有机会仔细了解这个阵型了,就像我们对更加久远的阵型的了解,只能通过文献和资料而不可能有更切身的感受。</font></p><p><font size=\"3\">这个阵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原因恐怕很多,也许粗略的可以归结为足球打法的全球化吧。从博斯曼开始,世界足球整体的发展进程就被改变了,以往以国家风格为基础的联赛壁垒被打破了,大量外援进入了各个主流联赛,打法逐渐融合,联赛球队的风格被多样化,对每一支球队来讲,必须去适应外来球员的战术思想,也就是说,慢慢地,在德甲,352战术流畅运作的氛围被打破了,以往的培养体系也被打破了,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是德国足球很难适应的吧。</font></p><p><font size=\"3\">这一点也许从92那届德国队可以最清楚的看到,东德球员的加入,使球队难以适应,所以92德国队十分的尴尬,是一支貌合神离的球队,带着世界冠军的骄傲,踢起比赛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种生涩的感觉是福格茨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到了94他对球队的操控仍然有问题,虽然这时球员的整合已经比92好了一些。我始终认为90之后一直到98德国队都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实力大幅度下滑,虽然这个阶段两届世界杯都不成功,但都各有原因。</font></p><p><font size=\"3\">94年心态的调整以及对酷热天气的应对都有问题,实际上可以说对美国环境的准备不足。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巴西是在用德国的方法拿到了冠军,意大利也是用同样的方法进入了决赛:就是熬住炎热的天气,等待对方犯错或者是自己灵光一现。当马特乌斯罚入点球时,所有的德国球员都在考虑和意大利的半决赛了,就如同他们3:0领先韩国时那样,他们傲慢的认为已经可以考虑下一步了,在太阳的炙烤下,人的神经很容易进入半催眠状态,这自然要得到报应。实际上以当时的实力论,德国队可以走的更远,从人员上讲,完全够用,虽然已经有了一丝老化的现象,但这时并不严重,而且不少球员的状态极佳,这一点可以用96的胜利来印证,一支球队不可能在两年内大起大落。我想说的就是94没那么糟糕,只是一时不小心而已。不过这时候已经可以看出球队在战术层面上的隐忧,也许就是352的命门,当注意力不集中,步调不统一,体能不足时,球队容易陷入混乱。</font></p><p><font size=\"3\">如果把96看做是最后的辉煌,那么何以从96到98跌落的那么快就是一个很难解释的问题了,况且更令人不解的是在98之前和之后,多特蒙德和拜仁都以德国人为主的阵容达到了欧洲之巅的水平。从战绩的角度讲这很难回答。不过如果比较一下阵容可以发现一些端倪,在多特和拜仁起主导作用的人并未在98德国队中发挥作用,而且,如果我们拿出多特和拜仁教练的名字我们就应该可以的到答案了。希帅具有比福格茨更高明的整合能力,特别是对相对高水平球员的整合能力,在球员能力的发挥和状态的调节上他是最高手,这一点他比雷哈格尔更高一筹,可参见希帅上任前后的拜仁。</font></p><p><font size=\"3\">福格茨在这一点上就显得太平庸了,他始终驾驭不了埃芬博格和巴斯勒这种既有天赋又难对付的刺头,他也没有处理好马克之间的争端,而仅仅是试图回避掉让他更难掌控的前球队老大,将之暂时排除在外,而当萨默尔出问题时又只能来依靠他。这使得他在本来96很好的基础上没有走的更远,而是又缩了回来,重新回到了保守的路线。从他上任伊始新球员的融入就是个问题,他没有搭建好稳固而有活力的后场平台,并且激发球员在前场的进取心和创造力。这就是问题所在。</font></p><p><font size=\"3\">前几天有朋友讨论98的失利,的确很有悲壮色彩,其实那张红牌也实在有道理去质疑,起码可以说那直接改变了比赛的进程,如果预期的半决赛对手不是法国的话,这张牌出不出还真的就两说了,不过在人家的地盘,这事可以理解,也只能接受。不过我要说的是,虽然输得惨烈,但他们很男人,他们宁可被再多捅上两个窟窿也不愿向命运低头,这份勇气令人心醉,这是战士的死法。所以福格茨在这一点上值得称道,不辱自己钢铁卫的名头。</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回忆的事不说了,只说352。如果有朋友想了解一下这个阵型,老版本的CM是很好的选择。在CM标准阵型中有好几种变体,其实最符合德国队打法的是Sweeper阵型。一名SW拖后,他之前是两名盯人中卫DC,再前面一些是两名边卫DML和DMR,他们占据边路向中线更靠近了,比他们更靠前的是一字排开的三名中场都是MC,三人不存在前后之分,等分地占据中场中路,在前面是两名前锋。这个阵型在后来的版本中消失了,现在的FM里是没有的。其他的352阵型倒是保留了下来。这也是由于在球员位置属性上,SW基本已经消失了。 </font></p><p><font size=\"3\">可以说并非一字排开的三名中后卫和就是一字排开的三名中前卫是这个阵型最值得注意的地方。结合我们最最崇拜的90阵容我们可以看到德国队打的就是这个阵型。SW的拖后和两名盯人DC都是我们很好理解的了,关于谁插上的问题前面已经有朋友讲到,90是一个特例,其实我们可以认为奥根和布赫是双自由人,奥根只注重防守,攻上去之后他的确是在后面打着领带,布赫成了后场的自由人,他得到了最大的解放。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进入淘汰赛后马特乌斯将更多的精力用到了防守中,他向后更多的接应补位,这和小组赛是不同的。</font></p><p><font size=\"3\">三名MC分担整个中场的宽度,虽然边路是两名边卫的,但当他们没有上来时,或者只有一名边卫推上来时,这三名MC必须照顾整个中场,和其他352阵型不同的是,没有DMC和AMC之分,在防守型352里有DMC和两名MC,在进攻型352里AMC和两名MC。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这三名球员的要求是平衡或者全能,当然攻防会有所侧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小组赛有所表现的拜因没有出现在淘汰赛中,A穆勒也没什么机会。马特乌斯和哈斯勒是平衡型的典范,虽然他们的攻击实力都异常出众,另外的利巴为了保持攻击性。</font></p><p><font size=\"3\">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就是当三名MC无法照顾足够的宽度时,前锋要回撤,克林斯曼用他大范围的跑动做到了这一点,另外就是其实为了保持充足的灵活性,这时的德国队并不使用笨重的中锋,从主力克林沃勒尔到替补里德尔包括后来的基尔斯腾他们都是德式前锋的类型,能跑,灵动,射术好,适应性强。</font></p><p><font size=\"3\">由前锋的类型我们可以说一下德国队的进攻办法。由于不用维埃里和托尼这种塔式中锋,德国队并不期望将对手紧紧压缩在禁区里,靠传高球用中锋来砸开大门,事实上大赛这一点也是做不到的。主要的办法是,保持后场架子的稳固有序,用不断的传球来调整中后场人员的位置,使每个人都保持好位置和相互距离,MC中的一至两名配边卫以及一名前锋在某一侧进行突击,如成功则全体压上包抄,如不成则回传继续保持阵型寻求新的机会,这需要后场人员的长传调度,看准对方防线的破绽,一传出机会,94揭幕战入球马特乌斯的一传可称典范。</font></p><p><font size=\"3\">由于后场的架子摆得稳,向前传球的风险就比较小,可以做更多冒险式的穿透性直传,前锋可以大胆穿插,即使被断,逼抢的架子就在外面,对方反击的势头很容易被瞬间掐住,从而形成连续性的打击。这很像篮球比赛中,阵地进攻不成抢到前场篮板,然后继续进攻,再抢前场篮板,再进攻……全盛时期的德国队和拜仁经常造成这种局面,一次又一次连续不断的进攻,最终对手扛不住了。</font></p><p><font size=\"3\">也许全盛期的352就是这个样子,就目前来说,这个样子的足球已经踢不出来了,因为对手也不会允许。总的来说,可以认为世界足球的融合已经解决如何对付德式352的问题,因为现在国家队队友之间的熟悉程度恐怕还比不上和对手的球员,默契从何谈起?没有默契打什么352?找死吗?</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好久不写这么多了,挺过瘾的啊。</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 22:39:2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