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公告]德国将独自实施探月计划 未来5年内重新成为世界顶级太空强国

[复制链接]
日耳曼尼亚 发表于 2007-10-17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德国航空工业概况</p><p>发展简史</p><p>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就建立了自己的航空工业,当时有15家飞机制造工厂。1914年,生产军用飞机1384架,发动机848台;1918年,生产飞机达14000架,发动机15500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虽然凡尔赛和约规定不允许德国制造飞机,但德国实际上并未停止飞机的 <br/>研制与生产。 </p><p>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时,德国航空工业作为军事工业发展很快,曾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工业之一。各种飞机的生产数量一增再增:1939年为2518架,1940年为10247架,1941年为13005架,1942年?5574架,1943年增加到24947架,1944年达40288架,在1945年战争结束前还生产了7570架。在1933~1945年间,德国航空工业直接从业人员曾达110万人,加上转包工厂的从业人员共约200万人。其间共研制了9种军用飞机,有些飞机的性能达到当时世界最先进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分成联邦德国(西德)和民主德国(东德)。1992年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合并,称为德国。 </p><p>  根据波茨坦会议决定,联邦德国航空工业的一切管理及研究机构均被解散,与航空有关的科研工作全部中断,人员遣散,设备拆迁,航空工业完全解体。? </p><p>  1955年5月,联邦德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为复苏其航空工业带来了转机。联邦德国的联邦国防部设立后不久,就制定了分三个阶段实施的空军装备计划,与之相适应,提出了全面恢复和发展航空工业的三阶段发展计划:<strong>第一阶段仿制技术水平一般的飞机;第二阶段仿制技术难度较大的飞机;第三阶段开始自行研制和生产高性能飞机。</strong>? </p><p>1955~1959年,是联邦德国战后航空工业的重建和初步恢复阶段。这一期间的主要任务是从仿制入手,学习外国先进航空技术及生产管理经验。先后仿制了P.149D活塞式教练机190架、N.2501D诺拉特拉斯活塞式军用运输机193架、CM170“教师”喷气式教练机244架,以及霍克100/101飞机、H-34(S-58)直升机。同时,还负责维修联邦德国空军使用的美式F-84F、RF-84F和F-86K飞机。此外,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了自行研制工作,如研制了BL502型4座客机,RW3轻型体育运动机,Bo 102教练直升机和Bo 103单座直升机,并且生产了自行研制的Do 27A/B短距起落多用途运输机428架。经过这一阶段的努力,联邦德国航空工业的从业人员从1955年的不足千人,增加到1959年的12140人;总销售额从1955年的220万马克,增加到1959年的1.4亿马克。 </p><p>?  1960~1970年,是联邦德国航空工业进一步恢复、巩固和初步发展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继续仿制并着手自行研制新机种。仿制的飞机有:F-104F、F-104G、RF-104G、TF-104G和G-91R、G-91T战斗机,UH-1D和CH-53G直升机,“大西洋”反潜机;仿制的发动机有用于F-104G战斗机的J79、用于G-91战斗机的奥菲斯803;仿制的导弹有“鹰”、“响尾蛇”。自行研制或经国际合作研制了一些飞机和发动机。在垂直/短距起落飞机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开展研究和发展工作。与法国合作研制了C-160A/D“协同”运输机。自行研制VJ 101C和VAK 191B垂直起落战斗机,Do 31垂直起落运输机。垂直起落飞机项目虽因种种原因中途夭折,但为开展自行研制工作积累了大量经验,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锻炼了科研队伍。与此同时,联邦德国政府还自1963年起大力支持航空界扩大民用飞机的研究和生产。1963~1970年,仅联邦经济部就为此投资3.87亿马克,涉及项目有o 28型6~8座短程旅游机,Do 29型6座双发短距起落机,Do 28D-2“空中仆人”多用途运输机,HFB汉莎320型7~12座双发喷气式运输机,Bo 105直升机,Bo 132直升机,H2/H3直升机等,其中FHB汉莎320、Do 28“空中仆人”和Bo 105直升机获得成功并投产。 </p><p>  由于研制和生产任务的增加,航空工业的从业人数增长也较快,1963年达32500人。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和增强航空工业的竞争能力和克服小公司各自为战、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的缺点,先组成了南方发展集团和北方发展集团,到60年代末完成了第一次公司大合并,形成以四大公司为骨干的航空工业体系,它们是:梅塞施米特-伯尔科夫-布洛姆公司(下称MBB公司)、多尼尔有限公司(下称多尼尔公司)、联合航空技术-福克公司(与荷兰合作的跨国公司)和慕尼黑发动机和涡轮联合有限公司(下称MTU公司)。合并后,这四家公司,雇员人数、资本额及生产能力占联邦德国航空工业总数的95%以上,实现了对航空工业的垄断。 </p><p>  70年代初,联邦德国航空工业进入了新的稳步发展阶段。到80年代初,其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组织管理及设计能力都有较大进步和提高,从业人员也从1970年的5.5万人增加到1981年的7.5万人;年销售额从1970年的30.64亿马克,增加到1981年的115.18亿马克。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恢复和发展,联邦德国航空工业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在70年代由原来的仿制较顺利的走向在一定范围内自行研制和生产。 </p><p>  联邦德国发展新产品的主要方式是国际合作。在飞机领域,先后与英、意合作研制并生产“狂风”战斗机,与法国合作研制并生产“阿尔发喷气”攻击/教练机,与法、英、荷兰及西班牙联合研制生产“空中客车”A300B客机,与日本合作研制生产BK117直升机,与荷兰共同研制生产VFW-614短程客机。此外,它还自行研制生产了Do.228和Do.328涡桨支线客机,继续生产Bo 105直升机和Do 28“空中仆人”运输机等。在发动机领域,联邦德国与英、意合作研制并生产“狂风”战斗机用的RB.199涡扇发动机;仿制F-104G战斗机的J79发动机,F-4F战斗机用的J-79-MTU-17A发动机;与美国合作生产CH-53D/G直升机使用的T64-MTU-7发动机;和法国合作生产A300B客机的CF6-50涡扇发动机。在航空电子设备和附件方面,有关公司也采取国际合作以获取技术的方法,逐步走向自行研制,并为国际合作大型项目提供其产品或系统。 </p><p>  在1985~1996年间,为了加强德国航空工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德国将其航空工业进行了很大的调整。1985年初,戴姆勒·奔驰公司接受MTU公司100%的股份,接受了多尼尔公司57.6%的股份。1986年10月戴姆勒·奔驰公司接受了AEG公司大部分股份。1987年上半年联邦德国政府授意戴姆勒·奔驰公司对联邦德国的航空航天工业进行调整,包括MBB公司的入股。1988年12月戴姆勒·奔驰公司监事会决定接收MBB公司,并向联邦卡特尔局申请合并事宜。1989年4月联邦卡特尔局以不利于国内竞争为由拒绝合并请求,于是戴姆勒·奔驰公司改向联邦经济部提出合并请求。1989年5月19日成立德国宇航公司(DASA),它包括MTU、多尼尔和AEG公司。1989年8月联邦德国垄断委员会建议经济部批准DASA与MBB公司合并。1989年9月15日经济部批准其合并。1989年11月17日MBB公司股东大会和监事会最终同意戴姆勒·奔驰公司收购其大部分股份。1991~1992年DASA对其所属的公司进行了合并调整,1992年德律风根系统技术公司(TST)和MBB公司完全与DASA合并,MBB公司不再独立存在。1993年4月27日,DASA收购了荷兰福克(Fokker)公司大部份股份。1995年1月1日,德国宇航公司(Deutsche Aerospace)改名为戴姆勒·奔驰宇航公司(Daimler Benz Aerospace),仍简称DASA。1996年1月22日,由于福克公司亏损严重,在向福克公司投入资金方面与荷兰政府出现分歧,DASA决定停止向福克公司注入资金。</p><p>现状 </p><p>  据德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统计,德国航空航天工业的营业额已从1991年的最高点268亿马克降至1994年的165亿马克。从业人员从1990年的9.5万人降至1994年的不足7万人。营业额占德国航空航天工业营业额3/4以上的戴姆勒·奔驰宇航公司已宣布它将在1993~1996年关闭或放弃6个工厂,1994~1996年间可能裁员2万人。德国航空航天工业1996年有所恢复,营业额所回升。1997年形势进一步好转,营业额又上升了将近10%,为202.5亿马克。2001年,德航空航天工业实现的营业额为153亿欧元,比上年(148亿欧元)增长3.4%,雇员人数7.1万人,增长3%。营业额从1996年以来已增长了60%,雇员人数增长13%。2000年的营业额中,民用航空、军用航空和航天的比重依次为68%、22%和10%。<strong>德国的航空航天工业虽然从营业额及雇员人数上看并非支柱产业,营业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及雇员人数占国内就业总人口的比重也远不及美国、英国和法国,但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欧洲的地位举足轻重,航空航天研发投资占营业额的比重要远远高于其它任何工业部门。它涉及到电子、自动化、测控、材料、控制技术等信息时代几乎所有的高科技领域,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系统、汽车导航系统、太阳能利用、医疗器械、高速列车、电视转播、电视会议、全球气候与环保研究等众多工业领域。</strong></p><p><strong> </strong>2000年7月10日由法国宇航马特拉S.A.,西班牙的航空制造公司SA(CASA),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航宇公司AG(DASA)合并,组成欧洲航空防御和空间公司(EADS)。EADS与美国的Northrop Grumman公司正在联合研制无人驾驶飞机,英国的BAE Systems则与Lockheed Martin联合研制未来的多功能战斗机JSF(Joint Strike Fighter)。目前,德国正在研制或生产的主要航空产品项目有:在干线飞机方面,参与了全部空中客车系列项目,并在汉堡总装A319和A321,还一直努力争取A320在汉堡总装;在支线飞机方面,研制和生产19座的Do.228、33座的Do.328涡桨飞机、1998年4月启动的新项目——全新设计的Do.728,设计座位数70座,随后发展55~90座的衍生型Do.928,研制经费5亿美元,计划2001年取证并交付。目前在研的还有Envoy 3和Envoy 7公务机。;在军机方面,有德、英、意三家合作的“狂风”项目(占42.5%的份额),德、英、意、西班牙共同研制的EF2000战斗机(占33%的份额),与美国罗克韦尔国际公司一起作X-31A试验机的试验,秘密研制“萤火虫”隐身飞机;研制了全复合材料、用于大气研究、大地遥感和通信的Strato 2C飞机;在民用直升机方面,德国的Bo 105和BK 117仍在欧洲直升机公司生产,还参与了EC 135的研制;在军用直升机方面,主要参与欧洲直升机公司的NH90“虎”战斗直升机。在导弹方面,有“哈姆”反辐射导弹;在雷达方面,有固定式和移动式雷达设备,军用飞机机载雷达设备;在民机发动机方面,自1990年MTU成为美国普惠公司的优选伙伴以来,MTU参与了普惠发动机的研制和生产,占有PW4084发动机12.5%的股份,PW2000发动机21.2%股份,V2500发动机11%的股份。MTU还占有加拿大PW300和PW500发动机25%的股份,占CF6发动机9%的生产量。宝马·罗罗公司的主要产品有BR700、BR710和BR715;在军机发动机方面,MTU占RB199发动机40%的股份,占EJ2000发动机33%股份,占MTR390发动机40%的股份,占RTM322发动机15%的股份。 </p><p>前景 </p><p>  由于航空工业发展的高投入和高风险特性,以及正在进行的欧洲航空工业一体化重组,德国的航空工业的发展正经历这巨大的变革.德国通过近年的航空企业的合并重组,2000年EADS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德国航空工业在军机、导弹、大型客机、直升机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发展模式已经基本定位。随着1996年跨国兼并的福克公司的破产和2002年费尔柴尔德·多尼尔公司的破产,德国试图建立欧洲支线飞机领导地位的战略被彻底放弃了。德国目前已经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了“空中客车”项目中,德联邦政府为A380项目提供了高达10亿欧元的贷款,大本营设在汉堡的空客德国分部参与了机身、机尾、垂直尾翼、重要的起落架部件、整个乘客系统研发生产及部分最终组装。截至2002年2月,空客A380的订单已达97架。德国在发动机、机载设备方面的调整也在不断进行之中。<strong>德国是欧洲飞机引擎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德联邦政府长期以来扶持的重点领域。</strong>2001年由德国MTU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与美国的General Electric和Pratt &amp; Whitney共同研究开发的GP 7000项目,得到了德国政府的财政补贴。<strong>在军机方面,德国只是保持适度的研制和采购量,估计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不可能有大的突破,但在航空技术储备上投入很大力量,与美国合作对高机动性技术的研究非常成功。德国高校和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等机构在培养大量后备人才和研发创新等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德航空工业企业在欧盟第五次科研框架规划(1999-2002年)下获得了7亿欧元补贴总额的26%,和法国、英国同居前列。欧盟第六次科研框架规划预计将安排10亿欧元的补贴,估计德航空工业仍将争取到可观的份额。</strong></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7 10:41:16编辑过]
雅利安人 发表于 2007-10-17 1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豹II</i>在2007-10-17 9:37:00的发言:</b><br/><p><font color=\"#ff0000\">然后呢?法国人毅然跳出EF-2000的联合研制项目,独立弄出了自己3代半Rafale。说明了什么,说明即使是自己搞,他也能搞出同一级别的东西,证明在航空工业上的完整性</font>(先进性我不敢说,因为美国实在太bt)</p><p>联合航空体系,不正说明某些国家自己体系不全么?</p><p>另外,欧洲的航空航天,在民用领域走的是联合的道路,在军用领域,法国保持着自己独立自主(3.5代机,潜基远程运载火箭),德国依托联合项目EF-2000、希望摆脱现在单纯依赖美国装备的落伍局面(到现在还在玩f-104,f-4),英国一方面参与EF-2000,另一方面紧抱美国大腿准备装备f-35、至于潜基远程运载火箭y从来不研制,直接用美国的三叉戟II</p><p>说来说去,德国就是没有自己独立完整的航空航天体系 不管是因为经济上不合算还是美国人不允许(这是题外话)</p></div><p>EF2000一开始就不管法国人什么事吧 </p><p>德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一起搞的 </p><p>管法国人什么事...</p><p>另外自己搞同级别的东西所投入的资金比多家一起搞要多几倍</p><p>你想想,最简单的一个道理</p><p>德国,英国和意大利一起搞的狂风项目,比起法国的来绝对算的上领先,但参与的这三个国家每个国家只用出1/3的资金</p><p>而法国自己单独搞,要投入100%的资金,到头来还不一定搞的过多国合作的.狂风毕竟是会集了英德两国最先进的航空科技.</p>
雅利安人 发表于 2007-10-17 1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思维的民族</i>在2007-10-16 15:39:00的发言:</b><p>就像俄罗斯总统普京说的那样: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所有的先进技术,以建造最先进的高科技武器,组建联合企业不仅可减少研制和生产未来武器、军事装备的投入,同时也有利于国家间保持长期的伙伴协作关系</p></div><p>这句说的好</p><p>全世界除了美国有能力单独搞外,其他国家只有相互合作才有出路</p><p>别说法国,人家俄罗斯都不赞成自己单独搞呢</p>
豹II 发表于 2007-10-17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雅利安人</i>在2007-10-17 19:24:00的发言:</b><br/><p><font color=\"#ff0000\">EF2000一开始就不管法国人什么事吧</font><br/>  </p><p>德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一起搞的 </p><p>管法国人什么事...</p><p>另外自己搞同级别的东西所投入的资金比多家一起搞要多几倍</p><p>你想想,最简单的一个道理</p><p>德国,英国和意大利一起搞的狂风项目,<font color=\"#ff0000\">比起法国的来绝对算的上领先</font>,但参与的这三个国家每个国家只用出1/3的资金</p><p>而法国自己单独搞,要投入100%的资金,到头来还不一定搞的过多国合作的.狂风毕竟是会集了英德两国最先进的航空科技.</p></div><p>是不是要继续科普?</p><p>这个项目,渊源于70 年代未,几个西欧国家建立合作,想研制一种通用战斗机以对付俄国第 3 代和第 4 代战斗机。到 1983 年 12 月,5 个国家(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英国)协调了他们各自的要求,推出“欧洲集团目标纲要(OEST)”。欧洲战斗机公司做了适当的预先可行性研究,于 1984 年10 月达成协议。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法国人退出,弄出3代半。</p><p>是不是费钱和拥不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技术体系,根本就不是一个论题  要说联合研制的事情,帖子主体就是欧盟、欧空局了,当然整合了全欧洲力量的这个大单位,自然是体系健全的。</p><p>切不说狂风这东西是不是先进,你准备拿它和谁比?和谁比叫绝对领先?当然,再怎么比,他也不是德国航空体系下的独立产物。</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7 21:17:46编辑过]
 楼主| 思维的民族 发表于 2007-10-18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豹II</i>在2007-10-17 21:14:00的发言:</b><p>切不说狂风这东西是不是先进,你准备拿它和谁比?和谁比叫绝对领先?当然,再怎么比,他也不是德国航空体系下的独立产物。</p><br/></div><p>法国也早就没有自己独立的产物了吧</p><p>今后更不会有了</p><p>法国今后还想搞独立的航空体系啊,只能做做梦了</p><p>-----------------------------------------------------------</p><p>1992年1月,法国和德国的直升机制造业合并成为第一家实体性欧洲跨国航空工业公司——欧洲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Eurocopter SA),实现了两国直升机制造业的集中。<br/>  </p><p>1994年6月,法国斯奈克玛集团梅西埃-比加蒂公司和英国TI集团道蒂公司联合组建了跨国起落架集团公司——梅西埃-道蒂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法国和英国飞机起落架制造业的集中。<br/>  </p><p>1996年8月,法国拉嘎代尔集团和英国宇航公司签订了成立共有子公司——马特拉-英国宇航动力公司的协议,实现了两国导弹业务的集中。<br/>  </p><p>1997年12月,法、英、德政府首脑联合发表改组欧洲航空与防务工业声明,称三国在共创一个有效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欧洲航空与防务工业体系方面,有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并称三国一致同意立即开始改组,改组范围包括军用和民用航空工业,各国政府将采取一些措施帮助改组的实施。这项声明,加速了欧洲航空工业的一体化进程。<br/>  </p><p>1998年3月,空中客车工业公司四伙伴公司原则同意合并其业务于一个新公司——欧洲航宇和防务公司(EADC)。<br/>  <br/>  </p><p>1999年10月,(法国)宇航·马特拉公司和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宇航公司(DASA)宣布合并成为欧洲航空、防务和航天公司(EADS),实现了法德两国航空工业主要力量的一体化集中,并形成了欧洲防务与航空航天工业一体化的核心力量。<br/> </p><p>2001年2月,(法国)斯奈克玛发动机公司(Snecma Moteurs)和(英国)罗-罗公司合资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使英国和法国政府支持的军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与生产活动集中。</p><p>2001年4月,EADS、BAE系统公司和(意大利)芬梅卡尼卡三大公司达成合并它们导弹业务的协议,合并后成立的跨国公司称作MBDA(Matra BAE Dynamics Alenia),基本实现了欧洲导弹业务的一体化集中。</p>
 楼主| 思维的民族 发表于 2007-10-18 1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雅利安人</i>在2007-10-17 0:01:00的发言:</b><br/><p></p><p>美国情报机构对有用的党卫军人才是持有双重道德标准的</p><p>早在1945年夏天,美军总司令部就决定:\"重新使用经过挑选、特别聪明的人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持续不断的精神产品.\"</p><p>考虑的主要是潜艇建造、军事医术、化学战争和导弹技术的专家们.要抢在苏联人前面探听出德国专家们的\"技能\"</p><p>这样,数百名Nazi科学家和党卫军专家未遭起诉,而是在美国开始了新的事业.</p><p>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冯·布劳恩了</p><p>顶峰时期的佩纳明德基地,光研发人员就有6000多人,还有6000多技术人员和实验人员.其他的全部都是德国从欧洲各处强征过来的劳工(实际上就是奴隶) 基地由党卫军把守.</p><p><strong>S:</strong>在希姆莱的铁腕领导下,党卫军后来已经发展成德国的国中之国,一个真正的奴隶帝国</p><p>佩纳明德基地中的很多外国劳工,由于过度劳累<font size=\"5\">,<strong>很多人直接累死在研究现场</strong></font><strong>.</strong>另外多拉-米特尔堡地下军备中心内也累死了很多劳工</p><p>这些全都是冯·布劳恩所为,但战后这一事实被忽视了.</p><p>战后德国和以色列对美国的这种双重道德标准很不满意</p><p></p></div><p>德国人简直疯了啊</p><p>当时</p>
豹II 发表于 2007-10-18 2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思维的民族</i>在2007-10-18 11:30:00的发言:</b><br/><p><font color=\"#ff0000\">法国也早就没有自己独立的产物了吧</font></p><p><font color=\"#ff0000\">今后更不会有了</font></p><p><font color=\"#ff0000\">法国今后还想搞独立的航空体系啊,只能做做梦了</font></p><p>-----------------------------------------------------------</p></div><p>不好意思 从现在往前推40年 法国航空工业一直独立自主进行着研发,新的3.5代阵风在继续生产,什么叫做早就没有了?</p><p>今后法国会不会坚持原来的发展路线,我不是算卦的,我不知道</p><p>但我知道今天,现在他有。满天飞的幻影2000,阵风是全他自己达索的产品。</p><p>----------------------------------------------------------------------------------------------</p><p>扯的多了,看不上法国航空,德国似乎还不如他邻居吧  老问题不问了 太为难你了 因为要你找的证据根本就不存在</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8 20:17:24编辑过]
 楼主| 思维的民族 发表于 2007-10-19 0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豹II</i>在2007-10-18 20:16:00的发言:</b><br/><p>不好意思 从现在往前推40年 法国航空工业一直独立自主进行着研发,新的3.5代阵风在继续生产,什么叫做早就没有了?</p><p>今后法国会不会坚持原来的发展路线,我不是算卦的,我不知道</p><p>但我知道今天,现在他有。满天飞的幻影2000,阵风是全他自己达索的产品。</p><p>----------------------------------------------------------------------------------------------</p><p>扯的多了,看不上法国航空,德国似乎还不如他邻居吧  老问题不问了 太为难你了 因为要你找的证据根本就不存在</p><p></p><br/></div><p>幻影2000,阵风以前都是他们的产品,我没否定</p><p>我的意思是.今后他们就没机会和能力再自己生产了</p><p>欧洲航空工业一体化是必然结果</p><p>另外德国航空航天在二战中辉煌的时候,法国还在哪里啊? 是不是还在当着德国的仆从国呀?</p><p>二战四大航空强国(德国,美国,英国和日本),怎么没有法国的身影?</p><p>像法国这样可笑的国家,在真正展示军事实力的二战中,却被德国一个星期就搞定(连波兰都不如).然后被彻底逐出战局.沦为连意大利都不如的角色(意大利好歹还坚持到1943年)</p><p>然后到了二战后,法国为了充它所谓的那点面子,又开始大搞军事.可怜啊,时间早已经错过,哈哈.未来各国竞争的是经济和科技实力,法国早已居于劣势</p>
vilonteen 发表于 2007-10-22 1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思维的民族</i>在2007-10-19 8:33:00的发言:</b><br/><p>幻影2000,阵风以前都是他们的产品,我没否定</p><p><font color=\"#ff0000\">我的意思是.今后他们就没机会和能力再自己生产了</font></p><p><font color=\"#ff0000\">欧洲航空工业一体化是必然结果</font></p><p><font color=\"#0000ff\">另外德国航空航天在二战中辉煌的时候,法国还在哪里啊? 是不是还在当着德国的仆从国呀?</font></p><p><font color=\"#0000ff\">二战四大航空强国(德国,美国,英国和日本),怎么没有法国的身影?</font></p><p><font color=\"#0000ff\">像法国这样可笑的国家,在真正展示军事实力的二战中,却被德国一个星期就搞定(连波兰都不如).然后被彻底逐出战局.沦为连意大利都不如的角色(意大利好歹还坚持到1943年)</font></p><p><font color=\"#0000ff\">然后到了二战后,法国为了充它所谓的那点面子,又开始大搞军事.可怜啊,时间早已经错过,哈哈.未来各国竞争的是经济和科技实力,法国早已居于劣势</font></p></div><p>红色的字:一体化是民用,而且仅仅是部分;军用是部分合作,完全一体化绝对不可能。这个世界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这话你我都懂,法国人会不知道?放弃自己独立的航天体系去参与欧盟的那一套,除非他疯了。参与归参与,自己回家关了门仍然继续。</p><p>蓝色的字:说这话让我想起了那些至今为四大文明沾沾自喜的愤青们。这都是多久前的事了啊。</p><p></p>
日耳曼尼亚 发表于 2007-10-22 2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vilonteen</i>在2007-10-22 19:44:00的发言:</b><br/><p>红色的字:一体化是民用,而且仅仅是部分;军用是部分合作,完全一体化绝对不可能。这个世界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这话你我都懂,法国人会不知道?放弃自己独立的航天体系去参与欧盟的那一套,除非他疯了。参与归参与,自己回家关了门仍然继续。</p><p></p></div><p><font color=\"#0000ff\"><strong>85楼不是已经引用了实例了么</strong></font></p><p><font color=\"#0000ff\"><strong>还辩解个什么呢?</strong></font></p><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思维的民族</i>在2007-10-18 11:30:00的发言:</b>
                <p>1992年1月,法国和德国的直升机制造业合并成为第一家实体性欧洲跨国航空工业公司——欧洲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Eurocopter SA),实现了两国直升机制造业的集中。<br/>  </p><p>1994年6月,法国斯奈克玛集团梅西埃-比加蒂公司和英国TI集团道蒂公司联合组建了跨国起落架集团公司——梅西埃-道蒂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法国和英国飞机起落架制造业的集中。<br/>  </p><p>1996年8月,法国拉嘎代尔集团和英国宇航公司签订了成立共有子公司——马特拉-英国宇航动力公司的协议,实现了两国导弹业务的集中。<br/>  </p><p>1997年12月,法、英、德政府首脑联合发表改组欧洲航空与防务工业声明,称三国在共创一个有效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欧洲航空与防务工业体系方面,有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并称三国一致同意立即开始改组,改组范围包括军用和民用航空工业,各国政府将采取一些措施帮助改组的实施。这项声明,加速了欧洲航空工业的一体化进程。<br/>  </p><p>1998年3月,空中客车工业公司四伙伴公司原则同意合并其业务于一个新公司——欧洲航宇和防务公司(EADC)。<br/>  <br/>  </p><p>1999年10月,(法国)宇航·马特拉公司和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宇航公司(DASA)宣布合并成为欧洲航空、防务和航天公司(EADS),实现了法德两国航空工业主要力量的一体化集中,并形成了欧洲防务与航空航天工业一体化的核心力量。<br/> </p><p>2001年2月,(法国)斯奈克玛发动机公司(Snecma Moteurs)和(英国)罗-罗公司合资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使英国和法国政府支持的军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与生产活动集中。</p><p>2001年4月,EADS、BAE系统公司和(意大利)芬梅卡尼卡三大公司达成合并它们导弹业务的协议,合并后成立的跨国公司称作MBDA(Matra BAE Dynamics Alenia),基本实现了欧洲导弹业务的一体化集中。</p></div><p></p>
日耳曼尼亚 发表于 2007-10-25 0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德国是欧洲飞机引擎最重要的生产基地</strong></p><p><strong>欧洲各大航空项目中几乎最重要的飞机和战机发动机都由德国来研发和生产</strong></p>
豹II 发表于 2007-10-25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日耳曼尼亚</i>在2007-10-25 9:59:00的发言:</b><br/><p><strong>德国是欧洲飞机引擎最重要的生产基地</strong></p><p><strong>欧洲各大航空项目中几乎最重要的飞机和战机发动机都由德国来研发和生产</strong></p></div><p></p>你给我找一个出来看看
日耳曼尼亚 发表于 2007-10-25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豹II</i>在2007-10-25 11:04:00的发言:</b><br/><p></p>你给我找一个出来看看</div><p></p><p>也就是我81楼引用的那里</p><p><a href=\"http://www.airnews.cn/school/21804.shtml\">http://www.airnews.cn/school/21804.shtml</a></p>
vilonteen 发表于 2007-10-25 1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日耳曼尼亚</i>在2007-10-25 11:41:00的发言:</b><br/><p></p><p>也就是我81楼引用的那里</p><p><a href=\"http://www.airnews.cn/school/21804.shtml\">http://www.airnews.cn/school/21804.shtml</a></p></div><p>你这实在太离谱了。他那仅仅是参与某项目,或占某XX项目XX%的股份,且这股份没有一个超过50%的,最高才40%,这就叫“全部由德国生产”了?何况里面还有一些是北美的项目呢。</p>
vilonteen 发表于 2007-10-25 1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日耳曼尼亚</i>在2007-10-22 20:40:00的发言:</b><br/><p></p><p><font color=\"#0000ff\"><strong>85楼不是已经引用了实例了么</strong></font></p><p><font color=\"#0000ff\"><strong>还辩解个什么呢?</strong></font></p></div><p></p><p>实话说没看出来你那例子能反驳什么。都是官面文章而已。这个欧洲一体化的航空力量,最近有动静么?</p><p>别把德国的航天想的那么高。更别把自己的祖国想的那么差。德国和日本,我不否认这两个国家财力雄厚科技发达,但他们都分别在航天领域被限制发展。也许某个方面他们比较强,但在航天需要体系化发展的前提下,不能说明某国航天力量就如何如何了。</p><p></p>
豹II 发表于 2007-10-25 1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话说中国的嫦娥也已经成功发射了 也算给这个帖子应个景</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vilonteen </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别折腾人家了,估计他连给文章里,哪些项目代号是航空发动机都不知道,否则也不至于到现在也不摘出来</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呵呵</font></strong></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5 13:56:48编辑过]
日耳曼尼亚 发表于 2007-10-25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vilonteen</i>在2007-10-25 13:49:00的发言:</b><br/><p></p><p>实话说没看出来你那例子能反驳什么。都是官面文章而已。这个欧洲一体化的航空力量,最近有动静么?</p><p>别把德国的航天想的那么高。<strong><font color=\"#ff0000\">更别把自己的祖国想的那么差</font></strong>。德国和日本,我不否认这两个国家财力雄厚科技发达,但他们都分别在航天领域被限制发展。也许某个方面他们比较强,但在航天需要体系化发展的前提下,不能说明某国航天力量就如何如何了。</p><p></p></div><p>我哪里提到过中国的航天差了???</p><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8.gif\" />
日耳曼尼亚 发表于 2007-10-25 1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vilonteen</i>在2007-10-25 13:45:00的发言:</b><br/><p>你这实在太离谱了。他那仅仅是参与某项目,或占某XX项目XX%的股份,且这股份没有一个超过50%的,最高才40%,这就叫“<font size=\"5\"><strong>全部</strong></font>由德国生产”了?何况里面还有一些是北美的项目呢。</p></div><p>我在哪里说过全部这两个字了???你找给我看看</p><p>另外那篇文章里的最后一段不是明明白白的写着:<strong>德国是欧洲飞机引擎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德联邦政府长期以来扶持的重点领域。</strong> 这句话么?</p><p>难道你们还怀疑文章也都是假的?</p><p>到目前为止,我所说的所有论点都是有文章证据做支撑的,文章也都列举出来了</p><p></p>
日耳曼尼亚 发表于 2007-10-25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豹II</i>在2007-10-25 13:53:00的发言:</b><br/><p></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vilonteen </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别折腾人家了,估计他连给文章里,哪些项目代号是航空发动机都不知道,否则也不至于到现在也不摘出来</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呵呵</font></strong></p><br/></div><p>那你就来介绍介绍吧</p><p>是骡子是马就拉出来溜溜啊</p><p>我看你这个帖里的回复,连狂风都没听说过,天天只会在那里说什么EF2000. 你也懂不了多少,还是谦虚一点为好</p>
豹II 发表于 2007-10-25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日耳曼尼亚</i>在2007-10-25 9:59:00的发言:</b><br/><p><strong>德国是欧洲飞机引擎最重要的生产基地</strong></p><p><strong>欧洲各大航空项目中<font color=\"#ff0000\">几乎最重要的飞机</font>和战机发动机<font color=\"#ff0000\">都由德国来研发和生产</font></strong></p></div><p>不知道全都 和 都 有什么差别</p><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8 21:03 , Processed in 0.031101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