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我心目中的王维

[复制链接]
盖德·穆勒 发表于 2010-4-16 08: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小学刚一上学的时候,教室的墙上便挂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的条幅。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生阅历的逐渐累积;我越来越怀疑这句名言的真实性:为什么很多同学非常努力的学习,成绩却不理想;而有些同学虽然很贪玩,成绩却十分优异呢?”

因为课本只收录了爱迪生的这句话的前半句,后半句被社会主义教育家认为是消极,所以没有写出来。
盖德·穆勒 发表于 2010-4-16 08: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时期的每个执政者都会为了某些目的实行一些类似“愚化”的教育,这些教育在现在看来甚至有些可笑。
打个比方:小时候学习李白的铁杵磨成针,试想是真的吗? 天才的李白会干这个傻事吗?
这个故事和爱因斯坦小时候坐板凳的故事几乎如出一辙,让人忍俊不禁。
还有我们看抗战电影,双方弹尽粮绝刺刀见红的时候,小日本把弹药全部下完,而八路则经常聪明地留一些子弹,关键时候就崩他狗日的一下。当年看到这个场景忍俊不禁,小日本都是傻帽?
但是现在才知道,当时的非自动步枪,上子弹到拉枪栓到发弹,需要动用全身力量并且耗费几秒钟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次射击,试想这个时间里,敌人能刺我几刀?
当然电影是为了爱国宣传需要刻意愚化日本人,不过脱离了实事。
ReinholdYabo 发表于 2010-4-16 11: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是诗界里的潇洒哥..
[s:85]
才思枯竭 发表于 2010-4-16 12: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条顿之鹰 发表于 2010-4-16 12: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盖德·穆勒于2010-04-16 08:37发表的 :
“记得小学刚一上学的时候,教室的墙上便挂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的条幅。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生阅历的逐渐累积;我越来越怀疑这句名言的真实性:为什么很多同学非常努力的学习,成绩却不理想;而有些同学虽然很贪玩,成绩却十分优异呢?”

因为课本只收录了爱迪生的这句话的前半句,后半句被社会主义教育家认为是消极,所以没有写出来。

.......


我最早知道后半句是看中央六的电影爱迪生的预告,确实,没有那1%,你屁都不是
大雄 发表于 2010-4-16 13: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4-16 22: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盖德·穆勒于2010-04-16 08:37发表的 :
“记得小学刚一上学的时候,教室的墙上便挂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的条幅。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生阅历的逐渐累积;我越来越怀疑这句名言的真实性:为什么很多同学非常努力的学习,成绩却不理想;而有些同学虽然很贪玩,成绩却十分优异呢?”

因为课本只收录了爱迪生的这句话的前半句,后半句被社会主义教育家认为是消极,所以没有写出来。

.......

是啊,某些教育家最喜欢断章取义了。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4-16 22: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盖德·穆勒于2010-04-16 08:48发表的 :
每个时期的每个执政者都会为了某些目的实行一些类似“愚化”的教育,这些教育在现在看来甚至有些可笑。
打个比方:小时候学习李白的铁杵磨成针,试想是真的吗? 天才的李白会干这个傻事吗?
这个故事和爱因斯坦小时候坐板凳的故事几乎如出一辙,让人忍俊不禁。
还有我们看抗战电影,双方弹尽粮绝刺刀见红的时候,小日本把弹药全部下完,而八路则经常聪明地留一些子弹,关键时候就崩他狗日的一下。当年看到这个场景忍俊不禁,小日本都是傻帽?
但是现在才知道,当时的非自动步枪,上子弹到拉枪栓到发弹,需要动用全身力量并且耗费几秒钟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次射击,试想这个时间里,敌人能刺我几刀?
.......

所有的谎言最终都将被揭穿!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4-16 23: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ReinholdYabo于2010-04-16 11:31发表的 :
李白是诗界里的潇洒哥..
[s:85]

感觉李白好像是火星人啊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4-16 23: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才思枯竭于2010-04-16 12:36发表的 :

我是潇洒哥里的潇洒哥

呵呵,朋友比李白还自信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4-16 23: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条顿之鹰于2010-04-16 12:38发表的 :


我最早知道后半句是看中央六的电影爱迪生的预告,确实,没有那1%,你屁都不是

这个世界上,又有几人能有那“1%”呢?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4-16 23: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大雄于2010-04-16 13:04发表的 :
[s:69] 大师兄虽然不是学士,但师弟以为您胜过博士,,,不论如何,愿为德米解说,就是居士大德,远胜当下的博士百千万亿倍,,,

大师兄列举五大唐代骚客,,,师弟以为有五大德米,和那五位骚客有得一拼,,,


.......

哈哈,朋友总是妙语连珠啊!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4-17 01: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原创]德国足球心情日记(53)


       本文作者:王涣璋 愿与所有德迷交朋友,期待德迷朋友给我打电话或发短信,因为有时上班不便接电话,所以朋友们最好是给我发短信。因为有时因为工作忙,可能不能及时回复朋友的短信,但一旦有了空闲,我一定会回复的。我的手机号码是:15010112499。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我心目中的王维(五)》



                      《叹白发》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令我奇怪的是,在我看过的所有大陆出版的唐诗选集中,关于王维的作品介绍,竟然都没有涉及到《叹白发》这首诗。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在大陆的出版界,一贯遵循着偏唯物而弃唯心;重豪放而轻婉约;扬“积极”而抑“消极”的出版原则吧?

     《叹白发》这首诗,带有很浓的唯心、婉约和“消极”成分,因此不被选定也就不足为怪了。


      但是像这样一部重要的作品竟然被忽略了,又让读者怎么去全面地了解一个真实的王维呢?


       真是意识形态害死人啊!


       王维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即高中状元,后来又官至丞相,且生得俊美帅气,又才华横溢,诗文书画音乐无所不通、无所不精。真是完美的令人惊异啊!


       试问天下人,有几人能比得上王维,又有几人能不艳羡王维呢?


       和王维相比,他身上的长处我竟无一所有,自卑自怜地想要自杀。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然而,正如张爱玲所说的“人生如一袭华丽的旗袍,里面爬满了虱子”所形容的那样,人生在光鲜的外表之下,内藏着无尽的龌龊和苦难。


       除了真正的得道者,没有人能逃脱这一魔咒的,王维也不例外。


       在王维华彩的人生表面,隐含的是无尽的悲伤和哀怨。


       也许很多人都可能知道王维高中状元的荣耀,但却很少有人了解他为此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虽然王维同九公主之间的风流韵事我只见于野史,没有从正史中见到过。但我却相信这件事应该是真的。


       也许是受生活大环境的影响,我越来越感觉到:官方正史所记载的都是篡改歪曲的历史;真实的历史只藏在民间。


       一些野史记载:王维为了能当上状元,而去求助于权倾朝野的九公主。


        九公主一见王维,便被其品貌和才情所倾倒。顿时芳心大乱,欲念荡漾,诚邀王维与其行周公之礼。


       王维也许感觉这种事很龌龊,内心不愿意接受,但是他能拒绝吗?


       换了我和朋友们,又有谁敢说,自己有勇气、有定力去毅然拒绝呢?

       所以说,不要说这种事还只是猜测,就算是真的发生了,王维真的接受了,其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至少我自己不会因为王维有过这些轶事而改变对他的喜爱。


       最讨厌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们了。总是喜欢用礼教和所谓的道德来要求人们,一旦有人不合乎他们所提倡的礼法,便会被这些“正人君子”们一棒子打死。


       中国的礼教之严,其实是始于宋朝的。应该是兴盛于朱熹等人提倡的“明天理、灭人欲”之后。


       柏杨先生在其力作《中国人史纲》中曾对礼教有过记载和评价(大意是):

       朱熹等道学家们往往用冠冕堂皇的礼教去要求别人,自己却不能去实践。


       就连礼教的始作俑者朱熹也做不到。他一方面在公开场合中大肆宣扬“明天理、灭人欲”;一方面却在暗地里荒淫——朱熹不仅要“伺候”自己的结发妻子,还和别的官员争美妓来享用。这叫什么灭人欲啊?(最后这句反问的话是我自己加的)


       我觉得柏杨先生说的应该是史实。

       朱熹这种人,就是“当婊子立牌坊”的典型。


       我写杜牧的风流,并无一点儿嘲笑和鄙薄之意。我之所以写这些,只是想向朋友们展示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杜牧。


        而令人敬佩的是,杜牧对自己的行为,丝毫不加以掩饰,甚至还写进自己的诗作中,就凭光明磊落这一点,杜牧这个人也值得交朋友。


       起码要比朱熹这种“伪君子、真小人”、“伪道学家”们强一百倍!


       在唐朝,对生活作风这一问题应该是比较宽容的,无论是对于男人,还是女人。


       比如武则天公然养很多男宠,号称“面首三千”,这已是朝野公知的事了,但这好像并不影响武则天做皇帝。


       大概在唐朝,很多有权势的女人也都有养面首的嗜好。可能在当时,有钱有势的女人养男宠,就像当前很多女富豪开宝马香车一样正常。


       所以说,九公主一看到王维,就发情,似乎也是一件很可能发生的事了。


       而王维最后委身于九公主裙下,似乎也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了。


        然而,人总是有羞惭心的。人的羞惭心,似乎越是在大知识分子身上,表现的越明显。


       不可否认的是,这件事会在王维的心中留下极深的阴影,甚至笼罩其一生。


        当然,王维和九公主之间的暧昧往事,只是我个人根据野史的推断,至于是否属实,我还不敢确定。朋友们最好就当做一件故事去听罢了。


       但是哪怕这件事的确是真的,也丝毫不会影响王维在诗歌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不会改变王维在我心中的光明形象。



       还有一件王维的“伤心事”,却的的确确是真的了,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有详实的记载。

       如果明天有时间的话,我会接着写这件事。


         
盖德·穆勒 发表于 2010-4-17 09: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连礼教的始作俑者朱熹也做不到。他一方面在公开场合中大肆宣扬“明天理、灭人欲”;一方面却在暗地里荒淫——朱熹不仅要“伺候”自己的结发妻子,还和别的官员争美妓来享用。这叫什么灭人欲啊?(最后这句反问的话是我自己加的)”

无独有偶的是,写下天下第一情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也成为历史上始乱终弃的典范,不得不说感情是命运一种无奈的嘲弄。
盖德·穆勒 发表于 2010-4-17 09: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王维的伤心事
大雄 发表于 2010-4-17 09: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AjaxSect 发表于 2010-4-17 21: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AjaxSect 发表于 2010-4-17 21: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大雄 发表于 2010-4-17 21: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AjaxSect 发表于 2010-4-17 21: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12 12:25 , Processed in 0.031062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