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滇缅公路<br/>抗战爆发后,日军占领中国所有港口,堵死了国际援助中国的通道。国民党下令修建一条连接中国和缅甸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东起云南昆明,西出云南边境畹町与仰光公路相接,全长963公里)由20万劳工(绝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用双手修出来的。 <br/> </p><p>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惟一与外界相连的国际运输通道。这条通道的咽喉是怒江和澜沧江上的三座大型的钢索大桥,它们分别是惠通桥、昌淦桥和功果桥。 <br/> </p><p>1940年日本占领的越南,以越南为基地,用飞机轰炸滇缅公路全线。围绕着滇缅公路的控制权,在中国抗日战场的大后方,中日双方进行着对抗和僵持。<br/> </p><p>驻缅英军 <br/> 1942年元月底,日军出人意料地以18000人打败了30000人的英国部队,迅速攻下缅甸的第二大港口城市毛淡棉。在缅甸南部防守的英军溃不成军,仰光危在旦夕。这时,英国政府才紧急派员求见蒋介石,请求中国赶快出兵缅甸。<br/> </p><p><br/>中国远征军 <br/> 为了保障当时中国惟一有效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并援助新结成的盟友英国,1942年2月,蒋介石派出了他最精锐的部队,组成了抗战历史上著名的“远征军”。中国10万远征军入缅作战,战争跨越了抗日战争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到1945年1月27日结束。<br/> </p><p><br/> 国民党第200师 <br/>200师作为先头部队率先到达缅甸北部城市腊戌。此时前方传来战报:仰光陷落了,英国军队已毫无斗志,正大踏步向北部撤来。 一边是野心勃勃的日本军队在北上,一边是志在必胜的中国军队在南下,1942年3月29日,这两支军队</p><p>在仰光以北260公里的同古(现在叫做东吁)相遇了。</p><p> <br/> 日军第55师团 <br/>与200师对垒的日本第55师团第112联队,第143联队,拥有23000多人和强大的火力,而200师只有8000人左右,他们的重装备还远在腊戌。200师伤亡惨重,但仍然顽强抵抗,居然使第五十五师团久攻十多天而毫无进展。</p><p><br/>曼德勒会战 <br/>蒋介石在缅甸中部城市曼德勒以北约六十公里的眉苗召集中美英三国在缅甸的军事将领开会,制定了新的作战方案:组织在缅甸的中美英三国约20万大军在曼德勒与日军会战,从而一举消灭入侵缅甸的十万日军。 </p><p>然而,三月中旬,在右翼担任掩护任务的英军不打一声招呼就仓皇撤退。日军乘势占领了飞机场,切断了远征军的退路。200师并没有惊惶失措,而是继续顽强作战。戴安澜还立下遗嘱,准备与同古城共存亡。经过20多天的激战,200师与日军第55师团都已经精疲力竭。 <br/>新22师火速赶往同古,经过奋勇作战,虽然他们终于帮200师杀出一条血路,突围而出。但此时,200师这支最精锐的中国部队已经伤亡过半,元气大伤。 </p><p>这时,西线的英军又出了问题。英国人的行动导致了曼德勒会战成为泡影。</p><p><br/>戴安谰(猜测这是《团》里虞啸卿的原型) <br/>戴安澜作为200师师长赴缅参战,东瓜保卫战中戴安澜立下遗书:“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并宣布了如下命令:“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 <br/> <br/>1942年5月16日,大雨滂沱,戴部突遭日军重兵伏击,激战两天后,全师伤亡惨重,戴将军在一个小平山坡上指挥夺取敌军阵地时,不幸被敌军枪弹击中肺部,血流如注,由于无医无药,伤口发炎溃烂。5月26日,第200师进军至茅邦时,戴将军流尽最后一滴血,以身殉国,当时缅境无木棺,将军马革裹尸回国,年仅37岁。 <br/> <br/>美国政府为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1942年10月29日向其颁授懋绩勋章一枚,戴安澜将军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p><p><br/>东瓜保卫战 <br/>冬瓜(亦称同古)是阻止日军北侵的重镇, 3月20日,日军向驻守冬瓜的第200师各主要阵地发起了进攻。在十多天激烈的东瓜保卫战中,200师以少胜多,击毙敌军5千余人,取得了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 </p><p>美国政府认为,东瓜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蒋介石对此的赞誉是:“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英国的《泰唔士报》称之:“东瓜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 <br/> <br/>连日寇也不得不承认,冬瓜之战是缅战中“最艰苦的战斗之一”。<br/> </p><p><br/>腊戌 <br/>曼德勒会战成为泡影,中国军队只好后撤。当时的计划是把部队撤到离国境线比较近的腊戌,御敌于国门之外。在后撤的途中,远征军经常遭遇日军的伏击,200师也不幸走进了敌人的伏击圈,死伤无数。(师长戴安澜被一颗子弹击穿胸部,伤重不治,以身殉国) </p><p>日军56 师团的坦克部队抢先一步,突然出现在腊戌中国守军的面前。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日军很快就占领了腊戌。而腊戌的中国守军则蜂拥逃往国内。当时,腊戌火车站上美国援助的军火物资堆积如山全部落入敌手。 </p><p>日军占领腊戌后,切断了远征军的退路,并引发了极大的恐慌。这时,英军则不顾一切地向印、缅边界撤退。这样,缅甸的盟军崩溃了。英军迅速向印度撤退。而数万中国大军开始向密支那退却。<br/> <br/> <br/>野人山 <br/>野人山(克钦山)是密支那以北一片至今还是未被开发的原始森林。兵败“野人山”是一场震撼世界的悲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可能就是由此开始的故事)。 <br/> <br/>日军于 1942年4月28日偷袭腊戍成功,切断了我方后路,英军不顾一切地向印、缅边界撤退。这样,缅甸的盟军崩溃了。数万中国大军开始向密支那退却,但是密支那也很快失守了。 <br/> <br/>撤退<br/>在这场灾难性的国际大撤退中,中国远征军除了第90师、第96师、第200师、新28师、新29师的残余部队得以撤退回国外,归路被截断的其他几个师只好于5月15日通过胡康河谷的原始森林撤往印度,其中新编38师跟随英军撤入印度利多,保住了队伍。北撤的远征军残部进入克钦山,弹尽粮绝,饥寒交迫,在纵横千里、地老天荒的原始热带丛林中艰难跋涉,与野兽和热带传染病进行殊死的拼斗……这片地球上的黑三角,竟吞噬了无数远征军官兵!一个半月前出征时浩浩荡荡的10万之众,仅残剩4万多人,那6万人多数不是在战斗中死伤,而是在溃败中被俘虏、被炸死、被饿死和被传染病夺去生命。于是,缅甸全境沦陷。<br/> </p><p>驻印军 <br/>提驻印军就不能不提到孙立人. <br/>孙立人作为远征军第三十八师师长,参加缅战. <br/>曼德勒会战前夕。西线英军步兵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孙立人奉史迪威之命亲率113团星夜驰援,仅以不满一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十倍于己的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 </p><p>杜聿明 <br/>中国远征军第一路以罗卓英为第一路司令长官,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美国将军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 </p><p>1942年3月29日,自私自利的英国人抛弃了中国盟友,未打招呼就仓皇撤退,把同古的侧翼暴露给了日本人。第200师已在同古连续战斗12个昼夜,补给中断,而日军增援部队第56师团已到达同古附近,很快即可加入攻击,第200师有被歼灭的危险。杜聿明审时度势,决心放弃同古会战计划,令第200师突围,以保全战力,伺机再与敌决战。但史迪威坚决反对,仍坚持以不足的兵力向敌攻击,双方争执至闹翻。 <br/> <br/>第200师成功突出重围后,杜聿明令新22师在斯瓦河南北岸构筑逐次抵抗阵地,以掩护主力集中,准备平满纳会战。他制定的“利用隘路预设纵深阵地逐次抵抗优势敌人的攻击”的战术使新22师以不足万人的兵力,抗击日军2个师团近5万人的兵力半月之久,毙上日军4500人,而自己只伤亡1500人。至16日,我军安全进入平满纳既设阵地。杜聿明的成功指挥,达到了以少胜众、以劣制优的目的,创下了抗日远征史上罕见的成功战例。<br/> </p><p>惠通桥 <br/>1942年5月,日军攻入云南境内,一直打到怒江边的惠通桥西岸。5月4日,大批的难民从惠通桥以西源源不断地向大桥涌来,为夺取惠通桥,日军先头部队化装成难民,赶到离惠通桥不远的地方,中国军队并未发觉。巧的是,这时,从桥东来了一辆大卡车要逆行过桥,引起道路堵塞,宪兵便以“妨碍执行军务罪”把车主拉到河边,一通乱枪,将其打死。 <br/> <br/>当时,化装成难民的日军先头部队突然听到一阵枪声,以为中国士兵发现了他们,于是便从衣服里抽出枪来就打。中国士兵这才发现日军已经冲到了桥上,他们马上还击,但日军火力太猛,大桥眼看守不住了,于是马上点燃了事先在大桥上安放的炸药的导火索。日军见势不妙,就不顾一切地往桥这头冲来。 <br/> <br/>中国军队陆续赶来,在怒江东岸严密布防。怒江峡谷内挤满了日军和车辆。这时,峡谷上空突然飞来了一群轰炸机,这便是陈纳德将军所领导的“飞虎队”,他们对准公路上挤成一团的日军猛烈开火,摧毁了峡谷内几乎所有的日军车辆和重装备,并击毁了日军已搭设一半的浮桥。日军的冒险计划被彻底打碎,从此,中日军队隔江对峙,滇缅公路就此中断,直到两年后中国军队开始大反攻。</p><p><br/> 驼峰航线 <br/>随着惠通桥的炸毁,滇缅公路这条国际物资援助线被迫中断。但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援助没有就此中断,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不惜任何代价,开通到中国的路线。由于海陆已无通道,于是美国飞行员开辟了一个疯狂的飞跃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的航线——“驼峰航线”。 </p><p>“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500英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 <br/> <br/>“驼峰航线”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悲壮的空运。在长达3年的艰苦飞行中,中国航空公司共飞行了8万架次,美军先后投入冰机2100架,双方总共参加人数有84000多人,共运送了85万吨的战略物资、战斗人员33477人。单是美军一个拥有629架运输机的第10航空联队,就损失了563架飞机。而总在这条航线上,美军共损失飞机1500架以上,牺牲优秀飞行员近3000人,损失率超过80%!而前前后后总共拥有100架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公司,竟然先后损失飞机48架,牺牲飞行员168人,损失率超过50%! <br/> <br/>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时代周刊》这样描述驼峰航线:在长达800余公里的深山峡谷、雪峰冰川间,一路上都散落着这些飞机碎片,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这些铝片会在阳光照射下烁烁发光,这就是著名的“铝谷”——驼峰航线。<br/> </p><p> 反攻 <br/>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决定在中印缅战场反攻日军,夺回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供给线,并重组远征军战区,由陈诚任司令长官(不久卫立煌接任),节制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14个师,总兵力达16万余人。中国驻印军6万人于同年10月从印度阿萨姆省出发,反攻缅北日军,形成了三面包围日军的有利态势。12月,中国驻印军在于邦打响了反攻缅北战役的第一仗。 </p><p><br/>原始丛林 <br/>首战告捷后,驻印军进入林海茫茫的胡康河谷,缅北原始丛林。这是中国军队过去从未经历过的战场。而与他们对阵的将是日军精锐的第十八师团——以作战顽强、凶悍著称于日本全军。 </p><p>在山高林密中,重武器和美军在空中的打击都很难发挥优势,日军18师团在丛林里神出鬼没,顽强抵抗。但远征军凭借强大的火力和美军飞机随时提供的后勤支援终于在这年的春节前后陆续攻下泰柏加、孟关和瓦鲁班等据点。 </p><p>这一仗,日军第18师团几乎被合围,师团长田中新一靠钻地道才侥幸逃走。此举被日军引以为奇耻大辱。 </p><p><br/>腾冲 <br/>松山战斗的同时,进攻腾冲的部队过高黎贡山,向腾冲城挺进,付出的代价是有近3000年轻的军人长眠在登山途中。部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才逐渐打掉城市外围的敌人工事。依靠美军飞机日夜不停地轰炸腾冲城,直到把宽大的城墙炸出一个大的缺口,攻城部队才打进城里。在城里,几乎每一条大街和小巷都有过一场血战。当时大战过后,整个腾冲城仅剩下两座比较完整的建筑,一个就是腾冲的文庙。 </p><p>战后,腾冲军民在城东建设了一座“国殇墓园”,以纪念为光复腾冲而牺牲的第二十集团军的将士们。</p><p><br/>强渡怒江 <br/>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开始强渡水流湍急的怒江,进入高黎贡山地区,与驻印军对敌形成东西夹击的态势。由于事先进行了反复的演练,整个渡江行动非常成功,十多万大军过江,只有一名士兵不慎落水身亡。(除了小学课文中的《抢渡大渡河》,我能想到的就是孟良崮战役前的渡沙河。) </p><p><br/>奔袭 <br/>由于美军空降部队过于谨慎把大量部队用于侧翼防守,只有一个团进攻两公里之外的密支纳城。兵力太少,久攻不下,日军增援部队很快赶到,原先的突袭变成了强攻。盟军几度攻入城区又几度被日军逐出,形势非常危机。 </p><p>这时,在猛拱河谷苦战的中国军队再次创造奇迹,他们在缅北大森林中长距离迂回奔袭,绕到增援敌军的侧翼,突然发起强攻,先后拿下加迈、西通等日军据点,兵临猛拱河谷最后一个战略要地猛拱城。 </p><p>伤亡数字 <br/>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兵员为10万人,伤亡总数达6.1万人,其中5万人是在撤退途中自行死亡或者失踪的。 盟军伤亡及被俘约1.5万人。 </p><p>松山要塞 <br/>1944年6月1日,在美军大炮一阵猛轰之后,中国军队开始进攻日军的松山要塞。 </p><p>松山一段就是滇缅公路最险要的地段,只有拿下这一段,反攻队伍才能前进。但是日寇把松山掏空了,永久性工事就修筑在松山内,机枪口就在盘山道边,战士根本攻不上去。有一次上去400人,下来时已不到10个人。退下来的部队甚至能看到工事中的鬼子欢呼胜利大唱大叫。 </p><p>最后,美军顾问想了一个非常有杀伤力的办法:挖一条直通到松山主峰日军阵地的地道,用成吨的烈性炸药端掉日军。爆破非常成功。日军在这一据点的守备部队几乎全部被震死,剩下的其他据点又经过第八军将士十多天浴血奋战,在9月7日全部肃清。 <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0 13:23:0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