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科学与技术

[复制链接]
 楼主| 思维的民族 发表于 2008-1-25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德国巴斯夫公司同中国开展植物生命技术科研合作</strong></p><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p>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www.faz.net)1月24日报道:巴斯夫植物科学分公司(BASF Plant Science)和中国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已签订协议,决定在植物生命技术领域开展科研和技术合作。这是巴斯夫公司下属的生物科学公司首个同中国合作项目,研究重点是如何提高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的产量。 <br/><b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p>报道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发现了一组能提高粮食作物产量的基因。根据双方合作协议,中方将在把该基因技术转让给巴斯夫之前,对之作进一步研究,巴斯夫拥有该基因技术在中国以外的研发和向市场推广的权利,在中国的市场化运作权归北京科研所。 <br/><br/>巴斯夫植物科学公司经理汉斯&#8226;喀斯特(Hans Kast)表示,亚洲地区在植物生命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今后该公司还将在该地区进一步拓展合作关系。</p>
 楼主| 思维的民族 发表于 2008-1-25 2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style14\" id=\"Title\" twffan=\"done\" name=\"Title\"><strong>科技部与德国交通部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合作</strong></div><div class=\"style14\" id=\"Title\" twffan=\"done\" name=\"Title\"><strong></strong></div><div class=\"style14\" twffan=\"done\" name=\"Title\">近日,德国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部(以下简称德国交通部)大气与环境保护、能源政策处处长Dr. Martina Hinricher等一行三人来科技部访问,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有关同志会见了Dr. Martina Hinricher处长一行。<br/>    </div><div class=\"style14\" twffan=\"done\" name=\"Title\">会上,双方认真回顾了中德可再生交通能源的合作进程,充分肯定了已经取得的合作成果。针对目前正在推进的合作项目,中方建议中德双方的工作重点应当进一步明确,集中力量确保双方在“上海千辆柴油轿车”示范项目、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合作等领域的工作进展,落实2007年8月万刚部长访德期间与德国交通部长共同发表的促进柴油车和氢能领域合作的联合申明。双方还就下一次指导委员会会议、氢能研讨会及清洁柴油研讨会的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br/>    </div><div class=\"style14\" twffan=\"done\" name=\"Title\">中德可再生交通能源合作始于2003年。当年12月1日,中国科技部与德国交通部共同签署了《在新的可再生交通能源应用领域合作备忘录》。在此框架下,双方政府组织各自国内的企业与研究机构在公路交通领域就改善能源效率、加强新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合作。 <meta name=\"ContentEnd\"></meta></div>
 楼主| 思维的民族 发表于 2008-1-26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不再需要充电电池 德国科技大突破</strong></p><p>受够了<font color=\"#000000\">手机</font>老是在聊得正高兴时突然没电吗?<font color=\"#000000\">电池</font>需要充电时,又老是找不到电源吗?德国科学家已发展出一种革命性的新电池,号称永远都不需要充电。<br/> <br/><strong>新类型无机离子导体 </strong><br/><br/>手机、笔记型电脑和iPod等三C产品,都是利用充电式锂(离子 )电池供电。不过,德国科学家已经发展出一种新类型无机离子导体(inorganic ionic conductor ),其结构类似一种名为“硫银锗”(argyrodite )的矿物。<br/><br/>在发表于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杂志”(Angewandte Chemie )的研究报告中,戴瑟洛主持的西根大学研究团队指出,他们制造的人造硫银锗是由锂、磷、硫磺和溴原子组成,经研究证实其电荷传导性最佳。<br/><b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p>在离子导体中,电荷并非如金属一般是以<font color=\"#000000\">电子</font>形式传送,而是以带电粒子的形式传送,最典型的就是锂离子。这类电荷传送需要某种物质配合,好让锂离子能尽可能地自由移动。<br/><br/>在敏斯特大学科学家协助下,西根大学团队开始研究一八八五年在德国弗莱堡附近发现的矿物:硫银锗,这是一种内含银、锗和硫磺的矿物,其中银离子的活动力极强。<br/><br/>刊登在physorg.com网站上的研究报告指出,硫银锗的个别成分可在不改变其基本结构的情况下,为其他原子所替代。戴瑟洛团队将硫银锗加以变造,以锂取代银,磷取代锗,部分硫原子则由卤化物(氯化物、溴化物或碘化物 )替代,产生与硫银锗类似的结构。<br/><br/>观察其晶格(crystal lattice ),磷、硫磺和卤化物原子采取一种稠密的四面体封包排列,锂离子会扎实地填补其间缝隙。报告指出,锂离子可在缝隙之间“跳跃”,锂离子能够自由运动表示这种人造硫银锗具有高离子传导性,而内含溴的结构又是锂离子在已知硫银锗中,拥有最高离子传导性的代表。</p>
 楼主| 思维的民族 发表于 2008-1-26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环保]:德国电池新产品 加速电动车研发</strong></p><p>德国汽车向来以性能、速度和高油耗量闻名,但最近有一家德国公司研发出全新的锂电池薄膜,可望带动电动车的研发速度,让全球消费者能够提早与零废气排放量汽车见面! </p><p align=\"center\" style=\"WIDTH: 98%;\"><img alt=\"图1(图)\" src=\"http://www.cheshi.com.cn/news/images/54950/54993_1.jpg\" border=\"0\" twffan=\"done\"/></p><p><br/>    多年来电动车一直面对许多需要克服的技术挑战,研发人员试图找出解决电池过重和加快充电速度的方案。近来电池的重量在日本车厂丰田和法国科技公司的努力下已经获得改善。现在德国科技公司Li-Tec表示,他们研发出的电池“比丰田研发出的电池减少30%的使用空间”,同时“在与法国电池同样重量的情况下行驶距离多出三倍”。<br/>    <br/>    Li-Tec的负责人Tim Schaefer表示,他们所开发出的电池将为生产电动车打下坚固的基石,并能提供良好的性能表现。此外德国汽车零件商Bosch也指出,Li-Tec的研究为电动车带来了美好的未来。Li-Tec的合作对象包括Bosch、BASF以及德国车厂大众,这个合作关系已维持两年。</p>
kay 发表于 2008-1-26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离子导体那个为什么不用充电?</p>
 楼主| 思维的民族 发表于 2008-1-29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kay</i>在2008-1-26 17:06:00的发言:</b><br/><p>离子导体那个为什么不用充电?</p></div><p>人造硫银锗是由锂、磷、硫磺和溴原子组成,研究证实了其电荷传导性最佳</p>
Rammstein.de 发表于 2008-1-29 1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德国申请了这一专利</p><p>估计赚钱要赚疯了</p><p>还是那句话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
 楼主| 思维的民族 发表于 2008-2-1 0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2008年德国将加大对科技研究和开发的投资力度</strong></p><p>据德国《商报》近日消息(<a href=\"http://www.handelsblatt.com\">www.handelsblatt.com</a>),2008年德国预计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将第一次达到550亿欧元。这是德国科学基金联合会(Stifterverband der Wirtschaft fuer Wissenschaft)最近根据德国企业的计划数据所做出的预测。2007年德国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仅接近于490亿欧元,具体的数字将于本周四(1月31日)由德国德国科学基金联合会公布。 <br/><br/>德国联邦研究部部长莎万(Annette Schavan)最近也向外界公布了该部推出的“65亿欧元科研发展计划”,她希望这些科研项目能和德国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当企业从国家拿到1欧元的资助时,将来要尽可能的交给国家5个多欧元的税收。 <br/><br/>德国政府计划,到2010年,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但是,从2000年以来,德国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仅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2.5%,其中三分之二的经费来自德国工业界,三分之一的经费来自德国政府。</p>
 楼主| 思维的民族 发表于 2008-2-2 1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德国科学家发明新型人工呼吸技术</strong></p><p>据新华社讯 德国科学家日前发明了一种新型的人工呼吸技术,该技术可通过调节病人每次呼吸所需压力的变化,更有效地改善病人的呼吸状况。<br/>  </p><p>据报道,这种呼吸模式被称为“无序呼吸”,由德国德累斯顿科技大学的科研小组发明。科学家设置了一个平均空气压力值以足够支撑病人的呼吸压,并在此基础上,借助于一个名为“noisyPSV”的电脑软件,调节每一次病人呼吸所需的呼吸压力以及空气含量,从而更好地改善病人的呼吸。<br/>  </p><p>实验证明,这种新型的呼吸技术,不仅能让病人呼吸更加舒适,还能改善病人肺部空气的吸收和排放。 </p>
 楼主| 思维的民族 发表于 2008-2-2 1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font color=\"#21447d\">德国科学家发明新型传感器 能够感知眼底的压力</font></strong></p><p>传感器能监控产品生产过程、发现航天器外壳微小破损、甚至确定洗衣机内衣物多少。而在将来,它们能被用于人体组织,在眼睛、膀胱和大脑压力过高时发出警报。<br/><br/>如果眼部压力过高,神经纤维就会死去,从而导致视场损失甚至失明。由于眼内压力升高(青光眼)通常没有疼痛感,因此一般诊断得较晚,并且这类病人常在老年期发展为白内障。<br/><br/>这种情况下,医生通常移除病人晶状体,然后植入人造晶状体。为避免神经纤维进一步损失,病人需要通过药物对眼内压进行尽可能精确的调节。不幸的是,药物作用下压力还是会变化,因此病人需要定期检查,并不断调整药物剂量。</p><p style=\"MARGIN: 0px;\">由德国Duisburg的Fraunhofer微电子电路和系统IMS研究所科学家发明的一种传感器能使病人不再需要定期接受医生检查。IMS生物混合系统主任Thomas van den Boom说:“我们在人造晶状体内植入了2.5x2.6mm的传感器。这不会损伤病人视觉。”    <br/><br/>传感器上下部由电极构成:上部电极柔韧,下部则较坚硬。当眼内压上升时,上部电极向内推入,减少电极间距离,导致电容增加。<br/><br/>利用一个微小天线,传感器将压力数据传递给特制镜框,病人就可通过辅助装置看到压力数据是否达到临界值。眼镜内的天线通过电磁场供给传感器所需能量。Van den Boom说:“能量需要被控制在最小,所有部件只在需要时开启。”<br/><br/>目前这一技术正在接受临床测试,可望在2-3年内投入使用。除了用于眼睛,它还可以植入大腿或上臂血管来监测高血压,并为颅内压过高和失禁病人带来帮助。</p>
 楼主| 思维的民族 发表于 2008-2-2 15: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德国科学家发明OLED 窗户将可变成高清电视</strong> </p><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p>时报综合报道 将来家居住所的窗户都可以变成高清电视机!挂墙式超薄等离子显示屏幕代表当今显像技术的极致,但拜德国科学家发明的“透明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所赐,任何透明玻璃在两年内都可变成解晰度更高的显示屏,汽车挡风玻璃更可变为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显示器。<br/><br/>德国弗劳恩霍弗研究所研究员研发的透明OLED,把显像技术带往前所未见的领域。研究所物理学家韦德尔以过电的“金属氧化物”涂层代替传统电极,这样,任何透明平面都可变为显示器,韦德尔声称,其解晰度比一般显示器高60%,新技术可望在两年内面世。</p>
 楼主| 思维的民族 发表于 2008-2-4 0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中德能源与气候政策展望” 可再生能源与能效大会在京召开</strong></p><p>2008年1月31日,“中德能源与气候政策展望”可再生能源与能效大会在京召开,此次大会是由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与核安全部(以下简称德国环境部)组织召开,旨在加强中德两国在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方面的合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建设部、能源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煤化工研究院、中国节能协会、可再生能源协会等部门和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德方参会代表包括德国环境部、德国经济合作部、德国工业联合会、德国可再生能源联合会、德国能源机构(DENA)、德国船级社、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中德商会、西门子公司、恩德公司、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等,共计约200人参加了会议。能源局副局长吴贵辉、德国环境部部长西格玛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br/>    </p><p>吴贵辉在致辞中指出,随着全球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政策措施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预计到2007年底,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 42亿千瓦,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0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系统安装量可超过1.1亿平方米,太阳能光伏系统的产能将达到2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将达到300万千瓦。德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德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希望两国进一步加强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特别是风能,包括技术研究、设备认证、人才培训、政策信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br/>    </p><p>西格玛在致辞中指出,全球工业化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必须寻找解决能源的新途径。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即可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又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德国通过提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降低了能耗,改变了能源消费方式。2007年,德国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占到电力总消费量的14.3%,可再生能源热能占到热能总消费量的6.5%,可再生能源燃料占到燃料总消费量的7%,到2020年,德国将减少40%的二氧化碳排放。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进行节能减排,修订节能法、制定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对提高能效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进一步加强中德在可再生能源和能效领域的合作,并将中德的合作稳定持久的开展下去。 <br/>    </p><p>研讨会围绕两个主题: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交流讨论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并网、融资问题,生物质项目的标准和认证问题,太阳能制冷、供热问题,研讨会上德方专家还介绍了将在中国采用德国技术建造第一个槽式聚光太阳能电厂;在能源效率方面,交流讨论了建筑节能、工业节能、洁净煤利用、碳捕获和封存利用、铝制业中的提高能效等问题。通过这次研讨会,中德双方加深了彼此对两国可再生能源和能效发展的了解,对促进两国在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方面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p>
雅利安人 发表于 2008-2-4 1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中国只有和德国合作,才能真正落实节能减排</p>
 楼主| 思维的民族 发表于 2008-2-10 1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德国科学家研发出超低脂肪香肠</strong></p><p>德国研究人员最近研发出一种超低脂肪含量的香肠,这种香肠的脂肪含量从通常的25%至40%降低到2%,已经是肉类脂肪低含量的极限。 <br/><br/>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报道,这种超低脂肪香肠由德国巴伐利亚州明德海姆肉商波伊恩特尔与德国著名的夫琅禾费研究所共同研发,研究成果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兴趣。 <br/><br/>这种香肠看上去、闻起来跟普通香肠别无二致,吃起来味道和意大利的沙拉密香肠非常相似,但手感较软。 <br/><br/>波伊恩特尔说,发明这一低脂香肠是受客户的启发,由于越来越多的女性顾客经常抱怨香肠的脂肪含量太高,于是他决心来一次彻底的“香肠革命”。 <br/><br/>虽然现在市场上已有脂肪含量较低的香肠片,但是大部分低脂香肠的脂肪含量仍在10%到20%之间。降低香肠脂肪含量的做法一般是添加家禽肉,波伊恩特尔却是利用天然的猪肉及牛肉制作低脂香肠。他对肉类进行了细致的纤维分解,除去肉类本身的肥肉、肉皮或软骨,取而代之的是水。 <br/><br/>德国促进健康与饮食研究中心的营养专家诺特曼认为,超低脂肪香肠新技术开创了一个新纪元。但低脂香肠仍存在一个缺陷,那就是不能暴露在空气中,因为香肠中的水分在高温下容易蒸发,这意味着这种低脂香肠比普通香肠脱水速度更快。</p>
 楼主| 思维的民族 发表于 2008-2-12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德国科学家发明“酶马达” 有望应用于体内纳米机器构建</strong></p><div twffan=\"done\">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利用纳米机器人进入人体,进行健康检查、疾病诊断和治疗,例如精确定位消灭癌细胞,清除血管内有害堆积物等等[1],仍是一个诱人的梦想。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这个梦想的实现,最近德国科学家关于纳米尺寸“酶马达”的研究成果使这个梦想离实现又迈进了一步[2,3]。</div><div twffan=\"done\"></div><div twffan=\"done\">德国Groningen大学有机合成化学专业Feringa教授研究小组,首次设计制造出以人体内葡萄糖为燃料的“酶马达”,并成功用于驱动碳纳米管的移动。这种“酶马达”具有纳米级的尺寸,有望作为体内纳米机器人的驱动装置。该项研究成果为设计构建,以可再生性物质为燃料的,人体友好的功能性纳米机器开辟了道路[2]。</div><div twffan=\"done\"></div><div twffan=\"done\">人体内广泛存在着蛋白质构成的分子马达,在细胞内输送、细胞分裂、肌肉收缩等很多生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在近代,特别是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在认识研究分子马达的基础上,有可能模仿这些人体内精巧的微型马达,制造出功能强大的纳米机器人。这些纳米机器人潜在用途广泛,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应用于人体,来实现一些常规诊断、治疗手段不能达到的目的。目前,很多科学家热衷于设计发明以光能、化学燃料为动力的人工纳米机器,并希望能应用于体内[3]。</div><div twffan=\"done\"></div><div twffan=\"done\">Feringa教授研究小组发明的这种“酶马达”是酶修饰的碳纳米管生物杂化系统(biohybrid system)。它主要通过联合使用两种酶——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以人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glucose)为原料,氧化生成过氧化氢,再进一步催化使其释放出氧气,当气泡破裂时便可以驱动负载着酶的碳纳米管进行移动。过氧化氢已被证明是一种很有潜力应用于微型马达驱动的化学燃料。但是过氧化氢具有活泼的反应性,大大限制了其实际使用。Feringa研究小组则希望通过联合使用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作为纳米机器的“发动机”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人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可以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下,结合氧气转化为葡萄糖酸内酯,同时生成过氧化氢;然后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下,可以使过氧化氢高效地分解为水和氧气,如下所示:</div><div twffan=\"done\"></div><div twffan=\"done\">葡萄糖 + 氧气 → 葡萄糖酸内酯 + 过氧化氢 (葡萄糖氧化酶催化)</div><div twffan=\"done\"></div><div twffan=\"done\">过氧化氢 → 氧气 + 水 (过氧化氢酶催化)</div><div twffan=\"done\"></div><div twffan=\"done\">整个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消耗的氧气大于最后生成的氧气。但是在葡萄糖氧化酶周围聚集着生成的过氧化氢,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在酶催化下,短时间内释放氧气,就会形成气泡;当气泡破裂时便可以推动负载着酶的碳纳米管移动。这种“酶马达”使用人体内普遍存在且性质稳定的葡萄糖为燃料,代替了性质活泼的过氧化氢,既可以使纳米机器在体内作业时方便地获取燃料,而且这种燃料足够惰性安全。他们研究发现碳纳米管的移动受到“酶-碳纳米管复合物”的整体形状影响,并且与酶在碳纳米管上固定的部位也有关系。虽然目前这种“酶马达”驱动的碳纳米管移动规律还没有被研究透彻。但是研究者相信,随着在纳米尺度上精确定位修饰的技术不断提高,完全有希望通过合理设计制造出符合要求的纳米马达,并应用于实际。</div>
雅利安人 发表于 2008-2-16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超低脂肪含量的香肠好啊</p><p>害怕肥胖的人可以多吃了</p><p></p>
leopard2 发表于 2008-2-18 1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科学真的很强大.
 楼主| 思维的民族 发表于 2008-2-18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font color=\"#990000\">德国研究人员研究出象废纸一样可回收新型塑料</font></strong></p><p>德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了像废纸一样可以回收利用的新型塑料。</p><p>这种新型塑料以苯乙烯和丙烯酸盐单体的聚合物为基础,加入羧基基团令分<br/>子链静电键合,使其成为可以回收的材料。<br/>  </p><p>据报道,新型塑料可被轻易分解。把用这种塑料制成的购物包装袋洗净,用<br/>1%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其中的聚合链分解,把羧基基团转化为聚合盐,塑料就可<br/>溶解。多次过滤提纯之后,该材料就能符合与食品直接接触的要求。如果加入一<br/>种弱酸,该材料还可以重新加工成包装袋。<br/>  </p><p>报道说,夫琅禾费加工工艺与包装研究所参与了这种新材料的开发,开发费<br/>用约为1.5亿美元。</p><font></font>
 楼主| 思维的民族 发表于 2008-2-18 2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德国发明出人造眼 让失明者重见光明</strong></p><p><font face=\"Courier\">德国科学家日前已经研发出一种能够让失明人士重新看见的人造眼,而且他们正准备将这种人造眼移植到一名病人身上。<br/></font><span class=\"px14\" twffan=\"done\"><br/><font face=\"Courier\">来自德国亚琛大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部城市)的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制成了这样一对假眼。这一对假眼上安装了微型的摄像机</font><font face=\"Courier\">,同时还有一个编码器将信号输送到假眼后面的传输器上。研发人员相信他们能够让原来失明的人再次看到这个美好的世界。</font><p><font face=\"Courier\">项目领导人威尔福里德教授称,植入假眼后将会使使用者认清物体的轮廓,同时也能够分辨出黑白,以及不同光线阴影之间的区别。</font></p><p><font face=\"Courier\">这一研发最开始是为了让那些天生患有色素性视网膜炎的患者能够重见光明。色素性视网膜炎是指那些逐渐对光敏感度消失的人。</font></p><p><font face=\"Courier\">但是科学家们希望在满足最初的设计要求之后,这一装置也能够让那些因为其它原因而失明的人再次见到光明。而且科学家表示,这种假眼将会在5年内推向市场。 </font></p></span></p><p><font face=\"Courier\">项目领导人威尔福里德教授称,植入假眼后将会使使用者认清物体的轮廓,同时也能够分辨出黑白,以及不同光线阴影之间的区别。</font></p><p><font face=\"Courier\">这一研发最开始是为了让那些天生患有色素性视网膜炎的患者能够重见光明。色素性视网膜炎是指那些逐渐对光敏感度消失的人。</font></p><p><font face=\"Courier\">但是科学家们希望在满足最初的设计要求之后,这一装置也能够让那些因为其它原因而失明的人再次见到光明。而且科学家表示,这种假眼将会在5年内推向市场。 </font></p>
leopard2 发表于 2008-2-19 1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造眼太神奇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0 00:26 , Processed in 0.029856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